[原创]走在“战火”边缘!河南水泥乱的是市场还是人心!
如果放在前年,不会有人想到,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河南水泥市场会陷入如今的价格泥潭。
今年初开始,在全国水泥市场涨声一片的时候,作为曾经国内水泥行情最为火爆的地区之一,河南市场显得分外的落寞。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3月下旬到4月中旬左右,河南水泥价格普遍累计跌幅60元/吨以上,部分地区跌幅更是达到80元/吨。
到四月下旬至五月初,困顿中的河南水泥价格曾经掀起几轮上调,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近日,又有消息称河南当地水泥企业尝试上调水泥价格50元/吨,不过鉴于今年的“前科”,本轮涨价落实情况仍然有待观察。
短短一年多时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河南水泥行业态势变化之快,让人惊愕,不过在与当地水泥企业及行业专家的交流之后,笔者却发现,这一切并非偶然。
2017年至今,历年河南水泥价格指数走势对比(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
外因:房地产形势严峻 外来水泥冲击严重
据当地企业反馈,今年以来河南水泥市场面临着来自房地产、外来水泥以及下游资金等方面的压力。
1、房地产形势欠佳,市场需求恢复缓慢
今年河南水泥行情持续未能走出低迷态势,房地产行业态势欠佳,是其中一大关键因素。
当地企业表示,河南水泥市场需求有50%左右来自于房地产市场,而在郑州等地,房地产的拉动作用更是占到当地水泥需求的60%左右。今年以来由于房地产行业资金较为紧张,河南省房地产形势欠佳,加上高涨的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降低工程项目施工积极性,导致市场需求恢复较慢,企业水泥库存消化难度较大。
同时,由于房地产形势不佳,部分开发商用房子抵货款,使得混凝土企业回款困难,不少商混企业和水泥经销商都面临着资金短缺问题。
郑州当地经销商表示,由于需求不足加上资金紧张,当地有20%左右的商混站面临没活儿可干的局面。
2、外来水泥冲击严重
河南地处中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以高速公路为例,截止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100公里,规模总量连续十余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得益于优越的运输条件,周边陕西、山西、河北等地输入水泥对河南市场冲击严重。
特别是在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高速免费,水泥运输成本降低,给外来水泥进入河南市场提供了便利。高速恢复收费后,货运行业快速发展,运力大幅增长,市场竞争加剧,运费不断降低,水泥经济运输距离随之增加。
“中原之地”河南紧邻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山东等省
陕西方向的海螺水泥、冀东水泥、尧柏水泥是河南外来水泥的主要来源。豫西三门峡当地企业介绍,目前陕西输入的水泥,单日多的时候可以达到6000-7000吨,这些水泥主要流入三门峡、洛阳等地。
当地企业还表示,部分外来水泥为抢夺市场资源,销往河南市场水泥价格与地销水泥价格差价达到近百元每吨。经过这些年的低价竞争,外来水泥已经在河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销渠道,河南本地搅拌站也逐步适应了外来水泥。目前每年河南外来水泥输入量达到1500万吨左右,占河南全省水泥需求量的10%。
当地企业还担忧地表示,随着今年下半年冀东水泥和尧柏水泥万吨线的即将相继投产,预计外来水泥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
3、错峰生产执行力度有所放松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执行错峰生产政策之近年来河南水泥市场能够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近年来河南错峰生产政策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根据河南省发布《关于做好河南省水泥和砖瓦窑企业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水泥熟料绩效分级A级企业和粉磨站绩效引领企业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实施自主减排。水泥熟料绩效分级B级企业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实施限(停)产。其他水泥熟料企业和粉磨站2021年1月和3月停产,2月生产(生产期间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要求的限、停产措施)。
相较往年,全省水泥企业累计停窑时间有所减少,导致企业库存较高。
内因:区域市场诸侯林立 各个企业各怀心思
相对于房地产形势下滑、施工进度慢、外来水泥冲击等等客观因素,使当地水泥行情难以提振的更深层次原因可能在于一系列突出的“内部问题”。
1、“不患寡而患不均”利益面前想法多
据当地水泥企业介绍,近年来河南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行业效益稳步提升,区域企业也过上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但是良好的市场态势也产生了麻痹作用,久而久之,部分企业忽略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行业稳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在利益面前,企业间“小动作”不断,部分企业过分强调销量增加,过度利用降价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等,虽然短期效益增加,却导致区域企业之间互信降低,破坏了河南水泥市场近年来好不容易形成的稳定大局。
