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砂厂小老板到股票神仙的传奇故事

2006-10-12 00:00
  行情的预测和市场的看法瞬息万变,条件一次次都不同时,过去的经验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自我保全的两大原则:一是只能在自己能周转的资金范围内开展事业,二是要拥有经营事业场所的地产。 

  先见之明是开拓者必须具备的秉性。 

  成大事者需要忍耐、忍耐、再忍耐,从理论上讲,股票赚到的钱,就是一种忍耐费。 

  社会的一切事情都是一种约定,不遵守约定的人就被认为违反规则而被社会组织排挤。 

  邱永汉,本名邱炳南,台湾人氏,现代著名的投资家、经济评论家,同时身兼作家、企业顾问等职,曾以小说《香港》荣获日本最高文学奖直木奖,为第一个获此奖项的外国人。因其在投资股票、物业等方面成绩卓著,被日本民众及舆论誉为"股票神仙"和"赚钱之神"。 

  早年的生活 

  邱永汉的青年时代,大多是在日本度过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很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凡事自己做主。1945年9月,恰好二战结束,他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在校期间,他表现积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给予了极大关注。当时的日本言论管制基本解除,学生运动蓬勃开展,他与法政大学经济教授薄信一君共同组织了"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会"。在他的提议下,这个研究会主要调查了在战火烧后的废墟、临时搭建木板屋居住的空袭受害者的实际情况和社会舆论反应。这是日本战后第一次进行的实态调查和舆论调查,是反映日本国内情况的第一手材料,是一个大胆的创意。当邱永汉把一篇题为《壕舍生活者实况及舆论调查》的论文资料送到报社后,三大报纸都刊登了这次消息。 

  邱永汉作为跨越中、日及台、港地区的投资家,他的经商动机最早开始于1946年。当年2月,由于载送复员和返回日本者的船要开往台湾,他决定离开东京而返回故乡。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受战争破坏物质缺乏的日本本土与外地的交通基本断绝,粮食严重不足,尤其是砂糖等贵重物品。而砂糖的产地台湾虽大量生产砂糖,但由于空袭和潜水艇的攻击,无法运到海外。供求的极度失衡,使偷运砂糖成为非常赚钱的行业。他也受到引诱人伙,但祸不单行的是他的偷运史只有三次,可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最终使他变成了穷光蛋。手里没钱,他的生计受到威胁,为了生活,他在一位东京大学学长的帮助下找到了银行的工作。开头6个月是以研究员的身份上班,后6个月的职位是调查课长。这一年期间,是他半生来惟一的受薪时代。 

  1948年12月,迫于台湾的政治气氛,邱永汉被逼搭机飞往香港,其后6年时间,他一直在香港生活。初到香港,他过着寄人篱下般的生活,语言不通,没有朋友,也找不到工作。可后来发生的一件很偶然的事件,揭开了他的赚钱生涯,也奠定了他作为投资家的原始资本积累基础。一天,他寄居的家里来了一位住在日本的台湾人,这位台湾人买通了一艘货轮的船长以船员身份到香港来购买盘尼西林和链霉素以及糖精,这些物品在日本极其稀缺,价钱通常都高于香港地区的七至八倍。走私无疑可赚巨额暴利,但需要许多装货卸货的技巧,以避免美国宪兵检查,况且大量走私也不是个人行为。当时盟军司令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允许外国人寄救济品给日本人或住在日本的外国人,一次寄得太多,或多到足以做生意的分量时,海关就不能通过,但如果各种东西的分量少的话,包裹是可以收到的。邱永汉受到一种启发,通过包裹邮寄物品,可以称得上"合法私运",虽数量少,但安全可靠。如果每月寄出50个,甚至100个1万~2万日元的小包,那么每月就有百万日元的收入。于是邱永汉立即给住在东京的姐姐和弟弟,以及学生时代的同学写信,让他们代为销售,然后让信任可靠的人把钱带回来,这种情形维持了两年,他变成了小富翁。纵观邱永汉的一生,其成名的根源在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他敏锐的经济头脑,而包裹邮寄生意正反映了其思维过人的一面,同时创下的财富为邱永汉后来开展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一大笔钱握在手中,他尝到了真正赚钱的甜头。 

  邱永汉的婚礼是在香港举行的,内人是香港颇为知名的名门之女,婚后大约一年半,长女出生,取名约瑟芬。这孩子出生后一个月,脖子的红病渐渐长大,不久破裂长脓,经多方救治,仍不见效。为了到东京找专家治好女儿的病,他一家决定移住东京。 

  在此之前,邱永汉在文学创作上已表现出了自己的天赋。本来在学生时代,他就对散文和诗歌感兴趣,也撰写过类似小说之类的东西,对文学有了一定的基础。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持了两年的包裹生意因时事变动已经做不下去了,写作赚钱成了实际上的需要。他的处女作做《渡者手记》经前怕湾口日新报烊艺部长西满氏的推荐,在长谷川先生处的读书会代读,结果全场一致决定在《大众文艺》杂志刊载。当时长谷川伸先生任《大众文艺》杂志主编,他集合了几个弟子组织了"新鹰会"。会员定期举行集会,主要就大家未经发表的作品加以批评或发表感想。无疑,处女作受到欣赏的他,兴奋地盼望着自己能成为小说家,并正式启用笔名"邱永汉"取其硬汉、好汉等男性化名字之意。 

  1954年4月15日,他们一家人搭乘法国邮轮"越南号"抵达横滨港,而后取道东京。治疗他女儿的病的地方,选择在国立第二病院,也就是战#的海军医院,在驹泽附近。不过,据医生说治疗期至少需要1年,这样他就要在日本长期地住下去。最后他们在医院附近的九品佛一带租了一栋六席、八席、四席半的长条形独院房子,租金是16000日元。在经济上,这一段时期邱永汉基本上依靠出租香港的楼房收入和有限的稿费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相对贫困,但平静、祥和的日子促使他静下心来埋首写作。半年之内就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向成为成功作家的道路上迈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可由于没有名气,这个时期所写的作品,后来虽全部卖给了杂志社,当时却没有地方发表。 

