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介绍

网络整理 · 2011-12-27 00:00

  一、行业现状及“十一五”期间发展状况

  (一)全行业规模总量跃居世界首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009年,全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有1400多家,其中主机企业710多家,职工33.85万人,固定资产原值668亿元,净值485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210亿元,年平均利润率为7.51%。

  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汽车起重机、压路机、叉车、推土机、混凝土机械等一大批工程机械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另外,因地铁城轨建设、高速铁路建设、风电建设等特殊工程作业需要,盾构机、旋挖钻机、大型工程起重机、大型混凝土箱梁运吊设备等超出了常规发展速度,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了行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工程机械行业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年来,共有106项创新成果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其中10项荣获一等奖,37项荣获二等奖、59项荣获三等奖。

  全行业共有19种大型工程机械被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发展领域;有18家企业被列入军需采购对象。

  已建成基本覆盖工程机械行业重点产品领域、布局合理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17个。

  企业提取的新技术研发费用已占到销售总额的5%以上。

  我国工程机械自给率从“十五”期末的82.7%,提高到2009年的88.5%,逐步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产品的可靠性不断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挖掘机、平地机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700小时以上。

  (三)调结构,转方式取得明显成效

  1.生产集中度大幅度提高

  2010年销售额达到100亿以上的企业11家,他们是徐工、中联、三一、柳工、山推、龙工、厦工、小松中国、斗山中国、日立建机、神户制钢。2010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2010年销售额占全行业的比重达到85%以上;而2005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企业只有22家,占行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为40%。

  2.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3.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4.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5.代理商体制初步形成,售后维修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四)国际化步伐加快,全球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2010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187.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5.7%。其中进口金额8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3.2%;出口金额103.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4.2%;贸易顺差19.4亿美元,比上年减少顺差6.2亿美元,同比下降24%。而2005年进口额仅为30.64亿美元,出口额仅为29.4亿美元。

  我国许多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已经从行业领先变为国际领先,在国际化道路上不断探索着更加可行的方案。除了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建立海外服务体系外,自身的国际化扩张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一是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或收购相关科研院所,设立海外工厂或并购海外企业。二是引进高端人才。

  通过参加北京BICES展、上海baumaChina和慕尼黑bauma、拉斯维加斯Conexpo、巴黎Intermat等优秀的、国际化的工程机械展览会,展示了最新产品和进行国际化交流,成为广大企业扩大出口的最佳窗口。

  到2009年,外商投资企业数比2001年增长200%以上。

  (五)人才培育取得新成果

  协会于2006年9月18日成立了“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程机械行业分中心”,授权开展工程机械行业国家新职业的申报、国家职业标准的制订和鉴定教材的编制和实施、人员培训等工作。

  批准了“工程机械修理工”(含操作工)和“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二个新职业的申报,并列入国家职业大典。

  组织编写了“工程机械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和“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

  一批人员经考核合格取得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根据国家发改委及总装备部的要求,及时调运了数百台工程机械发往灾区。

  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全行业向灾区捐赠设备和现金共计2.8亿元,包括各种设备近700台。

  许多企业还迅速派出救灾突击队,带着设备开赴救灾第一线。

  柳工、徐工、中联、厦工、山推、三一、山河智能、洛阳一拖、京城重工、惊天液压、成都神钢、卡特彼勒、小松、合肥日立、贵州詹阳、沃尔沃、JCB等企业,都在救灾行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好评。[Page]

  二、行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自主创新理念和能力有待加强

  主要是自主创新的理念不够深入,自主创新的能力不足。具体体现到产品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二)低水平同质化无序竞争状态依然不减

  轮式装载机、叉车、挖掘机、塔式起重机等产品生产企业均多达70多家,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平台,靠模仿或通过中介渠道廉价获取产品技术资料,这些企业生产制造装备比较落后,投资少,企业社会负担轻,管理成本低,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成本低,门槛低,造成低质低效产品在市场上大量流通。

  (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及制造水平制约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一般配套件生产供应充足,但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配套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平均每吨价格8万多美元,例如传动部件、控制元件、柴油发动机及关键液压件严重紧缺,能力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反差强烈,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国工程机械向高端技术产品的发展。

