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使用外加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规模、速度空前高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混凝土使用国,年需使用混凝土近10亿立方米,其中60%是预拌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外加剂,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强度、延长使用寿命,还可以节省10—15%的水泥消耗,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一举多得,符合我国当代党和政府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施工工法节能减排的要求。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制配拌和生产过程中掺入的,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除特殊情况外,掺入量一般不超过水泥用量的5%。外加剂的使用是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使用技术的重大突破。随着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性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泵送混凝土要求具有高的流动性;冬季施工要求具有高的早期强度和抗冻性能;高层建筑、海洋工程要求具有高强、高耐久和抗浸蚀性能;抢险救灾工程要求具有早强快凝性能。这些性能的实现,需要应用高性能外加剂。因此,外加剂也就逐步成为预拌混凝土中的必然组成成分。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四类:一是改变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二是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等);三是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等);四是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目前,预拌混凝土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常用的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
“是药三分毒”,在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若选择使用不当,会造成质量事故。
外加剂品种、品牌很多,效果各异,特别是对不同水泥品种效果差异较大。在选择外加剂时,应根据工程需要,现场的材料条件,生产工艺工装条件,参考有关资料,通过多组对比、反复实验确定。
外加剂均有适宜掺量。掺量过小,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掺量过大,则会影响混凝土质量,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应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并通过试验试配,确定最佳掺量。
外加剂的掺量很少,必须保证其均匀分散,一般不能直接加入搅拌机内。对于可溶于水的外加剂,应先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随水加入搅拌机内。对于不溶于水的外加剂,应与适量水泥或砂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搅拌机内。
近期,中国工程院孙伟院士在讨论港珠澳大桥寿命时称:混凝土外加剂加速了桥梁的损伤裂化。现代桥梁如此脆弱,除了疲劳使用、过载使用等原因外,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对桥梁的损伤裂化也起着不可低估的罪魁祸首作用。孙伟院士的话为我国如何正 确使用外加剂敲响了警钟,外加剂在为建筑工程带来惊喜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如果能够正确规范使用外加剂,不但不会成为建筑工程寿命短暂的“凶手”,反而会成为建筑工程坚固的保障。
之所以人们认为外加剂对建筑物的寿命有影响,武汉工程大学喻幼卿教授认为:一个方面是该外加剂本身存在缺陷,例如膨胀剂,根据研究数据根本无法对混凝土起到收缩补偿作用,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根本无法证明该外加剂是否会对建筑物产生有害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劣质外加剂充斥市场,给外加剂市场带来了负面印象,横行无忌的劣质外加剂才是造成建筑物寿命大打折扣的真正祸首之一,而并非外加剂本身。纵观外加剂的发展应用历程,这一观点是能够被社会接受的。
黄冈市预拌混凝土行业使用外加剂行政监管之我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在全行业开展对外加剂专业知识的普及学习,使企业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行政监管人员掌握外加剂的性能、原理、使用方法,特别是要充分认识过量掺入外加剂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作用,杜绝由此引起的质量事故。
二、规范管理,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我市境内暂无外加剂生产企业,所需外加剂都是由预拌混凝土企业各自由外地购入,这种缺失监管的市场行为,不能保证劣质外加剂进入我市。为确保外加剂市场秩序,对进入我市的外加剂应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未经备案的产品,禁止使用。
三、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科学发展能力。目前我市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实验室均只具备对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控制,不具备对外加剂品质的检测能力,自身无能力确定外加剂的品质及品质波动变化,外加剂的掺入量一成不变,不能根据不同条件下及时调整确定外加剂的最佳掺入量。这些先天不足之处,短期内只能由行业协会牵头,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专题合作,解决表象问题。
四、引进企业、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加快我市外加剂产品生产自给、发展壮大。