  《位众文艺》杂志的岛源四郎氏是这期间他的最佳顾问,真正使他在日本文学界扬名的则是擅一雄先生,擅先生是当时大众传媒有威力的人物之一,曾以新进作家身份被提名逐鹿齐川奖,能得到植~雄氏的提携,几乎是每个文学青年的梦想,邱永汉也不例外。记得当时邱永汉写了一篇小说《浊水溪》,故事内容类似于郭德馄先生回台湾后的命运(郭先生是台北高校及东大高两年级的学长,和檀先生交往甚厚)。在交由岛氏第一期刊出后,他写了一张明信片夹在杂志中,寄给植先生。谁知两天后,岛先生打电话来,告诉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植先生喜欢这篇小说,并要求协助出版,以此为契机,邱永汉得到檀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于1956年成为真正的小说作家。 

  可在日本文学界,邱永汉的文学地位的确立还是在他以小说《香港》荣获日本最高文学奖直木奖之后,他是第一个获此奖项的外国人。小说《香港》描写了一个难民厌倦了穷苦的贫民生活,企图欺骗,把预备运往卡萨布兰卡的茶叶里面装入石子,侵占100万美元而逃往日本的故事。在1955年时,尚没有人写这种方式的小说。在投票评选阶段,8位评审委员会中的5位投了赞成票,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作品能够获此奖项,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都说明作者在创作领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邱永汉的作家梦终于实现了。 

  做任何事,局外人往往容易被事件本身的光华所迷惑,一旦进人角色,许多事情都不会像想像中那般完美,在写了大量的剧情小说之后,邱永汉面临同样的困惑,因为只有月刊杂志来邀稿,没有一家报章来约他写连载,这样他不仅不能成为百万日元作家,而且户已的文学前途也受到限制。以往他所写的小说,都是发生于日本读者陌生的环境中的故事,故事本身在吸引读者的同时很难达到心理的默契与沟通,生命力自然不会持久。况且在日本,日本人只接受日本的人情义理,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和环绕于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如果想在文学上有更深造诣,文章本身必须触及日本的文明或日本人较为关心的事,或许在文学界能引起轰动。 

  受此启发,他决定以局外人的身份"第三只眼"看日本。首先他到中央公论社拜访社长屿中鹏二先生,明确表示打算以"武土日本"为题写日本人封闭性的生活,面对这样一个大胆的构想,屿中先生似乎有些吃惊,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文明批评集《武士日本》的连载,成为以后《疯狂日本》等一连串专栏连载的契机。 

  然而,邱永汉作为小说家的最大转变是把目光转向金钱。一方面,他得到《妇女公论》编辑主任的支持,开始连载《金钱读本》;另一方面,缘于对日本经济界新动向的观察与思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战后日本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生活比较富裕,日常用品的购买已非常普遍,而高档耐用消费品的不断涌现,刺激着人们努力增加收入。但日本人大多数是受薪阶级,靠固定的收入生活,短时期内使存款增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股票市场繁荣的日本,显然投资股票是最快的方法。 

    股票神仙 

  人的想像力贫弱,任何事都需要靠经验。作为投资股票的小说作家,如果要写出具有说服力的文章,自己必须真正去做。邱永汉始终都以自己的严谨和务实去做每一件事,他并不像其他作家那样缺乏社会常识和经济观念,而是用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敏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其中广泛参与企业活动,多方了解市场信息从而整体把握社会经济走势是其成功的一大特色。在正式投入股票市场以前,他用了三个月时间耐心精读了《日本经济新闻》经济版,阅读重点放在经济行情报道旁边由银行调查部经理、保险公司财务部经理、中小证券公司总经理等所撰写的方块文章,以期对股票市场运作规律有所感悟。其次,他利用《金钱读本》连载的成功影响,多次访问证券公司有分量的评论家听取意见,感触最深的是N’HK邀请他参与《一手拿着麦克风》的节目。节目形式是拿着麦克风到兜盯(东京证券公司云集的街道)去采访,他选择了代表大证券公司的日兴证券评论家三田利治氏,在小公司中最出风头的立花证券石井独眼流氏,以及风格朴素而很有个性的丸三证券长尾贯一氏三人,分别集合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木同看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精华而逐渐形成邱永汉自己的主张。最后他又到大藏省财务审议官,后来担任主计局长、交易所理事长要职的谷村裕氏的办公室,听取证券监督机关负责人的意见,从而对全国的证券市场营运状况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 

  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邱永汉通过对股票市场长期的观察与思考,渐渐弄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外行人比有经验的人有利,专家未必赚钱。股票市场是一个动态市场,受制于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书本上讲授的经济学理论,大多是成堆的经济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复杂变动的经济变化而已,不能完全说明其现象,更不能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他在东京大学经济学部上学时,从未听说哪位老师因投资股票而赚钱。况且所谓专家,是指长期从事一件工作,比较有经验和有丰富知识的人,正如人体的疾病,在大约相同的条件下出现大约相同的病况时,确实是经验丰富占优势,但行情的预测和市场的看法瞬息万变,条件一次次都不同时,过去的经验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奉行外行主义,勿遵循社会的常识原则在邱永汉的经济思想中占了很大地位。 

  在经济高度成长以前,日本居主流地位的企业是纺织及相关的工业,海运与煤炭次之,而汽车、家庭电器等产业则刚刚起步,至于半导体或操作主机尚被认为是其他先进国家的工业。购买股票时,社会上都倾向于目前有实力或具有历史的公司,如日清纺织。东洋组织、钟纺等股居多。这样选股风险虽然不大,也不会很赚钱,但比较稳妥,因此受到股评家的一致推荐,证券公司也配合这种步调,股票投资杂志更是只报道从战前就已有名气的行业。然而邱永汉第一次接触股票市场时,直觉上就感到"不听信社会的常识极为重要"。因为常识是指根据过去的经验在脑海中已经形成的想法,这些想法在当时或许是正确的,却不能适应未来的情况变化。倘若维持常识不变,人的思维僵化,反而成为事物进化、发展的包袱。根据观察,邱永汉惊奇地发现日本的产业界正出现结构上的变化,比起纺织、海运业,家庭电器与汽车都属于新兴行业,受到新需求的支撑而呈现大幅度成长。此时购买股票,瞄准有实力的二三线股,无疑更能赚钱。这个道理就好比在"相扑"比赛中,无名的新兴产业宛如在未来梦想能成为"横纲"(相扑比赛的冠军大力土)的几百名弟子,能够进入店头市场的企业,就好像是几千名力士中晋级为二段力士一样,以后的"幕内"或"大关"(日本相扑的一种大奖)都必须经过这个阶段。因此未来的"横纲"股将会从现在的二、三线股中产生,当然投资二、三线股是一种从事冒险的行为,"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如果对这种投资认为没有保障而感到担忧,那么只有把钱存放在银行了。认准了这个道理,邱永汉开始大举投资股票市场,过了一年有余,周刊杂志便大写特写"兜叮有邱股",投资家们把他捧为"股票神仙"。 

