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企业发明环保新技术 建筑垃圾造出砂石

半岛都市报 · 2012-04-10 00:00

  青岛的建筑废弃物大多随意倾倒,对环境的影响不言而喻。4月6日,记者在“第六届青岛国际建筑节能博览会”上了解到,四方区有一家企业“变废为宝”,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出了“人工石子”和“人工泥沙”,并已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定。据了解,这家企业一年可以处理230万吨建筑垃圾,年产值可达亿元。不过,由于原材料的成本较高,这家企业难以“满弓”生产。

  “人工”不逊天然砂石

  随着城市旧城改造力度加大,一批批崭新的居民楼拔地而起,但老城区的改造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据统计,岛城每年产生1000万吨建筑垃圾,长久以来都是用填埋的方式处理,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占用了大量耕地。6日,记者在“第六届青岛国际建筑节能博览会”上了解到,四方区有一家企业“变废为宝”,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出了“人工石子”和“人工泥沙”,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6日,在“第六届青岛国际建筑节能博览会”上,青岛绿矾再生建材有限公司带来了他们的核心产品——“人工石子”和“人工泥沙”。在公司带来的两罐产品当中,一罐包装上写着“再生粗骨料”,可以代替天然石子;一罐写着“再生细骨料”,可以代替天然河沙。

  记者看到,再生粗骨料大小跟天然石子差不多,但颜色要暗一些,放在手里,感觉跟天然石子的重量相差无几。再生细骨料颗粒较细,与天然河沙外形非常接近。

  建筑垃圾7成石3成沙

  这些人工砂石是如何加工制造出来的?青岛绿矾再生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说,从建筑工地上回收的建筑废弃物都很大,首先要经过粉碎程序将这些垃圾变成颗粒小的砂石,接着进行筛选,不同规格的砂石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强化处理工序,将筛分后的砂石投入专用设备中,经碰撞产生好的“粒形”,砂石的粘合度、使用强度就会大大提高。然后再对再生砂石进行清洗。再生建材产品,颗粒较大在行业内称为“再生粗骨料”,可以替代采石场开采的石子;颗粒较小称作“再生细骨料”,又叫“机制砂”,可以替代天然河沙。

  陈勇说,1吨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后,70%为粗骨料,其余30%为细骨料。相对于天然砂石,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产加工成本虽然略高于天然砂石,但是经过检测,这些再生建材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砂石,甚至优于天然砂石,同时,可缓解建设用砂石的短缺现状、遏制乱采滥挖,保护生态环境。

  加工技术省内领先

  青岛市建委地材处任科长说,“人工石子”和“人工泥沙”都有国家的相关标准,青岛有多家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青岛绿矾再生建材有限公司是最早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许多技术在省内领先。“建筑废物再生利用,青岛是做得比较好的,截止到目前,可以生产出11种产品。”

  任科长说,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国内大多数同行业还处于建筑垃圾处理的初级阶段,只能处理部分建筑垃圾,产品单一,而且产生二次排放污染。青岛的企业可以通过回收城市建筑垃圾,将碎砖瓦加工后制成蒸压砖、透水砖、路面砖,将废旧混凝土加工成再生粗细骨料,并生产混凝土和路基混凝土,将建筑垃圾粉尘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配合制成再生种植土,处理过程中上一道工序的废料全部成为了下一道工序的原料,真正做到了100%利用,使垃圾“变废为宝”。

  成本高企业“吃不饱”

  人工砂石毕竟是新事物,仍然面临认可度的问题。“新生事物在销售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慢慢推广。”任科长说,现在大沽河、小沽河的河沙基本已枯竭,政府已禁止在大沽河、小沽河采挖河沙的行为,如果发现会给予重罚。“自然资源会越来越少,总有枯竭的一天,使用人工砂石是未来的趋势。”

  陈勇说,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企业需要大量的建筑垃圾,就岛城情况来看,现在很多建筑工地的废弃物交给运输公司后,运输公司图省钱就随意倾倒。再生利用企业要出钱买这些建筑废弃物,很多运输公司还不乐意卖,嫌价格太低,油钱都赚不回来。但如果价格太高了,再生建材开发企业就要亏损。“我们最近两年累计销售额不到3500万元,利润也就300万元左右。按照预计,目前四方园区开足马力生产,每年的产值可以过亿元。”

  “目前这个行业利润率不高,需要政策扶持,今年两会结束后,我们收到8份关于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议案,8月份人大就要对此进行立法。”任科长说,“建委曾出台文件推动人工砂石的推广,但并没有什么法律依据,8月份青岛市人大对此进行立法后,我们推广就有政策依据了。”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