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行业协会已将提高行业科技研究发展能力纳入议事日程,计划组织全市外加剂技术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引进聘请业内知名学者,筹集资金,购置必需的科研设备仪器,成立科研所,短期内形成对外加剂质量检测的能力,并逐步掌握和实现对外加剂掺量的试验试配技术,为我市所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不断提供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比的工艺参数,指导企业生产、提升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外加剂的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要做到了对外加剂市场管理不缺位、发展不落后、科研跟得上,我市外加剂产业必然能够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为我市经济建设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制配拌和生产过程中掺入的,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除特殊情况外,掺入量一般不超过水泥用量的5%。外加剂的使用是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使用技术的重大突破。随着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性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泵送混凝土要求具有高的流动性;冬季施工要求具有高的早期强度和抗冻性能;高层建筑、海洋工程要求具有高强、高耐久和抗浸蚀性能;抢险救灾工程要求具有早强快凝性能。这些性能的实现,需要应用高性能外加剂。因此,外加剂也就逐步成为预拌混凝土中的必然组成成分。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四类:一是改变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二是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等);三是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等);四是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目前,预拌混凝土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常用的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
“是药三分毒”,在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若选择使用不当,会造成质量事故。
外加剂品种、品牌很多,效果各异,特别是对不同水泥品种效果差异较大。在选择外加剂时,应根据工程需要,现场的材料条件,生产工艺工装条件,参考有关资料,通过多组对比、反复实验确定。
外加剂均有适宜掺量。掺量过小,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掺量过大,则会影响混凝土质量,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应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并通过试验试配,确定最佳掺量。
外加剂的掺量很少,必须保证其均匀分散,一般不能直接加入搅拌机内。对于可溶于水的外加剂,应先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随水加入搅拌机内。对于不溶于水的外加剂,应与适量水泥或砂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搅拌机内。
近期,中国工程院孙伟院士在讨论港珠澳大桥寿命时称:混凝土外加剂加速了桥梁的损伤裂化。现代桥梁如此脆弱,除了疲劳使用、过载使用等原因外,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对桥梁的损伤裂化也起着不可低估的罪魁祸首作用。孙伟院士的话为我国如何正 确使用外加剂敲响了警钟,外加剂在为建筑工程带来惊喜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如果能够正确规范使用外加剂,不但不会成为建筑工程寿命短暂的“凶手”,反而会成为建筑工程坚固的保障。
之所以人们认为外加剂对建筑物的寿命有影响,武汉工程大学喻幼卿教授认为:一个方面是该外加剂本身存在缺陷,例如膨胀剂,根据研究数据根本无法对混凝土起到收缩补偿作用,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根本无法证明该外加剂是否会对建筑物产生有害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劣质外加剂充斥市场,给外加剂市场带来了负面印象,横行无忌的劣质外加剂才是造成建筑物寿命大打折扣的真正祸首之一,而并非外加剂本身。纵观外加剂的发展应用历程,这一观点是能够被社会接受的。
黄冈市预拌混凝土行业使用外加剂行政监管之我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在全行业开展对外加剂专业知识的普及学习,使企业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行政监管人员掌握外加剂的性能、原理、使用方法,特别是要充分认识过量掺入外加剂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作用,杜绝由此引起的质量事故。
二、规范管理,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我市境内暂无外加剂生产企业,所需外加剂都是由预拌混凝土企业各自由外地购入,这种缺失监管的市场行为,不能保证劣质外加剂进入我市。为确保外加剂市场秩序,对进入我市的外加剂应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未经备案的产品,禁止使用。
三、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科学发展能力。目前我市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实验室均只具备对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控制,不具备对外加剂品质的检测能力,自身无能力确定外加剂的品质及品质波动变化,外加剂的掺入量一成不变,不能根据不同条件下及时调整确定外加剂的最佳掺入量。这些先天不足之处,短期内只能由行业协会牵头,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专题合作,解决表象问题。
四、引进企业、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加快我市外加剂产品生产自给、发展壮大。
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行业协会已将提高行业科技研究发展能力纳入议事日程,计划组织全市外加剂技术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引进聘请业内知名学者,筹集资金,购置必需的科研设备仪器,成立科研所,短期内形成对外加剂质量检测的能力,并逐步掌握和实现对外加剂掺量的试验试配技术,为我市所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不断提供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比的工艺参数,指导企业生产、提升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外加剂的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要做到了对外加剂市场管理不缺位、发展不落后、科研跟得上,我市外加剂产业必然能够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为我市经济建设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