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带动江苏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跨越

新华日报 · 2009-10-13 00:00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东南大学教授吕志涛院士,日前通过省科协“直通车”向省委省政府建言:依托科技创新,使江苏实现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跨越。

  吕志涛院士说,江苏是国内建筑大省,建筑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我省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806亿元,年均增长23%。同时,我省建筑业以占全国10%左右的从业人员完成全国13%的产值总量,强化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但是,吕志涛院士指出,目前我省尚处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期,建设过程中浪费能源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我省是建筑大省,但在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方面仍有待大幅度提高。比如,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桥梁、路面等城市重大建筑设施存在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等问题,导致其结构性能退化,或提前报废、或带来巨大的维修费用、或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在美国,每年因钢材腐蚀造成的工程结构损失高达700亿美元,近1/6的桥梁因钢筋锈蚀而严重损坏。这一世界性问题在我省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样存在。因此,提高我省城市基础设施耐久性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建筑业节地、节水、节能、治污、防灾能力大幅度提高等目标,吕志涛院士提出一系列建议,以打造“建筑强省”和江苏建筑科技品牌。

  首先,是继续推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钢结构,降低建筑材料消耗。吕志涛院士说,该结构适应了近代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预应力结构研究的单位之一,并取得了众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预应力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奥体中心、南京长江二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等重大工程中,为我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建设经费。

  吕志涛院士认为,现阶段应该联合我省优势建筑设计和施工企业,继续推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钢结构,深入研究现代预应力结构的耐久性和抗灾害能力,提出预应力结构施工成套技术体系,普及预应力结构的施工技术,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建筑材料的消耗。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