  股票投资的成功,使邱永汉赚到了后来做生意的本钱。为了生活上的稳妥,他选择了置业这一保值铁律,首先在涩谷盖了第一栋地下1层、地面4层总共130坪的小楼。以此为起点,他开始重视地产市场,从而把自己的事业引向更大规模发展。其实有经济头脑的人,在现今任何一个时代,都会看到地产只会往上涨,并且是危机时的"最大防波堤"。因为土地资源总是有限,增地或许能以造地、开发或填土来达到目的,却不能像工业产品般大量生产。而有限的土地只要稍加利用,一般都会增加收入。其次,通货膨胀也能助长地价的上扬。当产业发达、购买力增强时,通货膨胀容易引发,不过产业衰退,政府滥发货币也会助长通货膨胀。这就是说,土地会把握所有机会随时伺机涨价,所以购买土地,再等土地涨价而去赚钱要比生产商品赚钱来得快。另外,股价因经济发展上涨时,地价会比股价涨得更高。而且股票的不稳定因素多。整体来说,即使景气时也有业绩欠佳的公司或业绩良好但欠缺号召力的品牌,而土地资源又极其有限,当社会的财富增加时,地价就被推上去而呈现更高的价格。投资地产你注定会发财,这成了一条确定无疑的经济原则。运用这一原则,邱永汉在以后的生活中就有了一个基础,即使经营事业失败,因为拥有地产而往往使他起死回生,不至于一瓶不振。所以了解邱永汉的一生,我们必须重视他对地产市场的投资理念。 

  或许是因为社交面的扩大,邱永汉为了写股票评论,曾亲自拜访过各种企业。与经营者进行过广泛的交谈之后,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社会上好多实业人士,他们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都是具有优秀才能的人,但他们不是"通才",甚至于他们的知识大都集中在自己的事业和商业对手上,除此之外,几乎什么都不知道。然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企业走集团化经营之路,经营者需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机敏的头脑。经验表明,"经营事业,向不同业种的人们学习,比向同业种的人学习有用处。向同业种的先觉者学习,顶多只是步其后尘而已。而这先觉者之所以先觉,只是从其他不同业种的人们而来的灵感"。这种反差使得经营商业顾问,专门接受各种行业的咨询成了当时十分有前途的行业。第一位请他担任顾问的是市村清先生,理研光学公司的老板。后来,他开设了法人组织的顾问公司,采用会费制,加人者每月付5万日元。谁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会员增至30家公司,他变成了每月收入150万日元的顾问。 

  尝试经营实业而惨败 

  以经营顾问业的办公室为据点,邱永汉同时开始了几种实业的操作,但收获甚微,有的简直是惨败,其中最失败的是叫做小型彩色印刷的印刷技术。当时各种技术都在革新,但印刷业步履缓慢,仍由拣字工人一个字一个字拣拾,随着印刷需求的急剧增加,拣字工人奇缺甚至到了难以维持生产的地步。这个小型彩色印刷,是一位东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发明家想出的复印技术,由桥梁会社的需要者出资经营,资本为1000万日元的新设公司。其工艺流程是先用打字机打字,然后用这种机器复印,从而印出与组版同样精巧的印刷品。然而,事与愿违,真正组织生产时打字机打出的铅字会跳动,无法像组版那样完美,同时打错更是麻烦,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效率上不去。由于现实与理想差别太大,仅仅三个月他就结束了这个生意,净损失达200万日元。 

  这次失败对于邱永汉是个不小的打击,从而也让他深刻认识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与真正赚取利润之间有多大的距离。在股票投资中,他十分重视技术革新,盲目相信没有比发明更赚钱的事,曾坚定地认为知晓"技术创新"会在哪种行业兴起,从而朝着这种方向发展,是掌握产业界未来动向的最佳捷径。这就是后来的成长股理论,被誉为邱永汉赚钱秘诀。可这种技术创新初始产业化时,每一种都白费金钱,很多情形在实验阶段可能,到了企业化几乎都无法实现。对于一个精明的投资家来说,邱永仅面对这种困惑,心中自然有些恼火。 

  新发明的企业化既然如此困难,不如适应经济情况和社会潮流做新生意。自动洗衣店的开设,便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日本的家庭用洗衣机早在数年前就已普及,洗衣机租赁的生意业已存在,但洗衣费中人工费总占很大比例。自动洗衣机是一种新生事物,把钱投入,机器自动运转,45分钟内就把衣服洗好,既省时又省力,肯定会受到那些为物价上涨而烦恼的太太们的欢迎。按此构想,邱永汉在都立大学站前开了第一家自动洗衣店,最初4个月经营惨淡,一天的营业额才两三千日元。但新年过后,洗衣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旺季,随后,他把店的规模由1家扩大到8家,经济效益持续良好,并且这种情况维持了3年。 

  但自动洗衣店的成功,在经济思想上并没有表现出邱永汉的过人之处。相反,这一时期,他的许多经济原则似乎都是从失败的体验中得出的。经营定律之--业余事业都不会成功就是一例。这件事要从他经营砂石会社说起。早在60年代初期,由于国土的开发和建设,日本的砂石逐渐缺乏,砂石及砂的价钱逐渐上涨。投资砂石业可获取丰厚的利润。于是邱永汉便在宇都宫北方20公里,宝积寺的鬼怒);段立采石工厂。谁知真正经营起来,事情远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由于经营者本人是个门外汉,不具备经营砂石业的专业知识,从而眼睁睁地看着赚钱的机会消失。 

