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混凝土
1、绿色环保混凝土
日本鹿岛建设公司开发出表面可生长植物的混凝土。用这种新型混凝土构筑海堤和河堤,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这种吸水混凝土内混有植物纤维,吸水量最多可达自身重量的35%,具有高度的浸透性。这种混凝土价格虽然要比普通混凝土高10%,但强度不变,而且重量减轻了约30%.研究人员用这种混凝土构筑河堤做试验,两个月后发现,混凝土表面长出了杂草和水草,还有螃蟹等水生生物栖息。可保护生态环境的混凝土除能用来构筑海堤和河堤外,还可用作建筑物墙壁和屋顶绿化设施等,在城市绿化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吉林水利实业公司利用建筑废砖石等材料制成的环保型绿色混凝土护砌,同样实现了在混凝土上长草的愿望。这种材料在混凝土中加入经过特殊制造并进行处理的合成纤维,使混凝土的各项强度与耐久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承受荷载能力。通过对废砖石的破碎和筛分,选择出合适的骨料平均粒径,使得板块的空隙率绝对平均孔径满足植物根系生长的要求,并且便于填充植生材料。这种材料也可以用来制造植被型路面砖、植被型植物等。
2、轻质骨料混凝土
黄河泥沙一直是造成水患和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如今这些经过黄河水反复淘洗、研磨的流沙,在高新技术的作用下,成为具有广泛用途的新型环保建材。利用黄河泥沙制备混凝土轻质骨料,是由山东方大化工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高新技术项目。项目总投资1亿元,目前的生产规模为年产30万立方米。混凝土轻质骨料是一种高强、隔热、隔音的环保建材,在国际上被广泛用于建筑业、汽油开采、楼顶绿化和城市路面硬化。此间专家认为,将黄河泥沙变害为宝,不仅可以减少沙害、水害,而且还可以取代山石开采,节约耕地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对整个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3、再生混凝土
工业固体废弃物中40%是建筑业排出的,废弃混凝土是建筑业排出量最大的废弃物。20世纪90年代初,欧共体国家每年排出废弃混凝土为5000万吨,美国为6000万吨,日本约1200万吨,其他国家也面临类似的情况。而且,废弃混凝土的量每年都在增加,估计现在废弃混凝土的量是上述的3倍。如此大量的混凝土建筑物在达到使用寿命以后要拆除,成为大量的废弃物,会引起极大的环境问题。另外,大量的混凝土废弃物会占用大量宝贵的场地, 在土地和空间日趋宝贵的大城市更是如此。惟一可行的方法是利用这些废弃物制作新建筑材料,实现混凝土材料再循环利用。
另一方面,混凝土的原材料中用量最大的砂石骨料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况且并不是任何天然砂石都能满足混凝土性能的需要。近年来,我国优质的天然集料(河砂、卵石)在有些地区已趋枯竭,许多地区合格的混凝土用砂已经供应十分紧张,混凝土主要原材料水泥需要消耗的大量石灰石和黏土也不能保证质量。所以,不得不开山采石、掘地淘砂,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不符合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更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行为。
混凝土废弃物可作为再生集料用于制造混凝土。废弃混凝土用于回填或路基材料是极其有限的,将废弃混凝土破碎作为再生集料既能解决天然集料资源紧张问题 ,利于集料产地环境保护,又能减少城市废弃物的堆放、占地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混凝土生产的物质循环闭路化,保证建筑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外大部分的大学和政府研究机关都将研究重点放在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集料技术上。
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混凝土原始强度越高,用它制作的再生集料性能越好,可以配置新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从材料循环使用角度来看,今天我们使用的材料不仅要考虑到满足现在建筑物的要求,而且要放眼几十年后的循环再利用,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耐久性工程混凝土
山东潍坊市交通工程监理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成功开发出复合多功能超细粉及其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混凝土。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在工程混凝土的应用和试验研究中证明,能有效地抑制碱骨料反应的膨胀破坏、氯离子渗透与扩散、抗硫酸盐腐蚀和抗冻融破坏等,从而成功地解决了混凝土耐久性病害综合症问题,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提出的砂浆棒快速试验法,评价矿物质粉体抑制碱骨料反应膨胀的方法,科学、实用、易行,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5、商品混凝土
合肥的高档住宅小区柏景湾在建设中率先采用商品混凝土及其成套 输出技术,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噪音、粉尘污染。传统的现场搅拌方式,因地材(黄 砂、石子)质量不稳定,混凝土强度离散大,并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造成 供料不连续形成施工冷缝。商品混凝土及其成套输出技术的应用降低了现场搅拌的 劳动强度,克服了质量不稳定现象,使混凝土质量更为稳定、可靠。柏景湾采用商 品混凝土建小区,给合肥众多混凝土搅拌站传递了一个令人欣喜的信息,随着城市 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以及高档住宅采用现浇框架结构的增多,将有越来越多的建筑会 采用商品混凝土及其成套输出技术。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