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汶河化工董事长吴延乐
编者按:汶河化工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镇办小厂,发展到如今成为山东地区,乃至于全国范围内的颇具规模的外加剂生产商,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作为汶河化工的开国元勋——吴延乐董事长,他的人生经历也是丰富多彩。此次,恰逢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20周年庆典,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吴董事长,希望可以从访谈中,让我们进一步揭开汶河化工成长的面纱。
(图为汶河化工董事长吴延乐先生和中国混凝土网CEO王骅先生)
中国混凝土网(以下简称砼网):
吴董事长,我们从相关资料了解到,您的人生阅历相当丰富。在进入汶河化工前,您曾经做过教师,也当过村委书记。那能否谈谈这些经历对于您日后经营汶河是有着怎样的影响和意义?吴延乐董事长(以下简称吴董):影响是肯定有的。在当民办教师和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加深了我对社会的认识、接触,丰富了我的社会阅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对社会认识积累的过程。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在那个阶段,很少去考虑个人的问题,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把精力全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砼网:我们知道您当初接手汶河化工时,它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经营状况不好,而且还有很多负债。我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您毅然接手汶河化工?此外,但是您的家人和好友对于您的选择是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吴董:汶河化工的前身是一个镇办企业,在我接手这个企业前,它已经有2年停止生产工作。当时的厂房一片荒芜,原先的一些设备也不能使用了。因为它是镇办企业,不属于财政支出,效益要是好,就发工资;要是效益差,那就等于是白干。它就像是一个“包袱”,因此,当时谁也不愿意去,而我周围的一些朋友也都反对我去。
领导当时会器重我,让我接手它,看中的不是其他,而是看中我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的信念,因为我相信困难是普遍存在的,然而,我也坚信解决困难的方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我在当村支部书记时,曾办过莱芜电厂的灰坝工程。当时这个工程正好是在我们村里,我通过工作协调,承揽了这个工程。后来,因为这个工程完成的十分出色,其质量工程成为了电力部门华东地区的样板工程。正因为如此,它也成为了领导选择我来这个厂的一个因素。
砼网:从您前面的介绍中,让我们知道汶河的前身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很想知道,当时您是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困难的?
吴董:原先这个厂是生产硫酸铝,因为先前的考察失误、原料不具备条件,在这样双向失误下,注定了它的失败。该厂先后有三任厂长接手,通常是没干多久就走了,而企业的负债也越来越多,到我这里是第四任。我上任时,它真的是一穷二白,就几间旧厂房,并且负债累累。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要找项目,立项。然而,当时因为“包袱”太重,要是“背”着它的话,想要补救就更加困难。因此,我和领导商量,通过合法的手续把它先“放”起来,我再成立一个新的公司,然后再慢慢的把它的帐还上,领导也同意了我的做法,后来就注册了莱芜市汶河化工厂。
而后,就是寻找考察项目,那时也是一个机遇,适逢一个硫酸化工厂的老技术工退休,他也很谦虚地说,他什么优势也没有,有的就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奋力拼搏的精神,然而当时,我们的厂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于是,就高薪聘请了他,他就是高作宝工程师。高工原先在硫酸厂是搞减水剂项目的,在他的建议下,我们厂开始搞减水剂项目。也正因为他的到来,让我们当时做到了一步到位——引进了人才,同时也引进了项目。
砼网:在汶河化工的发展历程中,不得不提到清华大学。当初,您在参加全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第三届年会时,结识了清华大学的几位专家,由此也踏上了与清华大学携手、创立自主品牌的成功之路。这也可以算是汶河化工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能否谈谈当时您参会时的情况?
