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制品工业技术进步指南(2001~2010年)
2004-02-06 00:00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水泥制品工业的发展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观念创新为先导,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全面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入世后的新形势需要。
自1987年协会颁布《中国水泥制品工业技术进步指南》以来,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现特制定2001~2010年《中国水泥制品工业技术进步指南》,作为这一时期全面推进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水泥制品工业现状
由于水泥制品具有原材料来源广、耗能少、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低等独特优点,被广泛用于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产品,有的还出口国外及港、澳、台地区。
自1999年以来水泥制品工业的产值和利润在建材行业32个工业部门中均居第三位。目前,年产钢筋砼排水管20000千米、自应力砼管4000千米、预应力砼管2000~3000千米、钢筋砼和预应力砼电杆800~1000万根、预应力砼管桩6000万米、石棉水泥瓦20000万平方米、预应力混凝土轨枕700~1000万根。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特别是近10多年来,我国引进了多种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如悬辊、振动挤压、立式径向挤压、芯模振动液压成型、预应力钢筒砼管等制管技术和装备;预应力高强砼管桩技术与装备;9000吨压机成型大规格纤维水泥板工艺技术及装备;流浆法生产纤维水泥制品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及全自动彩色水泥瓦、砼砌块、地面砖成型技术和装备等,为提高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经企业与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通力合作,加快了消化吸收、开发研制的步伐,目前不仅基本掌握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并通过生产实践,结合国情已能生产相应的各种专用设备。此外在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发展新技术,提高、改善砼性能和制备工艺;外加剂的应用;蒸养、节能技术以及标准化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在体制、机制改革,多品种、规模化生产,贯彻ISO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意识,重视企业文化等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绩。
但根据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当前水泥制品行业的整体水平仍不高,技术、质量、装备、管理与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不高;有些产品的合格率偏低;检测手段落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步伐不快;拓宽领域,开发新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各类制品的生产能力亟待加强;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行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等。这些问题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未来十年的机遇与挑战
今后5年到1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国民经济将持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中央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也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幅,这为水泥制品工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加快,住宅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全国城乡住宅累计竣工面积57亿平方米,其中城镇住宅竣工面积27亿平方米,农村住宅竣工面积30亿平方米。这为大力发展居住建筑各类水泥制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全国农村电网建设及改造工程力度继续加大,“十五”期间投资规模达1900亿元,城镇电网改造及区域网建设速度加快,为砼电杆发展,特别是进一步开发大吨米砼电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十五”期间,新增城市供水能力4500万立方米/日,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将达到98.5%,基本解决西部地区缺水县城供水问题,要重点对城市长年失修的供水网进行技术改造,从而需要大量的输水管道。
--“十五”期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5%,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00万立方米/日,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要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技术,为排水管特别是耐腐蚀管和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发展机遇。
--“十五”期间新增城市道路3万千米,重点改造、完善、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发展城市快速路网系统,建设一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这为各种道路、桥梁、地铁、轻轨等用水泥制品拓宽了发展前景。
--“十五”期间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将全面展开,仅南水北调工程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这将为水泥制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五”期间,交通建设将加快发展。铁路建设将出现一个新的高潮,建设改造“八纵八横”铁路主通道,扩大西部铁路网。2005年铁路营运里程将达7.5万千米。至2010年西部地区建设公路35万千米,计划投资7000亿~8000亿元。
因而,未来国民经济建设对水泥制品工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入世后也将带来新的影响,这对全行业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一次发展机遇。
技术进步指南
(一)以科技为先导,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深入研究开发水泥制品新技术1.充分发挥科研设计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与技术优势,企业应与之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走产学研三结合的道路。
2.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增强自主开发能力。要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逐步使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总额的比例达到:大型企业3%,一般企业1.5%以上。
3.深入研究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公益技术(如节能、节水、废弃资源利用、降低污染)等。
(二)加大研究成果应用的力度,加快新材料推广1.大力提倡以带肋、螺旋肋钢筋(丝)取代光面钢筋(丝)用于生产钢筋混凝土制品和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制品,同时加快研发FRP筋的应用速度。
2.研究开发并积极采用适用于不同混凝土性能和工艺方法要求的混凝土化学外加剂和矿物外加剂。
3.在GRC制品中推广使用抗碱玻璃纤维、低碱度水泥。
4.加快用维纶等代用纤维制造少石棉与非石棉纤维水泥制品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推广蒸压纤维水泥制品与硅酸钙制品。
5.充分利用工业废渣的活性矿物细掺和料,以改善提高砼的性能,并降低水泥制品成本,积极开发、研究其应用技术,将之用于蒸养与蒸压工艺生产的水泥制品。