“低价抢市场的企业,自觉得竞争力强,一切都是应该,不参与低价竞争的企业又觉得不公平,进而导致企业间明争暗斗”,当地某企业表示,正如一句中国古话所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行情差的时候,企业之间可以更容易形成互信,行情好了反而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想法导致行业态势不稳。
2、超产问题突出产能过剩加剧
产能过剩是制约当前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河南水泥行业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据中国水泥网最新发布的“2020中国水泥熟料产能百强榜”数据显示,当前河南全省熟料设计产能9752.6万吨,但据当地水泥行业专家表示,河南省实际熟料产能达到1.15亿吨左右,产能利用率不到60%。
今年,河南虽然淘汰了4条2500t/d生产线,关停了一条3200t/d生产线,但对于整体产能严重过剩的河南而言,降低这点产能几乎不值一提。
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提产改造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河南水泥市场压力。当地企业介绍称,去年以来,河南至少20条生产线完成技术升级改造,产能大幅提升。部分水泥厂设计产能为5000t/d的生产线实际产能已经扩大至8000t/d以上,超产比例超过60%,使得原本就产能严重过剩的河南市场更加“雪上加霜”。
当地企业指出,河南之所以提产改造盛行,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水泥企业想通过提产,在有限的生产时间内尽可能多的生产水泥熟料,以此占得“便宜”。如此一来,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原有的产能格局,并加剧了“患不平”心态。
当地一企业担忧的表示,河南水泥产能过剩已经极为严重,如今提产改造趋势日盛,未来产能过剩问题或将更加严峻。
3、产业集中度低 区域市场诸侯林立
根据中国水泥网最新发布的“2020中国水泥熟料产能百强榜”,河南前三大水泥企业(中联水泥、天瑞水泥、同力水泥)市场集中度仅仅53.72%,因此省内大企业没有绝对的市场话语权。
相反,与前三强企业博弈的河南水泥企业“第二梯队”实力都不容小觑。区域内,湖波水泥、孟电水泥、泰隆建材、大地水泥、千业水泥、春江水泥、锦荣水泥等企业合计产能占了河南水泥市场的“半壁江山”,并且在当地市场均有较强的影响力。
当地企业表示,以前在经历了2015年的行业大低谷(资料显示,当时河南很多水泥企业都处在盈亏边缘,甚至出现巨额亏损)之后,大家能够较为容易的实现统一认识。
在经历了错峰生产之后,河南水泥熟料产能发挥降低,供给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产能过剩情况有所缓解,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但是,经过这几年的稳定发展,河南当地不少企业家底厚实起来,“吃饱穿暖”之后,想法就多了,导致河南水泥市场容易出现各立山头,各自为战的情况,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4、错峰生产区域差异明显 加剧企业内心“不平”
当地企业还指出,当前受重污染天气管控和环保绩效分级管控等政策的影响,河南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区域差异较为明显,进而导致企业步调不一,原本的错峰生产政策弱化。
具体来看,一方面,河南错峰生产执行情况存在区域差异,豫北的焦作、新乡、鹤壁等城市处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范围之内,重污染天气管控相对严格;另一方面,河南在错峰生产执行过程中加入环保绩效分级之后,由于评级不同,企业错峰生产时间也存在差异。
正如上文所提到“不患寡,而患不均”,错峰生产区域差异的存在,使得河南省内水泥企业存在停窑天数以及停窑时间段的差异,觉得自己吃亏的企业,错峰生产落实积极性下降,进而加剧了河南市场混乱。
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当地某企业直言,如果业内不能就当前行业态势形成共识,恐怕一场惨烈的市场争夺战将难以避免。
总结:河南市场乱的不是市场而是人心
《新三国》中,刘备面对十八镇诸侯各怀心思,不能共除董卓匡扶汉室之时,与曹操有过这样一句对话。
“刘备以为天下大乱之根源,首先在人心丧乱”。
如今看来,此话放在河南水泥市场也有其道理。河南作为基建大省、人口大省仍然存在较为强劲的水泥市场需求,然水泥市场行情却难以维持,为何?其根源或不在市场而在人心丧乱。
当前,水泥行业正面临环保升级、碳减排以及智能化发展多重重任,合理的利润空间是水泥资源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保证行业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
同时,河南至山东一线被认为是国内水泥行情的“防火墙”。去年8月,山东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崔星太曾在会上明确指出,河南、山东一线水泥价格如果失守,将波及全国市场,严重威胁华东、中南等国内主要水泥市场的稳定。因此,维持河南省水泥市场稳定对于全国水泥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那句老话“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在利益面前,企业若着眼于眼前的得与失,势必难以维持行业良好发展态势。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