吴董:在项目初期,我们的情况还是很艰难,我们通常背着自己的产品,到人家单位里,拿着我们的产品给他们做实验。1993年,我带着我们厂的第一批产品到北京检验。检验的结果是,我们厂的产品品质很高,符合国家标准。当时的外加剂协会的熊大玉秘书长向我们提议,去天津的第三届混凝土外加剂协会年会看看,接触一下同行,了解市场情况。
然而,当时的汶河化工还不是外加剂协会的会员,在参会、住宿方面都不方便。于是,我就和协会领导商量,在我们还不是会员的情况下,能否以会员的身份来参加这次年会,当然一切费用自理。最终,协会领导被我们的真诚所打动,同意了我的意见。在参会期间,我发现,光是参加会议、听报告,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在休息的时候,拜访了当时参会做报告的专家教授(熊大玉、吴佩刚、石人俊、冯文林),希望他们能给我们厂提出些指导和建议,在我们诚心诚意的说服下,他们同意出任我们厂的技术顾问,从而加强了我们厂技术力量。
砼网:在一些帮困、助学的公益活动中,时常有您的名字出现,可见您是位非常有爱心的领导,热心于公益事业。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您对待汶河员工的态度是平易近人的。员工是企业成功的根本,汶河化工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才的任用有什么原则?汶河化工是否也曾遭遇过技术人员流失的问题?如果有,请问您是如何解决的?
吴董: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它的发展不但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公司对高科技人才重薪聘用;对中层管理技术人才高薪引进;对一般技工、操作工自己培养。公司还采取协作的方式,与一些大专院校,特别是清华大学签订了长期的技术、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确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并优先享用其科研成果。公司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从而也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对于人才的去留,我们一向都是持开明的原则。以前,在我们厂,我培养过的一个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因为他的工作表现出色,政府部门也希望他加入。当时我们毫不犹豫地就送他去了。因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人才,都是需要进步的。因此,只要他们有更好的发展,我们都会支持他们的选择。
砼网:汶河化工作为莱芜市最早组建的民营科技企业之一,在企业管理中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技术创新为宗旨,不断开发新产品,目前已开发国家级新产品4个,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想知道,是什么力量让汶河化工有这份“坚持”,能否谈谈产品的研发过程?
吴董:当一切条件具备后,我发现,要使企业真正成功,还是要靠科技开发,不能一直跟在别人的后面,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产品。我们的专家教授也提出了他们的看法,最后,我们顺着他们的思路,研发出FDN-A型超高浓高效减水剂。在当时,最好的产品硫酸钠含量为10%,而FDN-A型超高浓高效减水剂的硫酸钠含量仅为3.5%,这对当时的外加剂行业是一个不小的震惊。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来自济南建材学院的高级工程师说:“吴厂长,你们厂这个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不仅是莱芜市的光荣、山东省的光荣,而且还是国家的光荣。它的研发和应用为国家的土木工程建设质量向前推进了一把。”也从这时起,汶河化工才真正地向成功的方向迈进。自FDN-A型超高浓高效减水剂问市后,我们厂后来的产品均是在它的基础上被研发出来的。
砼网:我们知道汶河化工在短短十几年中, 一路走来,从一个化工小厂发展成现在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里的知名企业, 这中间一定有很多的经历,能否再为我们谈谈这期间的变化和发展?
吴董:在经历了1992-1995年,这三年的创业艰难期后,因为FDN-A型超高浓高效减水剂的研发问市,我们迎来了一个飞越期。 到了1995年,扭亏增盈,还赢利70多万元。1996年,上半年建设,下半年投产,扩建2000吨。1997年,扩建3000吨,产量达到7000吨。1998年,国家出台政策,限定固定增长投入,产量维持在7000吨。到了1999年,企业改制。当时,莱城区规定了6家单位,分别派6个工作组进驻这些单位,我们就是其中之一,限期一个月内由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至此,汶河化工的改制完成。
到了2000年,市场又开放了,我们就加大技术革新。在老厂又建了一条6000吨的生产线。2000-2001年,老厂生产产量达到20000吨。老厂因为条件限制,不能再扩大了,所以我们就上了科技经济院,总设的目标达到40000吨的减水剂和20000吨的甲醛,共投入6000多万,分二期工程。第一期,是2002年6月,破土动工;2003年3月,生产线投入生产;2003年6月办公室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是2003年6月开始建设,2004年03月投入生产。从而,为实现公司大跨步、跳跃式发展的总体目标打好坚实的基础。
砼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早已经是市场经济无法避免的事实,现在除了国内的企业外,国外企业也纷纷进驻中国,那汶河化工是如何应对这些国外军团的竞争,你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措施?
吴董:国外企业进入中国,说明中国的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有发展的潜力,他们的进入应该会更加促进市场的发展。当然,我们也期望与他们合作,这个可以是技术合作、经营合作等等。然而,要如何合作,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方式,这将会是我们以后所要考虑的问题。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