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杭州市商品混凝土管理站 · 2012-03-16 00:00

   杭州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二○一二年一月

  目  录

  一、杭州市混凝土十二五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规划编制背景

  (二)杭州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行业发展历程

  (三)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对城乡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十一五”期间全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回顾

  (一)全市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

  (二)杭州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行业发展现状

  (三)预拌混凝土行业节约资源和节能减排成效显着

  (四)预拌混凝土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十二五”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需求预测

  (一)形势分析

  (二)“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与相关行业发展需求指标预测

  四、行业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五、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实现全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清洁生产,淘汰不达标搅拌站

  (二)健全和完善预拌混凝土企业准入制度,加强行业监管

  (三)规划预拌混凝土企业数量,控制行业产能规模

  (四)调整全市搅拌站空间布局,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五)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素质

  (六)建立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切实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规划的发展合力

  (二)制定政策措施,实现规划的发展目标

  (三)强化监督管理,科学实施规划项目的布局

  (四)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质量安全水平

  (五)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六)加强宣传培训工作,营造有利发展环境

  (七)扩大国内国际合作交流,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一、杭州市混凝土十二五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规划编制背景

  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是建筑工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创建生态城市和村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途径。对于节约水泥,提高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施工用地,实现文明施工,保护生态和生活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推动建筑业现代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1-2015年,是我市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打造低碳城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快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两个禁现”工作要求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我市混凝土搅拌站的治理整合与绿色生产,促进我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满足我市城乡建设的需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杭州市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实施意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建设工程推广应用预拌砂浆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及政策为指导,结合杭州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情况及“十二五”发展趋势,按照“统筹协调,统一规划;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有利环保,节约资源;鼓励竞争,综合治理”的原则,提出杭州市2011-2015年期间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项目布局和保障措施以及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工作规划,以指导全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本规划以杭州市区及所辖5县(市)为规划范围,规划期限为5年(2011-2015年),以近期2年(2011-2012年)为重点。

  (二)杭州市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行业发展历程

  杭州市预拌混凝土行业起步较早,全市第一家预拌混凝土企业一杭州市建筑构件公司诞生于1984年,率先在杭州友好饭店使用泵送预拌混凝土。1990年5月,国家将南京、杭州、厦门列为“八五”期间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和发展商品混凝土试点城市。我市抓住机遇,加强领导,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1990年11月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杭州市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协调小组;1997年6月市政府在全国率先颁发了《杭州市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市政府第115号令);特别是“十五”以后,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房地产投资的持续增长,预拌混凝土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全市商品混凝土企业达87家,从业人员10480人,全年完成销售产值103.0887亿元,实现利税4.28725亿元,预拌混凝土产量达到3889.3万立方米。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市预拌混凝土企业装备能力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规模最大的企业产能已达120万立方米/年以上,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龙头企业。预拌混凝土已成为我市建材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发展速度快

  我市预拌混凝土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特别是2002年后,商品混凝土生产能力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十一五期间年设计能力平均增速达到20%以上,已形成较大的总量规模。我市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得益于组织机构健全、政策积极引导。我市于1997年成立了杭州市商品混凝土管理办公室,同年出台了《杭州市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就市区范围内使用和供应预拌混凝土作出了具体规定,各县(市)区此后也纷纷出台了相应政策。二是得益于散装水泥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我市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已有6年散装量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散装水泥的发展为预拌混凝土行业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三是得益于我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市是经济强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特别是市政府作出“构建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等战略后,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拉动了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

  2.机制较为灵活

  我市现有的预拌混凝土企业以股份制、民营经济居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和其它所有制企业相比,股份制、民营企业具有灵活多样的经营机制和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更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投入新兴领域。在九十年代,当预拌混凝土产业尚刚刚开始起步时,是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且投入少、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报率高,强烈的市场意识使大批社会资本投入预拌混凝土产业,并得到了较好的收益,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技术进步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我市预拌混凝土企业以2立方和3立方的搅拌机为主,占总数的93.5%,最大的达4.5立方,多数企业的搅拌站都配置两条以上的生产线,新建的生产线全部采用楼式结构,使用皮带输送骨料。此外,预拌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装备能力也大幅提高,长臂架车泵已得到普遍使用。全市生产企业大多以生产C25和C30为主,C50等高强混凝土的生产也较为普遍。高层混凝土泵送技术、大体积混凝土(1万立方以上)一次成型技术已得到推广使用。在综合利用方面,我市搅拌站几乎100%掺用粉煤灰,粉煤灰年使用量达到150万吨以上。在减水剂应用方面,高效减水剂已得到广泛应用。我市预拌混凝土企业规模及集中度明显提高。