6.积极推广用碱-渣等混凝土生产耐腐蚀混凝土制品,提高其耐久性。
7.研制并应用效果好、价格低的长效脱模剂。
8.积极研究和推广人工砂在制品中的应用。
9.积极开发离心制品余浆利用技术。
(三)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研发新产品重点发展高(高强、高耐久性、高工压、高技术含量)、(大口径、大规格、大吨米)、新(新型建材及制品)、特(特殊功能、特殊用途、特殊规格)的水泥制品。如: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于架设220KV以上输电线路塔架、变电构架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路的大吨米电杆;
高速重载铁路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高工压、大口径管道用预应力混凝土钢筒管以及钢板混凝土复合管件;
柔性接口钢筋混凝土管、钢承口钢筋混凝土顶管、带管座钢筋混凝土管;
非圆形混凝土管(方型渠、矩形渠、共同渠);整体或组装式混凝土检查井及钢纤维混凝土井盖;
盾构施工法配套用隧道管片;建筑空心内墙板、复合外墙板、混凝土空心砌块;
装饰混凝土制品、彩色水泥瓦、彩色路面砖、混凝土路缘石;
非石棉纤维水泥(或硅酸钙)外墙板、非石棉纤维水泥多孔板与非石棉纤维水泥复合墙板;
桥梁、港口、码头等市政配套用的水泥制品;核废料储罐;耐腐蚀砼制品。
(四)加大技改力度,完善和改造现有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1.企业必须建设有符合生产发展要求的试验室并配备适用、先进的检测设备。要重视对原材料性能的检测工作。
2.水泥制品企业应建立计算机控制的搅拌系统,离心成型、水压检验、养护过程应逐步实现微机化控制。
3.大力提倡采用节能养护窑。
4.应以滚焊机取代手工绑扎制作钢筋骨架,加大钢筋定卡切断的推广力度,提倡用机械化手段取代手工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5.纤维水泥制品生产企业应对关键工序实现自动控制。完善抄取法、流浆法成型工艺,并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
6.进一步提高设备制造水平和配套能力,推广引进消化吸收后自行开发的水泥制品和纤维水泥制品先进工艺技术和成套装备。
7.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提升现有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
8.进一步提高新产品推广应用技术服务水平。
(五)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1.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鼓励企业制订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3.积极推行产品认证制度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4.鼓励实施环境体系认证制度。
(六)深化企业改革,提高整体素质1.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
2.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规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3.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科学管理企业,积极推行计算机管理系统,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4.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5.认真学习WTO规则,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1.增强信息意识,重视信息资源的战略地位,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开发利用好与竞争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
2.积极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充分采用计算机互联网、光盘等多种媒介和多种形式,开发利用好相关信息资源。
3.加大信息工作投入,为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未来10年将是水泥制品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期,行业同仁应大力依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努力提高行业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产业开发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新贡献。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1987年协会颁布《中国水泥制品工业技术进步指南》以来,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现特制定2001~2010年《中国水泥制品工业技术进步指南》,作为这一时期全面推进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水泥制品工业现状
由于水泥制品具有原材料来源广、耗能少、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低等独特优点,被广泛用于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产品,有的还出口国外及港、澳、台地区。
自1999年以来水泥制品工业的产值和利润在建材行业32个工业部门中均居第三位。目前,年产钢筋砼排水管20000千米、自应力砼管4000千米、预应力砼管2000~3000千米、钢筋砼和预应力砼电杆800~1000万根、预应力砼管桩6000万米、石棉水泥瓦20000万平方米、预应力混凝土轨枕700~1000万根。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特别是近10多年来,我国引进了多种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如悬辊、振动挤压、立式径向挤压、芯模振动液压成型、预应力钢筒砼管等制管技术和装备;预应力高强砼管桩技术与装备;9000吨压机成型大规格纤维水泥板工艺技术及装备;流浆法生产纤维水泥制品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及全自动彩色水泥瓦、砼砌块、地面砖成型技术和装备等,为提高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经企业与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通力合作,加快了消化吸收、开发研制的步伐,目前不仅基本掌握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并通过生产实践,结合国情已能生产相应的各种专用设备。此外在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发展新技术,提高、改善砼性能和制备工艺;外加剂的应用;蒸养、节能技术以及标准化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在体制、机制改革,多品种、规模化生产,贯彻ISO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意识,重视企业文化等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绩。
但根据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当前水泥制品行业的整体水平仍不高,技术、质量、装备、管理与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不高;有些产品的合格率偏低;检测手段落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步伐不快;拓宽领域,开发新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各类制品的生产能力亟待加强;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行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等。这些问题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未来十年的机遇与挑战
今后5年到1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国民经济将持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中央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也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幅,这为水泥制品工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加快,住宅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全国城乡住宅累计竣工面积57亿平方米,其中城镇住宅竣工面积27亿平方米,农村住宅竣工面积30亿平方米。这为大力发展居住建筑各类水泥制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全国农村电网建设及改造工程力度继续加大,“十五”期间投资规模达1900亿元,城镇电网改造及区域网建设速度加快,为砼电杆发展,特别是进一步开发大吨米砼电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十五”期间,新增城市供水能力4500万立方米/日,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将达到98.5%,基本解决西部地区缺水县城供水问题,要重点对城市长年失修的供水网进行技术改造,从而需要大量的输水管道。
