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少民:规范不能“包打天下”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易洪兴 · 2012-09-26 00:00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宋少民教授

  9月6日,由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混凝土世界》杂志社与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共同主办的“福田雷萨”2012混凝土行业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宋少民教授在会上以《对不同思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对比》为题作了技术报告,详细阐述了使用不同方法选择配合比对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

  他指出,现代混凝土是指因外加剂的普遍使用而引起的混凝土一切变化和由此增加了复杂性的混凝土。现代混凝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外加剂的普遍使用,混凝土的水胶比可以低于检验水泥性质的标准水灰比,同时可以使用矿物掺和料使其达到所需强度和施工性,改善了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增加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2.水泥比表面积的大大增加与外加剂的使用,使拌和物水胶比可变动和可操作的混凝土强度范围大幅度扩大,强度发展规律有了很大变化;

  3.骨料的品种材质起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混凝土除了其本身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配合比的设计观念也与时俱进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国内外学者提出多种配合比设计方法,大多是以经验和试验为基础的半定量设计,发达国家越来越趋向于制定以性能要求的规范。陈肇元院士提出:“能满足质量控制标准的混凝土,可以有不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规范只宜制定满足性能要求的原则,而不宜过细、过死。

  为了分析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混凝土性能强度影响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了新规范法、绝对体积法和经验试配法设计了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对他们进行对比分析情况如下:

[Page]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

  1.按照新规范计算混凝土配合比:从C20-C60等级的混凝土用水量都是160Kg左右,显然这是不合适的,与工程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比如在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中存在用水量过低,浆量低的情况。坍落度、粘聚性和保水性都比较差。不能用于实际生产与工程。

  2.由C50和C60两个等级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胶凝材料用量完全不符合实际,总体用量高,成本增加,同时会导致混凝土水化热过高,收缩过大,混凝土结构开裂风险很大。

  3.规范中对混凝土中掺和料的用量规定过死,对于硫酸盐侵蚀环境是不适合的;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也是不适合的。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粉煤灰的掺量已达到50%,从而可以说,新规范中对于掺和料用量的规定并不是普遍适用的。由此可以看出,完全按照规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并不能满足工程实际对混凝土质量、性能的要求。

  因为,混凝土配合比不是通过计算出来的,而是配出来的,应依据混凝土性能目标进行选择,经试配确定。为适应目前机制砂应用比例迅速增大的工程现实,应尽快采用饱和面干状态骨料密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由于目前混凝土原材料密度变化很大,配合比使用体积法更科学合理。

  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充分意识到现代混凝土的复杂性,针对不同原材料、不同环境、不同结构、不同施工,混凝土技术人员必须不断改变技术对策;标准编制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应该相信混凝土技术人员的智慧和能力,不要也不可能用规范“包打天下”,要让人对工程质量负责,而不是标准对工程质量负责。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