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模:探索发展规律 遵循发展规律

2012-12-20 00:00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徐永模

  2012年12月8日,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2012年会在广西南宁隆重召开,此次会议以“创新引领 绿色发展 逆势而上”为主题。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徐永模在会上以《探索发展规律 遵循发展规律--建材企业发展规律的观察和思考》为题做了专题报告。

  徐会长表示,混凝土行业近几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发展非常迅速,一批龙头企业引领行业飞速进步,经济总量仅次于水泥行业。混凝土行业在取得巨大的成功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值得大家深思,我们应充分吸取经验教训指导行业更好的发展。

  前不久召开的“十八大”对国家宏观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调整,具体到混凝土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点:稳中求进:明年行业发展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整体将成稳定的增长态势;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目前行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动,特别是资源再次利用如工业废渣再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城镇化: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较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带动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从粗放型到精细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使行业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将会融入到整个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对混凝土行业来讲,应努力创造更好的环境,建设美丽的建材产业;改革与创新:改革和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创新使混凝土行业更上一层楼。

  只有把握好政策和发展趋势,才能使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在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徐永模会长对行业的发展规律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在会上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做大与做强的辩证关系

  所有企业都是由小到大的,都想做大做强。但是很多企业想得到却做不到,小富即安的企业往往只能偏安一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最终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国家建材局时期,提出的跨世纪战略就是由大做强。

  针对企业是做大先行还是做强先行的问题,徐永模表示,应充分认识到做大与做强的辩证关系。做大不代表做强,有很多大企业在行业内的规模很大,但竞争力不行,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被淘汰出局。如世界知名的胶卷公司柯达、乐凯等。很多时候企业为了做强而不得不做大,但做大不一定能做强。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选择合理的发展路径。必须充分认识到大不是目的,做强才是目的!

  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为了把握市场、避免过于激烈的竞争,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差异化主要体现在:行业之间存在差异;混凝土行业所服务的建筑市场不是独家拥有的,还有其他产业参与竞争。如供气、供油、供水管市场,除了水泥混凝土管外还有钢管、各种聚合物塑料管。同行企业之间存在差异;包括企业本身之间的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不同文化的差异等。竞争性产品之间存在差异;尽管水泥是一种标准性产品,但生产混凝土时还得经过试配等过程选择符合工程要求的最佳产品。同行企业家之间存在差异;不同企业家的管理、经营理念不同,势必造成产品质量、市场的差异。市场特点存在差异;不同建筑工程对产品的要求各不相同。资源与环境条件存在差异;混凝土对资源环境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不同条件的环境资源决定了不同的产品市场。以上差异使企业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通过观察分析成功企业可以发现,他们的成功模式各不相同:有的单一材料产业做得大,跨地域布局发展,企业主业优势突出。如水泥制品行业中的建华管桩。有的单一企业生产规模大,在所在区域市场居主导地位;有的产业多元化发展,用“多个篮子装鸡蛋”的方法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

  徐永模在认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从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总结了以下几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对业内企业的做大做强有很好指导意义。

  1. 海螺水泥

  海螺水泥通过掌握新型干法水泥先进技术,制定和实施跨地域发展的“T型市场战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规模、最有竞争力、也是最盈利的水泥企业之一。2011年水泥产量达到1.3亿吨以上。获得了“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美誉。

  2. 北新建材

  北新建材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纸面石膏板先进技术和知名品牌(龙牌),再以资本为支撑,同质化、规模化、跨地域扩张,经过30年奋斗,在全国建成54条生产线,拥有16.5亿平方米产能,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石膏板企业。

  3. 南方水泥

  南方水泥从无到有,可以说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水泥企业。从发起至今只有5年的历史,以现行的先进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为依托,以区域市场掌控为目的,通过收购兼并拥有140多家企业(如果包括混凝土企业,就大大超过这个数),水泥产能达到1.5亿吨以上,混凝土产能超过1.5亿立方。[Page]