--“十五”期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5%,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00万立方米/日,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要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技术,为排水管特别是耐腐蚀管和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发展机遇。
--“十五”期间新增城市道路3万千米,重点改造、完善、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发展城市快速路网系统,建设一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这为各种道路、桥梁、地铁、轻轨等用水泥制品拓宽了发展前景。
--“十五”期间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将全面展开,仅南水北调工程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这将为水泥制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五”期间,交通建设将加快发展。铁路建设将出现一个新的高潮,建设改造“八纵八横”铁路主通道,扩大西部铁路网。2005年铁路营运里程将达7.5万千米。至2010年西部地区建设公路35万千米,计划投资7000亿~8000亿元。
因而,未来国民经济建设对水泥制品工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入世后也将带来新的影响,这对全行业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一次发展机遇。
技术进步指南
(一)以科技为先导,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深入研究开发水泥制品新技术1.充分发挥科研设计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与技术优势,企业应与之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走产学研三结合的道路。
2.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增强自主开发能力。要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逐步使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总额的比例达到:大型企业3%,一般企业1.5%以上。
3.深入研究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公益技术(如节能、节水、废弃资源利用、降低污染)等。
(二)加大研究成果应用的力度,加快新材料推广1.大力提倡以带肋、螺旋肋钢筋(丝)取代光面钢筋(丝)用于生产钢筋混凝土制品和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制品,同时加快研发FRP筋的应用速度。
2.研究开发并积极采用适用于不同混凝土性能和工艺方法要求的混凝土化学外加剂和矿物外加剂。
3.在GRC制品中推广使用抗碱玻璃纤维、低碱度水泥。
4.加快用维纶等代用纤维制造少石棉与非石棉纤维水泥制品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推广蒸压纤维水泥制品与硅酸钙制品。
5.充分利用工业废渣的活性矿物细掺和料,以改善提高砼的性能,并降低水泥制品成本,积极开发、研究其应用技术,将之用于蒸养与蒸压工艺生产的水泥制品。
6.积极推广用碱-渣等混凝土生产耐腐蚀混凝土制品,提高其耐久性。
7.研制并应用效果好、价格低的长效脱模剂。
8.积极研究和推广人工砂在制品中的应用。
9.积极开发离心制品余浆利用技术。
(三)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研发新产品重点发展高(高强、高耐久性、高工压、高技术含量)、(大口径、大规格、大吨米)、新(新型建材及制品)、特(特殊功能、特殊用途、特殊规格)的水泥制品。如: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于架设220KV以上输电线路塔架、变电构架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路的大吨米电杆;
高速重载铁路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高工压、大口径管道用预应力混凝土钢筒管以及钢板混凝土复合管件;
柔性接口钢筋混凝土管、钢承口钢筋混凝土顶管、带管座钢筋混凝土管;
非圆形混凝土管(方型渠、矩形渠、共同渠);整体或组装式混凝土检查井及钢纤维混凝土井盖;
盾构施工法配套用隧道管片;建筑空心内墙板、复合外墙板、混凝土空心砌块;
装饰混凝土制品、彩色水泥瓦、彩色路面砖、混凝土路缘石;
非石棉纤维水泥(或硅酸钙)外墙板、非石棉纤维水泥多孔板与非石棉纤维水泥复合墙板;
桥梁、港口、码头等市政配套用的水泥制品;核废料储罐;耐腐蚀砼制品。
(四)加大技改力度,完善和改造现有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1.企业必须建设有符合生产发展要求的试验室并配备适用、先进的检测设备。要重视对原材料性能的检测工作。
2.水泥制品企业应建立计算机控制的搅拌系统,离心成型、水压检验、养护过程应逐步实现微机化控制。
3.大力提倡采用节能养护窑。
4.应以滚焊机取代手工绑扎制作钢筋骨架,加大钢筋定卡切断的推广力度,提倡用机械化手段取代手工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5.纤维水泥制品生产企业应对关键工序实现自动控制。完善抄取法、流浆法成型工艺,并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
6.进一步提高设备制造水平和配套能力,推广引进消化吸收后自行开发的水泥制品和纤维水泥制品先进工艺技术和成套装备。
7.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提升现有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
8.进一步提高新产品推广应用技术服务水平。
(五)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1.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鼓励企业制订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3.积极推行产品认证制度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4.鼓励实施环境体系认证制度。
(六)深化企业改革,提高整体素质1.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
2.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规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3.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科学管理企业,积极推行计算机管理系统,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4.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5.认真学习WTO规则,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1.增强信息意识,重视信息资源的战略地位,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开发利用好与竞争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
2.积极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充分采用计算机互联网、光盘等多种媒介和多种形式,开发利用好相关信息资源。
3.加大信息工作投入,为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未来10年将是水泥制品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期,行业同仁应大力依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努力提高行业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产业开发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新贡献。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