  首先,砂石的热销浪潮是从东京附近的相模川和多摩J;开始的,随着采砂石量的激增和资源的减少,东京近郊的砂石业必然受到限制。据邱永汉的估计,不出两年砂石的涨价热潮一定会传到鬼怒川,在鬼怒川设厂无疑是明智之举,但事实上比他的估计晚了两年。原因是东京不能采石后,热潮移到静冈县,从大井川和富士川的河口以船只大量运到东京湾。原来他想像着砂石的运费比商品本身的价钱要高,陆路搬运砂石到东京是不合算的,谁知砂石业者们挖掘河口,用砂石专用船运送致使东京的砂石不涨价,砂石工厂自然无利可图,这是经营者的估计错误。 

  其次是关于砂石采矿权的问题。在经济没有发展以前,砂石差不多是荒地,几乎无人问津。即使砂石刚开始需要时,凡是提出申请采矿的人,都能轻易地获得许可。这种许可是指每半年申请一次采取区域,每月采取数量则不加限制。砂石的需要量增加后,许可变成一种权利化,不能转让。既然不能转让,没有表现实绩的人,应该丧失权利才对,但非但没有丧失权利,且本人死亡后,继承人再申请时,却可以获得与被继承人同量的采取许可证书,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对专利权的争夺。邱永汉设立砂石工厂时,原本打算将个人名义的采石权改为公司的名义,后来证实证书无法变更名义,而且采石权也因一社长的离职而带走,最后虽然有工厂,却没有采石场。被逼无奈,他不得不受雇于邻近的采石场或向别的采石场购买原石,层层盘剥的结果导致砂石工厂根本没有预计中的赚钱。 

  再次,邱永汉作为文人兼经济评论家,每天要处理好多事情,具体公司的管理只有委托别人,这样就存在一个内部控制问题。如果会计管理不严格,往往造成经济上的混乱和监督不周,经济损失时有发生。而且由于他没有亲自在工厂做事,许多事情都不能作出明智的抉择,也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相反,他曾结识了好几位做砂石业成功的人,他们虽然受到监督机构的严密管制,一年的营业额仍然为20亿或30亿日元,仔细思索个中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能够妥善用人,另一方面是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没有深人的了解。 

  70年代邱永汉所做的事业大多未能成功,除了上面提到的小型彩色印刷技术、砂石会社外,还包括投资超级市场作战的失利。超级市场对于现代人早已不陌生,但在那个年代的日本还属于新生事物,尤其是大型综合性超级市场,或许是邱永汉长了一双"慧眼",他注意到工业发达带来的人手不足如果继续发展的话,劳动人口将移往生产事业,运销革命势必迫在眉睫,在人口密度很高的地区兴建超级市场,其收益可想而知。当然,自已经营超级市场很麻烦,如果将兴建市场用的房屋,租给超级市场业者则既经济又省力。可"天有不测风云",待邱永汉把大楼盖好打算租给大荣(神户的三宫站附近)的中内功先生时,他竟以大楼规模大小的理由而拒绝。面对已经上马的项目,邱永汉已经没有退路,他便考虑一层食品、一层成衣、一层电器用品联合成为综合超级市场。或许是注定一劫,不到一年,最初的立体构想也遭到破产,楼层纷纷关门。一方面他需要按月支付银行本息和一部分未付的建筑费,另一方面他毕竟还需要生存,为了盖房子和弥补砂石工厂的亏损,手中股票几乎卖光了,剩余的股票则因为跌价而不值钱了。作为作家邱永汉的个人收人虽相当可观,但要作为生意上的筹调款项,那真是杯水车薪。他第一次有了祸不单行、运气衰落的感受。 

  景气变坏后,接履而至的是顾问也失业,50家顾问之中有18家解约。他干脆把其他企业的顾问之职也辞掉了,将"金钱大楼"(因股票赚钱而得名)的房间租给一位熟人,将自己的事务所迁回家中,开始了不景气中的挣扎。 

  作为一位作家,邱永汉总是理性地选择生活,虽遭受一连串的失意,他并没有消沉,而是静下心来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以后的事业,在他的碑钱秘的中,有一章专门记述失败并谈到了在失败中保全自己的两大原则。"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经过失败而能成功的人,可以说绝无仅有,成功的人莫不将失败视为补品而再三咀嚼。读着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臧许你会感觉到生命的另一种厚重。 

  其实,人类具有适应任何环境的本能。邱永汉初入香港时,曾因语言不通、举目无亲而滂俊,但经过两三年的探索,就能建立生活据点。到东京后,他靠一支笔过活,并经常向新事业展开挑战。不过,并非每一个人都有这种能力与素质,在我们的周围,对以往所做过的工作或对所继承的家业表示兴趣的人很多,转变方向寻求新发展的人却很少,而作为基本生活的事业,大都受到规模上的限制,产品单一,市场狭小,要想走规模经营之路,必须寻求第二。三种新事业。那些着手发展新事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能顺利走上轨道迈向成功的机会可能不多,遭遇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事。毕竟以往所从事的事业不符合时代需求就会立刻遭到淘汰,更何况去从事自己完全没有常识或经验的工作?有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去做任何事,这是一种偏激的做法。一个人不做任何事,他的人生是静止的,他理解不了动的感受,也看不到动的风景,自然学不到任何知识,但是如果失败,至少也须悟到自己失败的原因。这种领悟要比书本简单的说教深刻得多,遭受金钱损失的经验会刻骨铭心,令人永远无法忘怀。 

  论及失败,问题并不在于为了避免失败而一开始就打退堂鼓,而是如何面对失败从而东山再起。不失败就不能成功,害怕失败更不能成功,但是老遭受不能东山再起的打击时,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失败后从此消失。因此失败时必须懂得悬崖勒马,在掉落到地狱前设法抓住救生绳。新生活中的每一天,环视自己的周围,有人毫无防备地经营新事业,也有人看来若无其事,其实充分发挥了自我防卫的本能去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那么,是否有方法可以使事业经营绝不会失败?当然有。从逻辑学的观点来说,不去经营事业当然就不会遭遇到失败,只要拍拍石桥而不走过去,就不会产生从石桥上掉落的顾虑。如果你自己抱着"宁可走一遭,不愿坐着等"的观点,你就必须思考如何行为才能在失败后不至于形成致命伤,并能够保留东山再起的余力。倘若发现不行,马上就可以止步,即使损失一些,对整体发展也无大碍。 