  4. 华润水泥

  华润水泥被行业称为一匹黑马,在短短几年内通过资源布局、资源掌控达到系统最优、系统竞争力最强,使水泥产能上亿吨,进入行业前五,吨水泥利润赶超海螺。2011年混凝土产量超过1000万立方,全国产量第一。

  5. 中材国际

  经过十年创业,中材国际成为世界知名的水泥工程技术品牌(SINOMA)企业,占有世界水泥工程技术市场份额40%以上(不包括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代表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通过产业链接,重组资源,将水泥设计和研究院、装备公司、工程公司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从水泥科研、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一条龙,形成了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6. 中山建华

  建华管桩从中山市小榄镇起家,以单一的混凝土预制管桩为主业,而且专注主业发展,跨地域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混凝土预制桩企业。创造了国内混凝土制品业单一产品百亿规模的先例。发展历程作为中国管理研究院的研究案例。

  徐永模指出,要使企业做大做强,使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首先必须准确定位企业的产业类型,然后根据所属产业类型的特点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战略。

  1.基础性材料,技术不敏感产业

  水泥、混凝土、平板玻璃等,这些材料是服务许多产业的共性基础材料,产业很难被其他竞争性材料产业颠覆,技术风险很小。这些材料往往被标准化,而且制造工艺技术共享,因此产业具有比较明显的规模经济特点。如水泥自1824年发明以来,其熟料的主要成分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技术创新主要在设计研究院且为行业服务,只要有投资有市场不用担心缺乏技术人才,企业可以稳定的发展。

  同质化是这类产业竞争的特点,因此规模扩张以降低成本是其做强之路。真正的风险或者说挑战,是资金保障。由于银行对央企、国企的贷款比较容易,在规模扩张方面抓得住机遇。而民企、外企的资金显然力不从心,往往坐失良机。

  2.基础性材料,技术敏感性产业

  一般的基础性材料对技术不具敏感性,但也有材料种类繁多、市场选择性强的基础性技术敏感产业。如混凝土排水管、输水管、预制桩、内墙板、硅钙板、装饰混凝土(GRC)、建筑砌块等等。这类产业对技术创新很敏感,标准变化较频繁,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同行之间的竞争,同样重要的是来自不同材料行业之间的竞争。

  此类产业的发展法则是在技术领先的基础上规模化发展。因为不仅要面对同行企业的竞争,还要面对不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例如墙体材料市场中烧结空心砖与非烧结砖、砌块和墙板的竞争;桩基材料中预制混凝土桩与钢桩、混凝土灌注桩的竞争。

  3.时变性材料,技术敏感性产业

  此类材料的市场需求不断演变,材料产品设计和性能即使标准化也不能固化。例如各种装饰混凝土制品、混凝土地面砖,各种预制建筑构件和部品。这类材料属于市场选择性材料,有多种材料技术可满足同类功能,市场颠覆性风险大。单一产品规模不宜做大,产业集中度难以提高。如墙体材料,过去使用红砖,后来使用砌块,现在使用更好性能、更环保的墙板。即满足墙体材料功能有多种选择,造成竞争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从而导致技术创新。

  时变性材料,技术敏感性产业的企业做强的唯一途径就是靠创新出强,要始终保持材料性能领先、绿色环保性能优先、性价比优高、成本最低。企业可采用“1+N”的发展模式做大,“1”是研发中心,“N”是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领先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即先强后大的模式。如装饰混凝土行业,有的企业技术虽然在行业内一直领先,但没有扩大规模,增强生产能力也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

  二、专注主业与多元化的选择

  企业应专注主业打造行业领先,还是多元化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徐永模指出,产业特征决定发展战略,应依据自身的产业特征选择最佳发展路径。

  1.基础性材料、技术不敏感的产业。应实施规模化战略,要尽可能在市场区域内扩大产业规模,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区域市场产品,应规模化发展,同构性跨地域布局;产能过剩或不宜扩张后(如反垄断限制),可顺沿产业链发展,实施全产业链竞争战略,进一步强化竞争优势。如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到混凝土行业,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2.基础性材料、技术敏感的产业。例如非烧结墙体材料,混凝土排水输水管、预应力混凝土桩等,不仅面对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外行的技术创新竞争。这些竞争都是替代性,或者淘汰性的竞争,其效果与颠覆性创新是一样的,因此技术风险较大。如很多落后的墙体材料都被市场所淘汰。这种产业特性决定了发展战略必须基于创新。在创新领先优势的基础上,采用“1+N”的发展模式,放大技术领先优势。

