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上海隧道搅拌站:拌出一个大上海!

2006-02-08 00:00

      编者按:近些年来,上海的市政建设为上海披上了一件华丽的衣袍,大桥、隧道、地铁、高架、高楼等现代化建设更将上海的混凝土需求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上海的日新月异离不开那些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施工单位、离不开在试验室里孜孜不倦的研究员、离不开地方政策及建筑企业的自律……

      2006年,上海还面临着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延伸,桥隧工程再次被提上了议程。于是,中国混凝土网今年的第一站选在了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本站曾多次走访过民营混凝土企业,不知道这家国有老字号企业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上海的混凝土市场还面临哪些问题呢?

      宁停三秒,不抢一秒

      座落于上海市内的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拥有极佳的地理位置,虽然我们是首次造访,但凭着对行业的熟识度,我们还是延着水源的方向以职业的嗅觉寻去,随着眼前的景物越来越开阔,我们之行的目的地终于抵达。

      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几个硕大的利渤海尔立式搅拌机,两旁错落有致的汽车泵、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都告诉我们这是一家注重秩序的企业。进入管理区域,随处可见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警言将整个工作环境布置得恰到好处。“宁停三秒,不抢一秒”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在实际操作时却会受制诸多。而能将这句话高墙挂起的企业在安全方面是否令人欣慰?

      中国混凝土网(以下简称砼网):林总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我们想大致了解一下有关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的情况。

      林总:隧道混凝土分公司是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一家混凝土生产专业公司,而且在上海市商品混凝土生产行业中,率先获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拥有上海市商品混凝土最高资质等级。公司先后参与了地铁、高架、隧道、大桥、高层建筑等大量重点工程的混凝土生产供应,如文新报业大厦、卢浦大桥、申字型高架、上体馆地铁车站、外环线沉管隧道、大连路隧道、东海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多项工程获得国家市政工程金奖——詹天佑奖、鲁班奖和上海市白玉兰奖。

      砼网:2005年贵公司的混凝土产量是多少?公司一般每年的混凝土是用在哪里?

      林总:据统计,我们公司去年的混凝土生产量达102万立方米,因为连着三年的产量都稳居八、九十万立方,我们在去年希望可以冲破100万的大关。我们一般承担上海隧道工程股份公司分配的一些市政建设,像去年,隧道工程公司的生产量就占到了50%。而在前二年(03、04年)大家也知道上海的房地产市场非常火,我们也参与了这一块的建设,隧道工程的量就相应小了些,在20%—30%左右。

      砼网:公司一共设有几个搅拌站,分布如何?搅拌站除了生产混凝土以外还做什么?

      林总:我们目前一共设有七个搅拌站,分布于浦东、浦西,形成南北呼应、东西协调的方位配置和有效的生产服务格局,还有个别的搅拌站是为重大工程而设(详见下图)。而今后公司将根据轨道交通工程和地下空间开发调整布局。

      除了生产预拌混凝土,我们也做一部分构件混凝土。

      砼网:作为一家老牌的国有企业,公司在行业里的困惑是什么?是否遭遇应收帐款及人才流失的窘况?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

      林总:到目前为止,应收帐款应该算不上我们很棘手的问题,因为毕竟承担的是市政建设,而且是由上级公司给的项目,货款拖欠、长期垫资的事情在我们身上发生得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像应收帐款占到的最高比例也不会超过20%,三年以上帐龄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一点也归功于我们公司设立了帐款的预警机制,还有专门的催款人员。在需要的时候还会求助于公司的法律顾问,以前觉得把事情闹上法院可能会两败俱伤,但几次下来,却发现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有几个企业在通过法院解决一系列欠款问题后,后来还进行过合作。

      而人才问题是一直在遭遇,有实验室、搅拌站过来挖技术人员,但至今在高官层还未发生,虽然我们在收入方面不如一些外资企业,但是可能“国企”赋予我们这个团队特有的凝聚力令大家都心甘情愿的留下。

      我们目前的困惑在于改制,目前在谈股权分制,虽然股东会已经通过,但还没有复牌,而且对于我们来说“国有企业”的牌号压在身上是沉重的,改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成效,还是需要时间来慢慢调整和适应。


(上图为林莺总经理与本站领导合影)

      砼网:我们进入搅拌站的厂区发现许多是外国制造的机械,我们想了解贵公司为什么更看重国外机械产品?

      林总:你们进来应该可以看到那个大的立式搅拌机,那个是我们十年前从德国购进的利渤海尔搅拌机,去年德方还过来看了这台“元老”,觉得我们可以使用十年简直是一个奇迹。另外,我们还用施维英、普茨迈斯特的产品,为什么看中国外机械呢?这么说吧,还是因为外国的产品相对来说性能比较可靠,对于企业来说,哪一种产品适应于生产和施工就会选用。但最近,我们购买了一台中联的44米长泵。

      砼网:近几年来GPS应用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上的企业越来越多,贵公司的车辆是否全部安装了GPS?对于GPS您的看法如何?

      林总:我们的车去年就全部装了通大的GPS。我们装GPS的初衷有两点:

      一是从安全角度考虑——限速,相信大家都知道搅拌车司机的工资直接跟跑的次数挂钩,这样一来有些司机就为了多赚钱可能出现超负荷驾驶或者超速驾驶,而且由于搅拌车重心高,驾驶不当就很容易发生一系列的交通事故。因此我们把每辆车都限制了车头速,每天检查每辆车行驶的车速,如果超过了我们规定的时速,我们就会下罚单,如果几次屡教不改就要被开除,对于这样的情况是绝对不能姑息养奸,安全是第一位的!

      二是从线路角度考虑,我们的搅拌站是位于市内的,交通上比较拥堵,如果遇上堵车,而工地上等着混凝土开工就会不停的催,但我们也无法说出车的具体位置。自从安上了GPS,再遇上堵车的问题,我们通过GPS系统一查就可以知道车在哪一个位置,然后告诉工地的人让他们耐心等待。总之,GPS真的能提供不少的保障。

      砼网:搅拌站今年(2006年)的预计方量是多少?林总您对于行业的前景怎么看?

      林总:希望还可以保持住100万的方量,但具体就不好说了,因为是要隧道股份公司中标后的工程才会由我们来做,而除此之外的工程就相应比较少。因为考虑到要先满足总公司的需求,所以我们只会见缝插针的接一些工程,而且会挑选价格、付款比较好的企业来做。

      说实话,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混凝土这个行业我并不看好。因为这几年的房地产业、轨道交通及市政建设辅天盖地才造就了混凝土行业的热火朝天,但试问五年后,该建的都已建,混凝土还能往哪送?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不断的进入行业,造成产能的过剩,同时也影响了行业的秩序。虽然经过地方及协会的管制,上海的混凝土行业早已经脱离好几年前的混乱运作,但是竞争的激烈还是呈白热化的势态扩张。

      采访完的第二天我们获悉隧道股份(600820)复牌并更名G隧道,与此同时,公司还中标上海长江隧桥建设8.66亿元的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长江隧道管片预制工程。这对于搅拌站来说相信是一个好消息,中国混凝土网衷心希望上海隧道搅拌站在新的一年中继续为上海的建设添砖加瓦,谱写新的篇章。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0: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