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追求GDP—建筑“短命”的幕后黑手

365地产家居网 · 2010-07-29 00:00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90多个城市中的180多个建筑工程检查显示,96.1%的建筑工程合格。可是,一段时间以来,见诸媒体的“短命”建筑不绝于耳--

  大连60栋海景别墅建成14年因新项目面临拆除;江西南昌一个使用不到13年的四星级大酒店被爆破拆除;武汉马湖新村小区400多套入住不足5年的住房面临整体拆除;福建一所投资1500万元的小学只用2年就面临拆迁;扬州刚入住不久的两个小区被政府二次出让土地使用权要拆除重建;仅“存活”了20年的北京四星级凯莱大酒店也将不久于人世……难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得出结论,中国的建筑寿命平均只有30年。

  根据我国一些建筑设计通则规定,砖混结构建筑的使用年限为30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使用年限为50年,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的耐久年限为100年。合理拆除或搬迁一个房屋的时期分别为30年、50年、80年。

  “国内在技术上完全能做到让建筑寿命与发达国家一样长。”全国政协委员陈清华、郭松海认为,建筑短命问题不是书面规定的年限过短,也不在于技术能力达不到。随着建材科技的发展和设计、施工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筑物耐久性也在不断提高,由原同类环境下房屋合理使用年限50年提高到70年,仅现代技术即可完全达到。

  “重速度、轻质量,大拆大建,政绩工程和开发商的利益相结合,造成不该拆的房屋大量被拆除。”全国政协委员刘志峰一针见血地指出。

  网友将建筑夭折戏称为“拆一次就创造了GDP,再盖一次又创造GDP”,GDP的增加可以带来官员政绩。一些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道路挖了建、建了挖问题,也是根源于此。

  “拆新建新带来的GDP增长是表面的,并没有实质性增加社会财富和经济价值。相反,不正常的拆建本身浪费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除了能带来政绩,对社会经济毫无益处。”郭松海说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