  3.时变性材料、技术敏感的产业。商品混凝土、外加剂、装饰混凝土及制品、预制结构部品产业,都在创新发展的前沿。这种产业特性决定了发展战略必须基于创新,先做强再做大。若能持续保持技术创新优势,可以按“1+N”的模式做大企业。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1.科技型企业依靠“专精特新”

  专职于技术创新的科研院所做大比较困难,必须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以技术领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否则没有市场。如苏州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研究院、武汉建材设计研究院等。技术装备开发企业面对产品种类繁多的行业状况,单一产品很难做大。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时变性,一个产品很难说有多长寿命,必须不断的创新开发新技术。如管桩、砌块、墙板等中小型装备企业。[Page]

  2.“专精特新”让位于稀缺资源

  对于混凝土行业来讲,“专精特新”必须让位于稀缺资源。因为作为建筑和土木工程材料,其特征是体量大,技术门槛低,产品性能质量要求不高,“专精特新”的发展法则难以适用。建材产业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受限于资源,只要拥有稀缺资源,如粘土、矿粉、硅灰、粉煤灰、耐火粘土等,中小企业就能生存发展。甚至水泥产业也是如此,如果拥有税收优惠的废弃物及其处置技术,就可“以小搏大”,不怕大企业竞争。如新疆天业利用电石渣制水泥生产线,其成本很低、受政策支持,具有很好的竞争力。

  3.联合重组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在基础性产业领域,由于创新周期长、投入大,中小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规模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最终将处于劣势。中小规模企业,为了规避创新的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实行“远交近攻”的发展战略,利用市场资源加盟大型企业,实现合作共赢。

  四、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六个关键

  近年来,国家对节能减排、绿色经济、资源循环利用越来越重视,在党的“十八”大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混凝土行业也必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我们应该怎么走,走向什么地方?对此,徐永模提出了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六个关键:

  1. 胶凝材料的低碳化

  低碳是减排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环境、降低温室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胶凝材料是混凝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混凝土的低碳化必然要求胶凝材料低碳化。目前针对低碳水泥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促进了混凝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混凝土材料资源的全循环

  混凝土材料资源的全循环是指废弃后混凝土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后又可作为生产混凝土的原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其中基于化学成分的材料全循环设计,可用于水泥原材料;基于高强度的材料全循环设计,可实现高附加值利用。

  3. 更高性能、更多功能

  要实现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还得从扩大其适用范围,提高耐久性、性价比等方面着手。由于混凝土是竞争性的结构材料,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性能,保持其持久生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内在美的创新与表现

  混凝土发展到现在,其性能不断提高,满足了各种工程的环境要求。但新时代对混凝土提出了新要求,即在满足结构功能的同时提高混凝土的观赏性、艺术性。如清水混凝土从灰色发展到各种颜色,建筑的造型向无限制的可设计性和模塑性发展,复合混凝土的建筑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等等。充分利用混凝土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表现异彩纷呈的建筑文化与建筑艺术,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附加值,拓展了应用领域。

  5.机械化、自动化施工水平

  混凝土设备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混凝土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21世纪是智能时代,混凝土行业必须与时俱进,全面发展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提高技术水平,使行业可持续发展。

  6.保护混凝土表面

  材料表面的保护尤为重要,钢材在任何环境下都会采取保护措施,延长寿命。而混凝土如果采用渗透性憎水材料保护表面,其抗腐蚀性,耐久性将大大提高。混凝土表面保护处理,对于延长建筑物寿命、节约社会环境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降低环境污染、降低温室效应、提高行业认可度、增加附加值,使混凝土行业良性循环发展。只有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才能使混凝土行业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5: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