  譬如日常经营事业,你如果想走得稳妥,就要注意自我保全的两大原则。第一项原则就是,一个人只能在自己能周转的资金范围内开展事业。学习企业财务管理的人都知道,企业资金有自有资金或从亲朋好友处筹措而来的资金,此外也有从银行贷款的资金。在自己能周转的资金范围内,妥善安排运用,一般都能够克服危机,并且业绩好转时,企业能迅速成长,显示良好的发展势头,倘若负债资金过多,一旦现金周转出现障碍,企业经营就会陷入非常尴尬的局面,尤其是投资地产以外的设备或商品,例如工厂的机械设备等,若遇到事业不能顺利经营,这些物件就如同废铁。因此,当投资将来风险较大的事业时,最好用自有资金经营。另外,自己一个人经营时,当然使用自有资金。但是共同出资时,合资人最好最大估计风险,作好最坏经营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刺激经营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第二项原则就是,自己要拥有经营事业场所的地产。如果是商店就要购买商店,如果是制造业,就应购买工厂的土地及建筑物。所需资金在初期应以自有资产来支付,其他所需的周转资金要用负债资金来流转。虽然购买地产的资金可以从银行贷到,不过对一家新公司所购买的地产,很少有银行愿意提供全额贷款,即使愿意贷款,银行也视公司负责人的个人信用而定。一般情况下,企业都应以自有资金来购买地产,然后以地产作为抵押来贷出流动资金。钱据地价上涨原则,即使来自银行的贷款全部用光,出售原有地产一般都能偿还本息,并且有足够的余款处理善后事宜,这是既经济又谨慎的做法,应广泛推广。 

  在邱永汉的一生中,这段时期生意上的失利不是非常关键成部分,但在这个特定时期他的多方面才能又一次得到充分展现,具体表现在进军唱片业和完善他的税务理论方面。在把事务所搬到家里后,他除了写作以外,其他什么也没做,打算暂时清闲一阵。在社会不景气时,人们最重要的是不要花钱,但不景气时也是歌谣最吃香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起,社会环境不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当时流行的歌寿命总是很长,人们一直喜欢唱它。那时候,邱永汉曾担任少许公司老板的顾问,每月定期到名古屋和大版出差。有趣的是,在家里坐着写作,他只能写正派文章,但住在大皈的元山饭店时,利用饭店房间提供的信纸,他能很顺利地写起歌词。这极大地激发了他进军唱片业的信心。后来,在胜利公司总社社长白嫩结的帮助下,首张唱片《恋爱的十字路口》在当年年底灌制完成,这张唱片由当红歌星桥幸夫演唱,藤家虹二君作曲,次年2月发行后即引起轰动。得意之余,他又继续让三泽明美灌唱了铺国之花》。一年下来,他一共替胜利公司写了三张唱片,其中有两张得到最畅销奖。唱片是赚钱的生意,但像他那样适合于写推理小说和股票评论的思想,去搞诉诸于情绪的歌谣曲作词,听来颇有些不合情理。况且唱片界是舆论关注的焦点,高收益低风险导致丑闻迭出,这让一向爱憎分明的邱永汉十分失望。一年后,唱片公司正式邀请他做专属作词家,但他对歌谣曲的热度开始冷却,重新把目光转向经济领域,开始了他创作领域的另一次尝试。 

  应日本经济新闻社的邀请,邱永汉在该杂志开始了一个新的连载,这次连载的主题是"税金"。从投资股票转向税金,这让所有听者都感到震惊,更把杂志社的编者吓了一跳。税金是比较乏味约主题,能写得浅显易懂而又畅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有~本站在纳税者立场的书,能具体了解税制的构成、种类以及纳税方法,以减轻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经济负担。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经济第一次遭遇危机,受竞争激烈化和成本提高的影响,企业利润下降,税负减少成为节约开支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一般都把税金方面的事交给会计师,对税金知道得不多,而税负的增减又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人们普遍对税金表示愈来愈强烈的关心。邱永汉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迎合了这一需要。他所写的第一本《税金报告》,从1966年1月至8月开始在《日本经济新闻》连载。连载完毕之后,这本书作为日经新书之一立即畅销全国,现在仍然不时再版。这本称金报告》其后在《经营者会报》连载。由日本实业出版社出版的《实际节税》两本书,使他成为税法的权威者,每年都成为报章和杂志举办的与国税厅长官或东京国税局长对谈的对象,因此得名"税务专家"。 

  到台湾投资 

  1971年,邱永汉应惆刊现代》之邀而写自己的半生记,题名俄的赚钱自传》。当他写完半生记,开始出版自选集的初秋,国际社会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事件:台湾当局突然退出联合国,联合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推一的合法政府。台湾的股票惨跌,地皮和房屋没有人买,相反美元对台币的比价从公定价1美元兑40元暴涨至52元。经济的不稳导致居民发生动摇、民心不安定。正在这时,台湾当局派使者来到他住处,劝说他回台湾,其片意是为了稳定呈现浮躁的台湾民心,发挥镇静剂的角色,毕竟邱永汉是日本言论界以及产业界有信用的人,邀请他回台可以发挥"名人效应"。台湾当局看到了这一点,使者"三顾茅庐"力邀他返台。·面对人生转折关口的去留问题,邱永汉再次面临考验。了解他过去的人都知道,19n年Z月28日台湾爆发"二二八事件"时,邱永汉曾公然背叛台湾政府,向联合国投书反映国民党的血腥暴行,当事人一旦被逮捕必定被枪毙无疑。自此以后,他就不能再度踏上生他养他的故乡,虽然是年轻血气方刚时所做出的事,不过骷子既已掷出就不能收回,中途也木能泄气、示弱,只有认命地继续走完自己的人生。如今他虽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功,谁又能预测他返台后的命运呢?后来的事实证明,邱永汉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至少在两个方面建立了他的经济理论,这在他的诸多著述中都有详尽的阐明。 