  四)行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已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法规的要求

  标准化工作体制一直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循序发展:

  一是标准化具体技术内容及条款已过时;

  二是标准化管理和支承体系与改革脱节,行业标准大部分是在专业研究院所具体归口负责,当前这些研究院所都进入企业或公司化管理,经费来源受阻;

  三是原有标准水平不利于行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发展。

  (五)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交易管理缺失,高能耗、高污染、低效与不安全产品在市场上大量流通

  例如:二手挖掘机2009年进口2万多台,2010年又上升到3.2万多台。这样既扰乱了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环境,又违背国家节能减排方针的贯彻,这种情况亟待治理。

  我国工程机械正在运行使用的机器有350万台左右,是燃油消耗大户,每年消耗燃油约6500万吨。部分设备陈旧落后、能耗高、排放超标、液压油跑冒滴漏、安全无保证的产品依然在运行使用,该到淘汰或报废的产品仍然淘汰不掉,交易过程中相互坑蒙拐骗、偷漏税现象时有发生。

  三、“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预测

  (一)国内发展环境分析及需求预测

  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0%左右,城镇投资仍将占到85%左右;

  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海洋建设工程、铁路、公路、城镇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电力、输气工程、输电工程;

  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

  地方“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

  到2015年,我国对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将达到8370-8510亿元。

  (二)国际市场需求发展预测

  预计到2013年国际工程机械销售额将逐步回升到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展中国家要成为主要市场,从而加速“十二五”后期国际工程机械需求增长。

  此规划预测到2015年主机产品国际需求量将达到2100亿美元,其中流通领域约占700亿美元左右。[Page]

  四、“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

  (一)发展战略

  推进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主机产品、基础技术、功能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体系。主要产品达到国际平均先进技术水平,实现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粗放型、模仿型、数量型向科技创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二)指导思想及主要措施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宣传贯彻好中央各项相关政策、强化宏观引导,规划利用好一切社会资源和积极因素。转变观念,理顺思路,突出重点。

  主要措施:

  一是把深化经济体制与机制改革放在首位,继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

  二是要调整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重心,将政策面、资金面、管理层、人才资源行业三基(基础零部件、基础制造工艺、专业基础材料)倾斜,引导和培养出一批专、精、特的能满足主机产品配套要求的工程机械产业基础;

  三是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助攻目标来实施,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级技术中心的政策性支持力度,对共性技术研究的软硬件投入提高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

  四是加强一流创新研发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供一流水平的创新研发环境,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

  五是进一步落实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措施,包括创新研发体制与机制改革、政策配套、行业管理层、市场引导、企业发展思路等问题。

  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

  (一)总量目标

  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及国际市场的发展预测,考虑到进出口顺差进一步扩大,产品技术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本规划预测2015年全行业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水平(人民币),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

  (二)科技发展目标

  重点围绕低碳、绿色、高效、节能、信息化工程全面展开各项技术的深入研究,要在以下八个领域有所突破:

  推动行业科技战略联盟的组建;

  推广技术创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加强产品可靠性的共性技术研究;

  通过轻量化设计技术、可靠性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的应用研究,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10种以上产品的轻量化设计,并形成示范应用;

  开展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研究;

  加快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以及远程故障诊断和通讯技术的升级;

  开展工程机械产品节能技术研究和工程机械产品能源多样性技术研究;

  加强工程机械产品人机工程学研究。

  (三)质量、效益目标

  对发动机、液压系统、传动部件、光电子信息系统等各环节进行可靠性研究。使主要产品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由400小时提高到600小时。

  流动资金周转率行业平均达到2次/年以上,先进企业达到3次∕年以上;

  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万元/人·年以上;

  通过科技创新,工业增加值由21%提高到25%以上;

  行业平均年利润率指标保持在7%以上。

  (四)出口目标(欠奉)

  (五)节能、降耗、减排发展目标

  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轻量化设计,改造传统制造工艺,提高专业化生产化规模,达到节材5%,能耗降低15%。大部分产品尾气排放由国II过渡到国III标准,包括噪声、振动等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生产工艺排放基本无污染。[Page]

