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的独特“深圳模式”
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住宅产业化而言,不同的城市精神造就了不同的探索与实践模式。11月末,新晋全国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济南,组成了一支由副市长带队的主管团队,开始了住宅产业化专项考察与交流之旅,第一站———深圳。而此前1个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首场全国住宅产业化高层培训,同样,第一站———深圳。
事实上,再往前追溯,早在住宅产业化概念尚处萌芽期的2006年,深圳便首开历史先河,获批成为全国第一个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自此创造了多个“业内第一”。
回溯这条镌刻数个“第一”的住宅产业化之路,不难发现,在先行先试、勇于革新、实干“拓荒”的城市气质下,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深圳模式”。
机制创新——自上而下的引导力
特区独有的制度情怀,不仅培育了住宅产业化滋长的乐土,更赋予了其破除约束、机制创新的魄力。
2006年10月28日,对于深圳所有致力于住宅产业化的践行者而言,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由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宋春华领衔的论证团队,一致通过了“深圳市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的申请,全国住宅产业化的试点使命首次授予了一整座城市。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安向《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介绍,早在2002年深圳便率先成立了住宅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建设口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的14个政府部门为成员单位”;2003年更成立了专门的住宅产业协会;2008年1月,专门的行政机构———深圳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正式成立;至2009年政府“大部制”改革后,改由人居委负责拟定政策与标准,市住建局负责具体实施。
机构的架设也拉开了深圳住宅产业化自上而下、强力引导的大幕。几年来,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圳明确了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思路:以政策支持、标准建设、示范带动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推动住宅产业化工作。
得益于特区特有的立法权,2006年,深圳市人大通过了《深圳市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此后,《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行动方案》、《深圳市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等政策法规相继出台;《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深圳市建筑工业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等构建起了互为衔接的标准体系;一批国家级、市级试点示范遍地开花;住博会、市民体验等一系列宣传活动深入人心,极大地提高了公众与行业认知。
当行业逐渐形成“保障房是住宅产业化良好契机”的认知时,由于大胆决策、提前谋划,深圳已经迎来了保障房实施住宅产业化的“收获”:侨乡村、深云村等集成应用了多项产业化技术;龙悦居三期首次在21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上大面积应用产业化技术,其工业化设计还获得了2011年全国首届保障房设计竞赛金奖;并与聚龙山保障房一期双双列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深圳的价值或许还不仅仅在于自身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在行业“政府引导”的呼声下,深圳提供了一个看得见的样本,即制度的作用有多大,政府如何发力,形成自上而下的引导力,这对于住宅产业化而言,无疑是兼具普适性的、难能可贵的意义。
市场应变——自下而上的内生动力
在2011年7月举行的深圳房地产年会上,万科、招商、卓越、花样年等大型房企首次旗帜鲜明地声明,要将推进住宅产业化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以住宅产业化为手段,向社会推出高品质、低消耗、循环利用率高的住宅。
领头企业的背后,是在深圳式的开放与包容下,孕育出的生机勃勃、锐意竞争的商业市场。在这独具活力的商业氛围下,最微妙的市场变化也能催生一大批敏锐的企业,住宅产业化的趋势信息更是早早吸引了一大批眼界超前、敢于创新的企业,并最终演化成为深圳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万科,这个目前世界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早在上世纪末便开始了其住宅产业化的研究与探索,并于2007年挂牌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万科在回顾其路径决策时曾做过分析,当销售数量逐年翻番时,传统住宅建造方式带来的住宅质量问题必将呈几何式爆发,甚至决定企业生死。因此,2010年,当万科成为国内首个销售额破千亿元的航母级房地产开发企业时,其领导团队更多次强调:住宅产业化是万科未来发展的惟一出路。
由此,住宅产业化成为房地产行业破解数量与质量、销量与品质难题的关键词,更与企业战略、行业发展紧密相连。[Page]
在政府的引导、龙头企业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加入到住宅产业化的队伍中来。招商地产、中海地产、深圳建科院、绿蛙等企业纷纷从绿色地产、预制构件生产、材料等不同角度付诸实践。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与香港一河之隔的独特地缘因素,也为深圳带来了更多理念与技术的交融。
企业的参与还深入至研究领域。2012年6月,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联合中标《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课题,该课题耗资千万元、历时15个月,“架构完整,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创新性与紧迫性,将为全国范围内的保障房建设与住宅产业化推进提供重大参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曾如是表示,也因此,课题已被获准立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度科学课题。
市场的变化最能牵引企业的脚步。今年5月,深圳市人居委对第二批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和项目进行了集中授牌,将示范基地和项目数量扩至25个,还有一大批企业正在努力实践、积极等候审批中。
引导的力量指明方向,内生的动力源源不息,当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重推导形成时,也构成了住宅产业化的深圳模式。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争取实现从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向示范城市的转变”,张建安表示。从“试点”迈向“示范”,是深圳的下一站,亦将是“第一”的故事续章。
创新点亮未来
中集成功研发海岛多功能整体房屋
“全球每年报废的集装箱超过200万TEU(标准箱)。如将其中的一半再利用,将为我国节省约150万吨钢材和40万吨木材。”近日,深圳中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辉表示。
为此,中集投资专门研发了“中集模块化建筑”,并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酒店、度假村、公共配套、拆迁安置、学生宿舍、楼盘样板房等多个领域。“与其他模块式建筑不同,中集模块房屋采用集装箱为单元模块,在工厂完成各模块的结构建造和内部装修”,张晓辉介绍道,其产品缩短了工期,确保了质量;集装箱侧墙本身就是建筑受力的钢结构,无须另建钢筋结构,并能满足多项性能要求;模块之间均可随意组合,外观和内部可“量身定制”,设计灵活。
在此基础上,中集进一步研发了集海水淡化、风光互补发电等多项住宅产业化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模块化海岛多功能整体房屋”,计划应用于海岛、边防、营地、高原哨所等环境恶劣、对建筑要求更高、传统施工手段实施困难的地区,能有效解决自主发电、净水、补给、机动性等问题。目前,该技术已在青岛研发成功。
深圳万厦居革新厨卫共用排烟道
厨卫关乎居住环境与生活品质,然而,由于排气道设置不合理、施工安装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厨卫排气不畅甚至油烟倒灌等,时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其实只需要一些很小的改变。”近日,深圳市万厦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出了一种新型厨卫共用排气道体系。新技术将现有水泥砂浆预制半成品薄壁管道由矩形改为L型,再与原有阴角墙进行围合,形成排气通道。
“传统矩形管道容易带来许多问题”,董事长张琦介绍道,如管道外壁与阴角墙难免会存在缝隙,且封堵困难,影响了烟道耐久性与强度;矩形管道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损,进而造成安装错位,导致漏气等。新技术中,由于墙体替代了原有矩形管道的两边,其固定性更好,避免封堵因素,且L型构件易于运输减少了损坏、易于安装,从而减少了人工、提高了品质,还节省了一半的建筑材料,实现了节能减排。目前,该技术有待标准认可。
深圳谋划住宅产业园
有关人士透露,深圳有关部门与企业正在规划一个集中展示各种住宅产业化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的住宅产业园。该园区将集中展示富有创新性与推广价值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如太阳能光伏光热、雨水中水利用、垃圾处理、节能保温、立体绿化、整体厨卫、智能化及各种结构体系、养老住宅的样板间等,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住宅产业博览会”,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个住宅产业化信息交互平台。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