  第一,先见之明是开拓者必须具备的秉性。不过,即使有先见之明,如无实践能力,就只能是动口舌之徒。因此,必须培养出能把自己的意念立即付诸行动的习惯。当然在付诸行动前,必须思考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能造成今后的新潮流。答案如果是肯定的,他认为必须具备:(一)对世界的动态怀有好奇心;(二)拥有问题意识,发挥观察力;(三)对变化具有敏感的反应;(四)强烈的想像力等特质。 

  邱永汉没有顾及个人安危,毅然作出了率领投资访问团前拄台湾的决定。因为,"日本正面临着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因此像日本国内任何地方生产都不划算的零件制造业,应转移到韩国或中国的台湾去比较好"。"买台湾的股票,现在购买,然后忘记立约存在而放置起来,放久了必定能赚钱。不过以备万一,请购买[000万日元以下。"后来的事实证明,当时台湾股票的平均指数只有600点到700点之间,但是1993年已上升到12000点(指台湾股价最高点)。其实知道内情的人都了解,台湾的股票不仅分红额高,而且配股也多,经济发展又处于成长期,即使股数增加、股价上涨10倍都不足为奇。谈及实践,他力主培养出对思考的事情立即付诸实践的习惯。他认为这是成功者的首要条件。譬如,当他开始投资地产时,发现了一个规律:土地涨价时,金钱并不是升值,反而是贬值,买同样的地产往往需要花更多的钱。由于土地数量有限,对土地的需求又不断增加,这样依靠存钱去买地恐怕来不及。不过一般来说,货币时间价值的存在使土地的涨价比支付利息的部分更快。因此,只要能设法周转资金,负债买地,利用财务杠杆必定能取得利益,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生活中的财务管理学。他在东京涩谷兴建小型大楼时曾体验过这种情况,其结果是确信借助贷款的力量来投资地产最有效率。后来,他大举进军房地产市场,资金筹措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这一原则。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对他的想法提出异议,以至错过了投资地产的时机,减少了上亿日元的财产。 

  第二,今天不行并不代表永远不行,认为可行就要全力以赴。 

  在邱永汉看来,在某一时期被认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也经常在地球运行中不知不觉间而变为可能,因此不必太早悲观。尤其是政治环境,大多数人认为肯定不行的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会在某一刻价值观一瞬间就改变过来。1972年返台时,邱永汉压根就没能想到今生还能踏上这片土地。曾经负责逮捕叛乱犯的调查局局长前来机场迎接他。不久,当他以经济考察团团长名义抵达台北,经济部部长孙运督也前往机场迎接。面对如此隆重的欢迎仪式,邱永汉不禁感慨万平。身历昨天是卖国贼今天是爱国者①时代变迁,让人深感到昨天认为不行的事情,并不代表永远不行豁出生命力争的东西只要时代改变,一切都会变成一种常识。无论何时,世界都不会永远停留在同一阶段。 

  谈到后者,邱永汉真是现身说法,并以实例全面阐述了自己①主张。凭自己一代光景完成了大事业而发达的人,大概都带有几分逞能的性格,可以把他们归类为乐天派。他们大多性格开朗活泼,不去看世界的黑暗面而只看光明面,遭遇挫折也不气馁,对未来充满希望总相信有~天会重现万里晴空。这种人下决断快,月作出决断后立即付诸行动,认为可行就全力以赴,当然在行动上他们要付出比别人多出几十倍的工作量。"付出总有回报",这气话可以对他们作出最准确的评价,这其中最关键的要属"全力以赴"。 

  从另一方面讲,事业有大小,任何事业并非一开始就从大规模起步。依事业种类之不同,有些事业从小规模开始运营,有些事业则必须达到一定规模。事业能否成功,能否赚大钱,并不是取决于有没有资本(当然资本是条件之一),而是各种条件是否能够配合。真正的成败关键乃在于经营事业的人,而不是钱。例如服务业或流通业,这类行业需要时间吸纳顾客、奠定基础。假如刚开业时顾客稀少,呈半开半闭状态,自然会让人忧虑能否持续下去。有些人在这种状态下灰心丧气,早早歇业;有些人则趁此背水一战,努力寻找挽救生意的种种手段,工夫不负有心人,一旦他们抓住机会,往往能创造许多奇迹。有些人思考事业不顺利的原因,有所谓地点不好,顾客层面不广或店铺的装横欠佳等不少因素,就是不知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大凡引导事业走向成功之路的人,在说与做上都是说得少,做得多,随时都在思考如何做才能吸引顾客,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认为可行便全力以赴。邱永汉对此体会颇深。 

  另外,邱永汉还认为任何事业都需要逐渐累积成果而耐心守业。俗语讲"在石头上坐着等上三年",就是表示这种努力大致需要的时间。所谓三年,是指经过三年仍然没有眉目的事业,最好不要再继续经营。反之,一旦经营的事业上了轨道,看得出希望时,就预示着事业发展处于成长期,需要加快发展步伐、扩大规模。一些成功的实业家在决定胜负的阶段,都是专心~意地努力经营这项事业,否则便无法成就大事业。凡是经营事业的大企业家,都喜欢向与自己能力极为接近的事业去挑战,认为可行便全力以赴。例如,假设预定5年内建立500家连锁店的目标,这个人就必须每4天完成设立一家分店。设立一家分店,包括准备期间在内可能要花上两三个月,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几十间分店同时设立。这不仅需要当事人有充足的信心,而且要具备非常高的能力,没有豁出去的劲头和灵活的技巧,恐怕只能承受失败。 