      六、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一)提高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

  1.提高工程机械产品动力配套性能。

  2.抓好工程机械液压元件的产品开发和高精化、规模化制造。

  3.对专用传动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开发。

  (二)实施智能化工程,提高产品智能化控制的技术水平

  实现智能优化控制、故障自诊断、安全保护逻辑控制、信息反馈可视化,是当今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十二五”期间对工程机械重点主流产品都要达到智能化、信息化控制水平,特别是大型工程机械,要实现本机和远程的智能化控制。

  (三)继续支持发展大型工程机械

  重点发展单台价值在100万元以上,并已纳入重大装备制造业大型施工机械19种机型的产品,例如大型轮式起重机、大型履带吊、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用的特大型塔式起重机、高铁建设用的重大成套装备、铁路机械化养护成套装备、大型桩基设备、大型土石方工程机械、河道与湖泊大型疏浚设备、大型商品混凝土机械、全断面掘进机及电铲等专用大型工程机械,国产化率要达到65%以上。

  (四)重点支持研发生产的新产品

  1.加快研发海洋工程施工机械。

  2.发展城市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综合技术装备。

  3.加快发展城市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装备。

  4.支持发展新型施工升降机、自走式和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高处作业吊篮、叉装机等产品的发展。

  5.加快工程机械各类配附件、专用属具的研发制造,在全国培育几个属具制造基地。

  6.加快发展环保节能型仓储装备,包括电动叉车、高起升堆垛机、自动化物料搬运车辆等。

  7.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机械和混凝土制品机械。

  8.大力推进旧工程机械产品回收再制造工程。

  (五)培育发展航母型国际知名公司和一批专、精、特的中小企业

  打造3-4个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级企业集团和5-6个500亿元级企业集团,成为国际知名公司。同时要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及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型企业,使行业结构更趋于合理。

  (六)提高工程机械行业检测试验技术水平

  应对国家级检测中心进行投资扶植,与国际水平接轨,否则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就没有据理力争的话语权。

  (七)建立二手设备的交易管理机制

  对二手设备交易及现役设备的流通管理列项进行专题研究,培育和建立有序、规范、高效的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和管理机制。

  (八)规范工程机械行业租赁和融资租赁的运作体系

  安排工程机械租赁业务方面的专项规划,完善和制定工程机械行业租赁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方面的政策性条例,达到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发展目标。

  (九)进一步完善工程机械行业维修服务体系,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通过专项调研,对现有维修企业进行评级选拔,纳入政策扶植发展范围,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建立工程机械维修服务方面的专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实行公办与民办结合,鼓励大企业集团投资办学,实行以公益为主盈利为辅的办学方针,为社会输送工程机械维修人才。

  (十)建立工程机械产品修理、装调、操作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全面提高维修、装调、操作工人的技能水平,大大有利于设备合理使用和保养,改善现役设备完好率。在“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将各类产品培训教材编写好,按地区和分产品进行实地培训。[Page]

  七、政策性建议及措施意见  (一)调整国家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支持方向与支持力度

  工程机械产业支持的发展资金(专项财政补贴、技改贴息、免税政策、增值税返还政策、发展基金等)要主要用于创新研发工程(人才、软件、装备等)、行业共性基础技术、产品质量可靠性工程研究、工业工程管理建设、信息化效益工程、创新联盟及相应的技术设计与工艺攻关项目、产业集群规划等。

  (二)建议在国家标委会领导下,改革标准化制修订工作体系,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话语权,与国际接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三)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界定,应由鼓励、限止、淘汰类产品的表述原则,转向相关产品领域内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方面来界定。不达标者予以淘汰,属新领域且技术优异的产品予以鼓励。属于创新鼓励类产品应享受优惠政策。

  (四)对影响我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关键功能部件,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编制具体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将产业发展重心向基础技术和关键功能部件产品领域转移。

  (五)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地方产业集群基地的技术升级,提升规模效益和流程效益。

  (六)继续支持企业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开拓和巩固海外市场,对出口企业(基地)的薄弱环节要有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培育成为国际化竞争企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7: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