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一局成渝客专项目推行“湿喷”工艺
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不仅是隧道开挖中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而且与二次衬砌混凝土共同受力,成为确保隧道复合衬砌质量的基础构成,强度要求较高,设计规范为C30混凝土,而喷射工艺的选择直接影响初期支护混凝土的质量。
被铁道部明令禁止使用的“干喷”工艺,是随着线路技术标准提高后,因其喷射混凝土本体水眼多不密实、质量波动大且耐久性差,难以达到C30强度要求,加之粉尘污染环境等诸多因素而被淘汰的落后工艺。铁路建设实践证明,使用“干喷”工艺对隧道建成后的运营安全将构成潜在威胁。而“湿喷”工艺,是将混凝土在集中搅拌站预先配制生产,混凝土罐车运送至作业现场装入湿喷机,通过胶管送到喷管,喷管上接有注入液体速凝剂的管道,湿拌混凝土与速凝剂在喷管内混合,然后进行喷射作业。“湿喷”解决了“干喷”拌料不均匀、加水不易控制等难题,同时,湿喷料加入减水剂后,减少了混凝土本体水眼,施工质量稳定,有效保证了初支混凝土强度。中铁十一局成渝客专项目一上场,就采取了很多措施,积极推广“湿喷”工艺,但仍有极个别施工点眷恋“干喷”作业,究其原因:
操作习惯因素的影响:在过去长期低标准铁路建设中,作业人员习惯采用“干喷”工艺,操作相对熟练,“湿喷”工艺因使用较少,操作人员对设备、工艺、操作和管理较为生疏,尤其在对喷层较厚的软弱围岩和渗水隧道作业时,“湿喷”工艺施作难度相应增大,导致个别作业人员对“干喷”眷恋不舍。
作业工效因素的影响:一是目前国内使用的最大的湿喷机每小时能喷射6立方混凝土,而干喷机每小时能喷射9立方混凝土,工效同比相差1/3。二是湿喷料需要集中拌和站生产,具有运输周期。如果送料不及时,湿喷机因成品混凝土缺料无法连续作业,将导致湿喷料存放时间过长而发生堵管,拆卸清理会延长喷射作业时间。相对“湿喷”而言,“干喷”混凝土就地使用小型拌和设备生产,方式粗糙简陋,也不存在运输问题,故成为少数人员企图使用“干喷”的托词。
外加剂影响因素的影响:湿喷料掺入的液体速凝剂和减水剂对作业人员呼吸器官刺激较大,同时具有腐蚀性,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干喷料中虽然干喷粉尘较大,干粉速凝剂对人体呼吸器官也有影响,但相对不明显,导致个别现场作业人员热衷“干喷”工艺而难舍。
利益倾向因素的影响。干喷料和湿喷料存在成本差异,主要在于:一是湿喷料要掺液体速凝剂和减水剂,液体速凝剂、减水剂市场价均为每吨3000多元,而干喷料只掺干粉速凝剂,每吨大约1000多元,每立方混凝土费用相差40余元。二是干喷料较之湿喷料,生产和运输费用每方相差40余元左右。由此,“干喷”与“湿喷”每立方混凝土成本相差大约100元,有利可图。
不难看出,“干喷”相比“湿喷”具备的所谓“优势”,是在粗放式管理下现场管理失却的体现,是一种偷工减料行为。为彻底杜绝“干喷”作业,保证初支混凝土的质量,该项目进一步采取了有力措施加以整治。
转变管理理念。施工工艺改进是满足线路标准提高的关键环节。在高技术标准条件下,继续使用无法满足设计强度的落后工艺,既是偷工减料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也是无法保证隧道复合衬砌施工质量,导致留下质量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正是管理理念上的短视、疏忽、姑息,为日后行车留下了安全质量隐患。加强对相关人员宣传教育,使其明白对于建设期间造成线路建成后的运营隐患实施整治的成本,远远超过目前偷工减料得到的一点蝇头小利,并给企业的信誉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转变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必须与技术标准匹配适应,并以加大资源投入和完善高压管理措施为基本手段,全力支撑理念转变。
加强作业工序控制。一是根据施工组织要求,及时足额拨付所需资金,加大资源配置力度。二是准确计算集中拌合站与隧道湿喷作业点的运距及所需时间,保证湿喷料的生产供给连续。三是作为预案,实施湿喷工艺的隧道配置两台湿喷机,一台作业,一台备用,防止因运输或机具故障贻误作业时间,保证湿喷作业的连续性。四是加强湿喷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熟悉设备功能并熟练掌握湿喷操作技能。五是完善防护措施。湿喷作业人员要配备防护面具和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并根据现场实际核定作业时间,限时轮换,防止对作业人员造成健康伤害。有条件的工点可以采用湿喷机械手代替人工操作,使作业人员远离作业面,防止对人身的伤害。
加强监管,根除“干喷”存在的土壤。一是与进场作业队伍在合同签约中明确承诺绝对不得使用“干喷”等陈旧工艺并约定违约处罚规定,严格禁止干喷机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工艺设备进场。二是加强对现场实施“干喷”的监管力度。首先,项目部以制度形式对湿喷作业工点的作业状态随机抽查,并实施常态化管理。现场抽查不仅要检查是否实施湿喷作业,而且要查是否连续作业,对不能连续作业的原因进行系统查寻,及时处理。其二,项目分部组织力量现场旁站监控,并授予及时发现和剿灭残存的“干喷”作业设备的权力,不在时空上给“干喷”留有死灰复燃的余地。其三,对敢于使用“干喷”的工点,采取最为严厉的经济手段和管理措施,拆除临时混凝土搅拌机,彻底捣毁现存的干喷机,使“干喷”无法具备生产作业条件。同时,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断其资金链并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使其不敢再擅闯红线。
通过宣传教育,员工们明白了“干喷”工艺的危害,经过“湿喷”工艺的培训以及加强工序管理,隧道初支作业人员感受到“湿喷”作业工效并不比“干喷”作业低,工人们改变了传统的作业习惯,采用“湿喷”工艺成为了混凝土喷射作业人员的自觉行动,无人再愿意实施“干喷”作业了,推广“湿喷”工艺取得成效。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