  根据上述思想、邱永汉选择了回台湾发展的道路。1972年,他正式应邀返台。作为一位著名的投资家,他既没有基础担任政治的中枢,也没有兴趣从事重要任务,只想在实业领域有所作为,为家乡经济振兴做些贡献。为此,他先后15次组织"台湾投资考察团"到台湾考察,参加人数约750个经营者,并在台北中山北路和南京东西路交叉口投资了一栋地下1层、地面10层的"邱大楼"。此外,他在故乡附近台南县新市乡开辟"邱永汉工业区"。接着,为将台湾的农水产加工品卖给日本市场而设立了数处工厂,如在台湾屠宰猪并加以冷冻后输出日本的冷冻工厂和把活的鳗鱼运往日本所必须的包装工厂等。这些工厂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不过,真正从事这些所谓事业界的工作之后,他深深感到台湾的经济市场化还不够充分,市场经济的思想并不深入人心,特别是那些掌握经济之舵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计划者和掌握企业之舵的经营者。他们基本上主宰着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要想使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必须在思想上武装他们的头脑。于是,他再次提笔,在相当于《日本经济新闻》的台湾《经济日报》副刊每周写一篇专栏,并在相当于日本《读者新闻》的忡国时报》家庭版每周写定期专栏。《中国时报》的专栏后来结集出版单行本,叫做《财源滚滚》。另外,《经济日报》的连载也已经出版为《我的意见》、住财有道》、《经济立国》三个单行本。在其他各报刊载的文章以《千里经商不为财》的题名,由另一家出版社出版。截至目前他的著作近300种,普遍受到读者钟爱,是日本、台湾、香港每年畅销书排行榜的常客。作品已有多册被译为各种语言,总销售量超逾2000万册。此外,他每年被邀请在日本及世界各地进行多达200场次以上的巡回演讲,每场一小时的演讲收费高达6万港币。 

  赚钱之道 

  1992年,邱永汉迁居香港,从事地产、百货等投资,并以香港为基地,带领台湾及日本商人大举投资中国大陆。如今在中国内地已有多处产业,投资领域涉及几十种行业,真可谓名副其实的"赚钱之神"。 

  虽被誉为"股票神仙"、"赚钱之神",邱永汉对金钱的渴求并不炽热,反之,他还利用有限的时间,放弃一些投资机会,撰写投资文章,以传授投资秘诀,创造更多的财富。正如他在自传中所说:"如果一个人~生老是在追求金钱,便无法使内心获得真正的满足。同样地,也不能因为本身缺乏金钱,而对人不尽情义、愤世嫉俗。因此,只要保持’不贫,富而不淫欲’,反而是比较健康的人生态度。"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股票赚钱学,是一种赚钱心理学,在于"为什么决定买进哪种股票"的心理认知。"赚钱之神"丛书与其说是以构想赚钱为出发点,不如说是思考赚钱反而比较贴切,因为书的内容并未确切地定义秘诀,只是据实撰写他对事物的思考过程,包括看法、资讯的搜集方法、推理的方法、对事物的处理方法等。为公众理财作一些参考。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一些外,他对以下几个经济理论的独到分析,对我们成就事业或许能产生些许实质性指导。 

  "慌张的乞丐,得到的饭不多。"成大事者需要忍耐,忍耐,再忍耐,这是邱永汉悟出的又一赚钱真谛。 

  如果想在股票市场获利,成为真正的赢家,除了当事人慧眼选股外,还需要一点"熬"的耐性和功劳二 

  在传统的思想教育中,忍耐是人类必备的美德之一,在社会交往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在经济学分析中,忍耐究竟有何等意义?只要看到因不能忍耐而吃亏的情形就会明白。 

  有耐性或没有耐性的差距,在股票投资上最能显示出来。购买股票时,大致以2年或3年时间为目标,以一倍涨幅为理想。内行的人都知道,观察企业股票的曲线图时,从开始引起一种趋势至达到高峰之前,老企业的业绩提高2借到3倍,股价也会反映出这种热潮而涨价2倍或3倍。以时间来看,大多数要花2年时间左右,不过也有长达3年的情形。这样,在预测公司前景、正式进入股市时,参与者寻找与自己预测相称的公司股票,持有两三年,股价翻倍的情形应能见到。问题在于能否避免误判、能否忍耐,而且两者之间,尤以后者更难。当然、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做未免有些"贪得无厌",应涨价20%卖出,下跌20%买进,只要有利可图即可、事实上,与其反复5次的对%而获利一倍,不如一次就涨价~倍,而且所付的手续费较少。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介入者不要看错推动股价变动的经济动向。例如关于本田技研股一事,根据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日本在节约能源与自动化方面获得成功,产品已培养出国际竞争力,这势必加深美日之间的贸易磨擦。倘若美国通过美元贬值仍不能改善其贸易恶化状况时,美国会采取措施阻止日本产品出口,对日本而言,惟一的出路是把对美出口产品的工厂移往美国本土。 

  基于这种观点,本田已在俄亥俄州设立电单车工厂,接着又设立汽车工厂,购买本田股票绝对预示着涨幅很大,赚钱很多。当时本田技研的股价大约600日元,谁知经过半年、一年后,本田的股价仍在600日元至700日元之间徘徊,后来的事实证明,经过一再无偿配股,本田股票竟涨到减0日元,那些中途抛出的人顿足捶胸也无济于事,由此可见贯彻信念、培养耐性该是多么重要。 

  其次是有关美元贬值与石油跌价的判断。那是1983年年底的事,当时一美元兑240日元,而每桶石油价格接近30美元。对美元超低、石油价格趋跌,邱永汉比较看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日本产业界获利最多的企业是电力、气体与石油,其中涨势最大的要数东京电力。东京电力是超大型股,长年被认为是获利性股票。形势一直不错。虽认识到这一点,邱永汉因一念之差在起步阶段并未介入,而以购买丸善代替了东电。 

  购买丸善石油股票的原因是,当时的丸善虽无分红又有累积赤字,但其炼油能力大,如果以原油跌价、美元贬值来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业绩将会显著好转,股价一定上扬。况且电力或气体的势力范围,仅有地区之别,一般没有同业间的竞争压力,因降低生产成本而带来的业绩提高,会立即使股价直线上升,购买丸善实属合情合理的判断,遗憾的是在丸善公司与大协石油合并成ha石油后,他竟把Cblllt>的股票在300日元至400日元之间脱手,以至股价暴涨到1000日元以上以后,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巨额财富流失,为没有耐性而付出了昂贵的机会成本。 

