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集团北京通达耐火研发中心在北京建成
2005-03-29 00:00
这是国内最先进的耐火研发应用平台之一。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会长张人和、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张人为、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甘智和、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陶若璋等出席庆典
3月18日,国内最大的耐火材料产业研发应用平台、耐火材料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孵化器--北京金隅集团通达耐火技术公司研发中心暨2号自动化生产线在京建成并投人使用。在隆重的竣工庆典上,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会长张人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甘智和、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陶若璋等领导作了重要讲话。
金隅集团北京通达耐火技术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走发展先进生产力之路.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创新体系,始终坚持打造以技术和市场为主体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得到了快速发展。1993 年以来,公司的销售收人和利润连续12年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通达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技术含量最高、服务领域最广的耐火材料专业制造服务企业,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 、ISO10012 、ISO14001 、OHSAS18001四项国际认证,并拥有炉窑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随着通达公司的高速跨越式发展、科研人才队伍的实力增强和科研开发能力的提升及市场高端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在金隅集团“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思想指导下,通达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为84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暨2号自动化生产线。
新建成的研发中心具有“三个中心”和“两大平台”的功能。三个中心:一是新产品研发中心,即公司新技术新产品的孵化器,主要对耐火材料工作状态和损毁机理进行研究,模拟耐火材料的实际使用工况,具备机理研究、产品开发和模拟试验功能;利用较齐备的研发设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配方,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形成企业在技术上的竞争优势。二是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中心,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和转化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企业已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高性能的新一代热工窑炉用耐火材料,并通过中心将科研合作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耐火材料检测中心拥有完善的理化分析和检测设备,可以检测耐火材料各项化学物理性能,满足了公司料、中间产品和产成品的各种检测要求。
两个平台:一是成为行业技术交流研发中心三楼设有能容纳100人的技术交流中心,通过交流中心开展国内外耐火材料行业的技术交流,为行业技术进步服务。二公司业务交流和服务的平台,通过中心开展更多针对用户的培训和座谈,与客户交流耐火材料知识,介绍新技术、新产品,听取客户的要求和意见,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提高客户之和忠诚度,提升公司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
新建成的2号自动化生产线拥有“两大系统”和“三条生产线”。“两大体系”为原料两次破碎、四级分筛系统和通风除尘系统。“三条生产线”为重质产品生产线,轻质产品生产线,塑性产品生产线。两大系统三条生产线的所有设备均实现了在中心控制室的自动集中监控,技术配方由技术中心通过局域网直接传输到系统,作为生产工艺参数,设备的运转状态、生产记录数据也可通过企业局域网传输至相关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打造了管控一体化的工作平台。
据了解,公司还将逐年加大对研发中心的科技投人,每年提取不低于销售收人3%的基金用于改善实验设施和添置更先进的试验设备逐步完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国际先进水平为自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具有促进行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功能的中心。中心将按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标准进行管理和运作,并通过认定,争取一些国家级科技开发项目;力争到2007年,达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标准,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实现技术资源和技术装备的升级,达到具备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条件、并承接行业内国家级攻关项目,形成集成化制造、国际化经营,为耐火材料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会长张人为在庆典会上发言充分肯定通达公司,他说:“通达公司一贯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推出许多国内领先、替代进口的产品,推动了我国耐火材料的技术进步。研发中心的建成将使通达公司如虎添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甘智和、中国耐火材料协会会长陶若璋等都在发言中肯定了通达公司研发中心和2 号自动化生产线的积极意义。
北京金隅集团董事长王东出席庆典仪式,北京金隅集团总经理陈志达致词。北京通达耐火技术公司总经理冯运生向代表介绍了通达公司和研发中心暨2 号自动化生产线的情况。
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牛建国、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李力等有关领导应邀出席庆典。
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副会长雷前治、徐永模、谭仲明、姚燕、刘志江、谢镇江及武汉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相关负责人也出席了庆典。
3月18日,国内最大的耐火材料产业研发应用平台、耐火材料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孵化器--北京金隅集团通达耐火技术公司研发中心暨2号自动化生产线在京建成并投人使用。在隆重的竣工庆典上,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会长张人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甘智和、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陶若璋等领导作了重要讲话。
金隅集团北京通达耐火技术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走发展先进生产力之路.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创新体系,始终坚持打造以技术和市场为主体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得到了快速发展。1993 年以来,公司的销售收人和利润连续12年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通达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技术含量最高、服务领域最广的耐火材料专业制造服务企业,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 、ISO10012 、ISO14001 、OHSAS18001四项国际认证,并拥有炉窑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随着通达公司的高速跨越式发展、科研人才队伍的实力增强和科研开发能力的提升及市场高端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在金隅集团“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思想指导下,通达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为84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暨2号自动化生产线。
新建成的研发中心具有“三个中心”和“两大平台”的功能。三个中心:一是新产品研发中心,即公司新技术新产品的孵化器,主要对耐火材料工作状态和损毁机理进行研究,模拟耐火材料的实际使用工况,具备机理研究、产品开发和模拟试验功能;利用较齐备的研发设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配方,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形成企业在技术上的竞争优势。二是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中心,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和转化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企业已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高性能的新一代热工窑炉用耐火材料,并通过中心将科研合作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耐火材料检测中心拥有完善的理化分析和检测设备,可以检测耐火材料各项化学物理性能,满足了公司料、中间产品和产成品的各种检测要求。
两个平台:一是成为行业技术交流研发中心三楼设有能容纳100人的技术交流中心,通过交流中心开展国内外耐火材料行业的技术交流,为行业技术进步服务。二公司业务交流和服务的平台,通过中心开展更多针对用户的培训和座谈,与客户交流耐火材料知识,介绍新技术、新产品,听取客户的要求和意见,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提高客户之和忠诚度,提升公司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
新建成的2号自动化生产线拥有“两大系统”和“三条生产线”。“两大体系”为原料两次破碎、四级分筛系统和通风除尘系统。“三条生产线”为重质产品生产线,轻质产品生产线,塑性产品生产线。两大系统三条生产线的所有设备均实现了在中心控制室的自动集中监控,技术配方由技术中心通过局域网直接传输到系统,作为生产工艺参数,设备的运转状态、生产记录数据也可通过企业局域网传输至相关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打造了管控一体化的工作平台。
据了解,公司还将逐年加大对研发中心的科技投人,每年提取不低于销售收人3%的基金用于改善实验设施和添置更先进的试验设备逐步完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国际先进水平为自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具有促进行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功能的中心。中心将按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标准进行管理和运作,并通过认定,争取一些国家级科技开发项目;力争到2007年,达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标准,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实现技术资源和技术装备的升级,达到具备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条件、并承接行业内国家级攻关项目,形成集成化制造、国际化经营,为耐火材料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会长张人为在庆典会上发言充分肯定通达公司,他说:“通达公司一贯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推出许多国内领先、替代进口的产品,推动了我国耐火材料的技术进步。研发中心的建成将使通达公司如虎添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甘智和、中国耐火材料协会会长陶若璋等都在发言中肯定了通达公司研发中心和2 号自动化生产线的积极意义。
北京金隅集团董事长王东出席庆典仪式,北京金隅集团总经理陈志达致词。北京通达耐火技术公司总经理冯运生向代表介绍了通达公司和研发中心暨2 号自动化生产线的情况。
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牛建国、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李力等有关领导应邀出席庆典。
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副会长雷前治、徐永模、谭仲明、姚燕、刘志江、谢镇江及武汉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相关负责人也出席了庆典。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