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家:楼层高低不同,抗震能力一样
地震了,我们的房子安全吗?日本地震让不少广州市民对自家房子的抗震性能产生了疑问,广州的小区居民楼、公共商场、写字楼能抵抗什么程度的地震呢?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建筑专家,得到的答案是:民用建筑都要求能抵抗7级烈度的地震,而在汶川地震之后设计施工的部分建筑,标准还能达到抵抗8级烈度。
广州大学抗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教授在汶川地震后曾对广州建筑抗震情况有过概括,他指出,根据中国地震局对全国地震区域的划分,广州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民用建筑的抗震烈度要求为7级,考虑到震中和震源深度,最好应达到8度,大约相当于5—6级地震强度。广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房子都必须达到这个标准,而更老房子的抗震能力就视乎其建筑状况而定了。
而广州工业大学建筑系一位教授昨日也告诉记者,抗震烈度为7级实际上是汶川地震前广州民用建筑的要求,而在汶川地震之后,四川境内新设计建造的建筑抗震要求提到了8级烈度,广州部分建筑也相应提高到8级,“这个要求是设计师画图的时候必须达到的,否则设计图纸通不过审查,然而,这并不是说所有建筑实际上就能达到。”
他进而说,部分工程由于存在工程偷工减料的原因,建筑实际质量比设计要求略低是存在的,不过现在有了对红外线扫描技术,比如对重要的承重梁柱或承重墙进行扫描,确定其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值,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偷工减料的影响。
另外,虽然现行的建筑抗震标准并未对居民楼、商场、写字楼、医院、高架桥梁等做出区别,但在实际建设中,一些公共建筑的业主出于对安全的追求,有时也会将标准从抗震烈度7级提高到8级。
对于有住在高层建筑的居民担心“住得越高、地震发生时就越危险”的问题,该教授也表示,就单一建筑的抗震能力而言,只要达到了设计规范,低层和高层的抗震能力是一样的,但是居住在高层的居民撤离的时间肯定比低层住户要长,所以风险就相对高。
■ 地标建筑抗震能力一览
西塔:双筒结构可抗8级烈度地震
珠江新城西塔高432米,它的主体是一个筒中筒结构,外筒为巨型斜交网格,由30根直径从底部1.8米渐变为0.7米的大直径厚壁钢管柱构成,内筒为钢筋混凝土,为大楼输送水电风。
据负责西塔钢结构的中建三局钢结构公司介绍,筒中筒结构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和优异的抗震性能,能有效抵御强风和地震的侵袭,一般建筑采取水平和竖直的建筑结构,当遇到巨大外力冲撞时容易倒塌,但西塔在这方面具有更好的韧性,在地震和台风的影响下,楼顶的摆动幅度将控制在28厘米内。
试验表明,即使在广州罕遇烈度为8级的地震作用下,西塔仍将屹立不倒并且主体结构基本不会受到破坏,其外筒斜交网格的抗震能力为特一级,而内筒的承重墙楼层越高,其抗震能力越高,20层到顶层为特一级。同时国内外机构分别进行的风洞试验结果都显示,在强风或百年一遇的大风作用下,位于塔楼内的人都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内环路及其他市政桥梁:按地震烈度7级设防
内环路主要设计者、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熊正元昨日告诉记者,广州是地震烈度6度区,内环路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目前没必要提高内环路的地震防护等级,广州很多重要建筑物都已经是防震等级比较高的,请大家放心”。
内环路工程全线高架,全长26.7公里,总投资约为78亿元,于2000年1月28日全线建成通车。2010年7月进行铺沥青换路牌等大修,施工的范围包括内环路主线(A线和B线)及六条放射线。
记者还了解到,广州很多桥梁的抗震等级约为7级,比如江湾大桥等。[Page]
广州歌剧院:大剧场抗8级烈度,小剧场抗7级烈度
据负责广州歌剧院钢结构工程的中建三局钢结构公司介绍,歌剧院的抗震等级参照剧场类乙级和丙类标准设定,比广州抗震烈度的7级标准要高,大约相当于抗8级烈度的地震。
在设计其钢结构时,工程师先参照了国家对广州地区建筑抗震等级的标准,参考了广州过去50年和100年内有记载的地震数据,还调查了大剧院所在地点的地质环境,最终综合确定了歌剧院主体结构的综合抗震水平,其中大剧场的抗震烈度为8级,小剧场为7级。
在建筑内部结构的抗震性能上,由于大剧院的不规则造型,其承重墙的抗震标准为一级,小剧场的承重墙为二级,其它入口平台、仓库和地下室的承重墙为三级。
广州塔:自带阻尼器 可降低地震时塔身摆动
广州塔在设计建造时专门由广州大学抗震试验室的团队对它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为此,广州大学抗震试验室专门建造了一个实际尺寸1/50大小的缩微模型,让模型接受7.8级地震测试,结果发现模型的塔身结构依然能保证安全完整,但塔的腰身和顶部天线桅杆是最大的弱点。
为了改进这两个弱点,设计者采取了两项补强措施,一是在塔身的84层和85层之间用两个600吨的水槽,水槽底部装有滑轮可以运动,当强烈地震发生导致塔身摇晃时,这两个水槽可以向塔身摇晃的相反方向滑动,将塔身摇晃的幅度降低50%,同时,两个水槽还可以在发生火灾时灭火。另一项补强措施是在塔顶的天线桅杆内部安装了两个2吨重的钢质平衡锤,地震袭来塔身带动天线桅杆晃动时,这两个钢制平衡锤也可以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将塔身摇晃的幅度降低50%。
除了上述两项抗震的补强措施外,广州塔还在塔身上镶嵌了600多个检测器,这些检测器实施检测塔身的各种数据,从摇晃程度到温度,这些数据全部汇集到一部电脑里,一旦数据变化的范围超过标准值,工作人员可以立即监测到并发出警报,疏散在塔内的人群。
白云宾馆:全国首个用电脑计算抗震的高楼
说起广州的高楼,很多人立刻会想到广州塔、西塔,其实,1976年完工的白云宾馆虽只有34层,楼高120米,但不仅是当时广州第一高楼,也是中国第一高楼。高层建筑,除了要解决地基难题,还有就是高层抗震难题了。据悉,白云宾馆之前的建筑,其抗震计算都是人工估算的,但白云宾馆却是计算机精确计算出来的。中国高层建筑真正的抗震计算,是从白云宾馆开始的。
据悉,当时全国没有几部计算机,建筑方借用了广船计算站的电脑来搞白云宾馆的高层抗震计算程序。那时,广船计算站的电脑只限军用,进出有军人看守。而所用的电脑也很大,是用磁带打洞的,完全不是今天电脑的轻便样子。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