  这给了邱永汉一个深刻的教训,但同时也使邱永汉重塑了他的投资理念,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理论上讲,股票赚到的钱,就是一种忍耐费。任何人都很少遇见买股后立即涨价、大赚特赚的情形。为了保全自己,若在购买以后遇到跌价,一般以低价补进摊平损失,在恢复到自己的买价之前静静地等待一段时间,这期间对当事人而言是极具考验性的,稍有不慎就容易酿成大错,品尝不能忍耐的苦果。 

  邱永汉认为赚钱之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用声望。没有比信用声望更好的财产。这里的信用,区别于社会学中的信用概念,是指能调到不属于自己的金钱,具有超过自己特有金钱的力量。根据定义可知,一个人的信用并非等于该人所持有的净资产。如果该人从事杰出的工作,社会声望高,他的信用将远远大于净资产,反之他会失去融通资金的任何能力。譬如来岛船坞的坪内春夫先生在承购佐世保重工业公司时,金融机关都竞相融资,但是~旦落魄,真有种"身在闹市无人问"的感觉,尤其当他的财产必须用来偿还贷款时,连亲友都惟恐避之不及。由此可见,如果财产有生命,信用也有生命,做事业的人最好都居安思危,注重自己的声望,万万不可杀鸡取卵做出一些短视行为,否则在社会竞争中会让你一败涂地。 

  信用需要用财产来佐证,但是有钱未必能立即建立信用。一般来说,财富虽不易积累,但存在时运极佳,短时期发财的可能,信用却不能同步形成。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与金钱相称的风度、举止或稳重性,这个人就不容易被信任。凡经营事业的人,都是在未赚到钱以前,首先努力建立在周围人的心目中的信用,而第一步就要得到下属的信赖。 

  那么,如何做才能被人信任呢?邱永汉认为首先当然是遵守自己的承诺,不能做到的事千万不要轻易答应别人,尤其是能否得到银行的信用方面,在借贷资金时更要履约,往往这个约定比财产的有无更重要。生活中的实例比比皆是,借给你100元而按时如约归还的人,下次你再借200元时,他必定会立即答应。如此循环,借款额由200元增至1000元时,1000元有可能完成1万元的借款额度。不过在金融领域中运作不会这么简单,银行贷给个人或公司的款项有额度限制,有信用时限额就放宽,当累积一定实绩后,其额度就会逐渐扩大。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只要发生了任何令银行感到不安的情况,苦心经营几十年的信用也会毁于一旦。 

  为了让银行贷款放心,企业应该经常让对方了解你的偿债能力,将自己的财产保持透明化,不隐瞒真相。这里要注意,不要认为有抵押品就没有问题,任何银行都不希望客户停止偿还本金而把抵押品拿出来拍卖,只要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即使有抵押品,银行也会抽银根,企业信用会大大受损。另外,在资金运营过程中,财务负责人一定要注意偿还本利的时间,那种每每东挪西借才能赶上偿还日期的付款方式,很容易因疏忽而延误缴款日,虽说二三天甚至一天,但银行都有记录,列人所谓"黑名单",这就好比上班经常迟到一样,一旦形成印象,你就很难再挽回名誉。在企业看来,这或许只是能否按期缴纳,能否事先准备的问题,但银行界却有着更深层次的看法。 

  当然,人的社会信用并非只在银行才是最重要的。只是金钱的流动都是经由银行管理,能否利用银行的金钱对企业发展速度有很大影响,所以一般企业都非常重视获得银行的信任。不过在交易对象、股东、公司员工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不能缺少信用或信赖关系。交易的形成是合作行为,需要交易双方遵守约定,倘若有一方不遵守规则,市场运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正如邱永汉所说:社会的~切事情都是一种约定,不遵守约定的人就被认为违反规则而被社会组织排挤。 

  谈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你拥有财富后如何去对待财富。做人与做事的立场,足以反映~个人的内在需求价值。或许是作家出身,邱永汉总是选择理性的生活。邱永汉认为: 

  对待金钱,如果不能把金钱视为佣人来使唤,或反被身为佣人的金钱所奴役、作弄。有钱人就比没有钱的人显得悲惨……问题并非有金钱好不好,而是会不会控制金钱。载舟覆舟,完全视个人对金钱的应用手腕。 

  对待自己,我预备留下遗言,我死后,不论是如何赚钱的事业,都要留给帮助我事业的人们。就算要遗留,也是分红而已,不准干涉经营,将所有与经营分开。如果我的孩子具有成为企业家的才能,那就自己创设新的企业,召集新的部下好了。如果没有这种才能的话,就该做别人的部下。因为与我共同劳苦的人们即使愿意对我矢志忠诚,却没有义务对只因所有权继承的孩子矢志忠诚。 

  对待社会,中国人的社会改革,问题不仅是经济而已。为要发展经济,必须先从改造营运经济的人们头脑开始做起!努力创办实业,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人们赚钱,这才是真正对个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做法。 

  集经济人的精明、作家的反叛精神及自由奔放于一身,邱永汉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被誉为"股票神仙"和"赚钱之神"。其实他是注重了"神"的能力和内涵而赋予了"人"更多"仁义礼至信"的品行。 

  邱永汉从50年代到90年代,无论社会如何变迁、经济如何起伏,其事业却始终屹立不动。他的足迹涉及日、中、台湾、香港等地,建立了他的"邱氏王国",取得了骄人的财富,稳居世界华人富豪排行榜的前列。他的成长历程吸引着许许多多渴望成功的人们,人们希望从他的成功历程中寻觅到他赚钱的秘密。 

  邱永汉的身上焕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他不仅仅是一个商人,他还是一个知名的顾问、作家,这也是最富有吸引力的地方,是与其他巨富截然不同的地方。"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面对机遇,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选择正确,你才有成功的可能。在这方面,作为优秀作家的邱永汉不仅做得很好,而且做得非常成功。他以贤者出身,总是善于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邱永汉由写作步入日本上流社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为一名知名作家;而当他写作前景看淡,已经山穷水尽之时,他开始积极投身于经济领域,这不仅迎合了他的自身发展需要,而且最大程度地挖掘了他的潜力,使他的能量得以完全释放,助他成就了一世伟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