  2007年6月商务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中将杭州等33个城市列入第二批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城市,要求从2008年7月1日起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然而,尽管如此,杭州市预拌砂浆的发展从2009年才开始在部分建设工程中开展使用预拌(干混)砂浆试点,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预拌砂浆发展政策,并陆续组建了部分预拌(干混)砂浆生产企业,到十一五期末,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但实际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杭州市湿拌砂浆的应用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初步估算每年用量约16万立方。

  (三)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对城乡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设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从现场分散搅拌向搅拌站集中搅拌的转变,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向工业化、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转变的重要变革。

  我国政府对预拌混凝土的发展非常重视,1994年在建设部提出的我国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中,把应用预拌混凝土的技术列为重点项目之首。2003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和交通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003]341号),其中明确指出:杭州等124个城市城区从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其他城市从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作为一种技术进步的产物,在杭州城乡建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使用预拌混凝土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工效,满足了我市建设工程大规模浇注混凝土施工的客观要求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逐渐成为杭州市城区的主要建筑结构体系。进入新世纪后,市区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新建建筑合计超过了80%。由于高层和大体量建筑工程逐年增多,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大批桥梁、地铁工程相继开工,如2007年开始建设的杭州地铁一期工程(由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及地铁4号线部分线路组成,总长68.79公里)、2008年动工建设的杭州之江大桥(钱江七桥,全长1724米)等等,因此,本市单项工程混凝土浇筑量逐年加大,必须由多个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联合供应才能保证建设工程对大规模浇注混凝土施工时的需求,并避免施工缝等施工缺陷的产生。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供应能力是我市建筑业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我市城乡建设快速、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2.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

  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生产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配料,可以准确生产出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各种强度等级与施工性能要求的混凝土,杜绝因为原料配合比计量及人为因素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规模化、批量化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促进了外加剂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高强度混凝土、高耐久性混凝土、自流平免振捣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的发展,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创新。

  3.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是实现绿色施工的重要保障

  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可保证施工现场禁止搅拌混凝土(砂浆)规定的贯彻落买。施工现场不再搅拌混凝土(砂浆),避免了水泥、砂、石等在施工现场堆放、装卸、拆袋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有利于实现绿色施工。企业对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混凝土原料采用密封储运,有效降低了城市粉尘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少了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在市区的运输流量,减少交通噪音、尾气排放、路面遗洒,改善城市面貌。

  4.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有利于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全部使用散装水泥,大幅度地减少使用袋装水泥时在包装物、残余水泥等方面的资源浪费。工业化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我市的搅拌站每年消纳粉煤灰150万吨以上,同时可大幅度地减少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垃圾。具有建筑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5.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有利于提高城镇卫生文明水平

  传统方式的现场搅拌给城镇带来泥沙、粉尘、噪音和废水等的污染,严重破坏城镇景观和居住环境,是城镇现代文明建设的一大公害。使用袋装水泥在现场直接搅拌混凝土,必须用重型货车运输大量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进城,在利益驱使下,车辆普遍存在严重超载的现象,因而物料时有撒落,造成弄脏路面的不良后果;且大量的建材堆放,挤占了道路、空地,直接干扰交通的畅通,增加环卫工人的卫生管理工作负担。使用散装水泥与预拌混凝土,大量的建材运输是设在水陆交通便捷、远离城镇的效区,使用搅拌车运输预拌混凝土实现了“零污染”,杜绝了原材料运输途中容易产生的上述弊端,同时也避免了现场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并大幅度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较好地维护了城市及村镇建设的良好环境......,详细请点击附件。

      附件详情.doc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3: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