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农村经济 利用产业化技术 建设新农房
日前,杭州市萧山区桃北新村顺利通过国家住宅康居示范工程验收。这不仅是杭州市农村中的第一个,也是全国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土地流转和村庄整治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区发展的样板工程。
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住房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的方式,农村的住房改造和农民住房建设,将受到农业经济、地区文化、农民的生活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密切相关。要使农村的住房改造和农民住房建设取得实效,需要处理好与农业经济发展等一些相关的关系。
日前,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桃北新村农民住房项目顺利通过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浙江省建设厅共同组织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的评审,成为杭州市农村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项目。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及产业化技术在农村中的运用,提供了特殊的启示。
该项目充分反映,在推进农房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中,必须坚持以发展农业经济为基础,统筹规划、尊重农民意愿,建立创新机制,协调好相关关系,因地制宜,着力解决好“地从哪里来、房在哪里建、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走”等问题,努力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人文特色彰显的农村新社区,真正取得农民住房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农房建设与农业经济统筹协调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富裕了,不少农民家庭建有自己的住房。值得关注的是,多数农民家庭解决住房的方式,还是传统的一家一户,自己建房。由于个人建房无统一规划,建房随意性大,不仅房屋建设标准低,功能性差,公共基础设施不配套,且宅基地占用多,造成土地浪费。特别是在土地稀缺的地区,如果按照这种传统方式发展下去,将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冲突。
浙江省是人多地少的地区,人均耕地已经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而桃北新村人均耕地仅0.5亩,全村耕地面积只有1700多亩,而农民住房占有的宅基地面积就达1000多亩。
在考虑改善村民住房问题时,桃北新村就很好地处理了住房建设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将农民的住房建设问题纳入了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充分利用现有的山地、水库、河流、农田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自然条件,以及交通便捷优势,全面制定了桃北新村的经济、集体公共事业和村庄建设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制定了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住宅区建设规划,商贸、医疗等集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桃北新村的发展规划,展现了一幅农业经济发展、人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村民生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蓝图。
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房建设
发展农业经济、推进农民建房,都与现行的农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在我国大多数农村,还是以分田到户、家庭耕作为主,这种生产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农业生产规模化受到限制。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发展农业经济,推进农民住房建设,就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整合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向规模化经营要效益。
桃北新村在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和村民住房建设发展规划时,在如何转变生产方式、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上,重点抓了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建立经济联合社,建立创新机制。在现有土地个人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村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入股,建立经济联合社,实行土地规模化、企业化经营,制订了措施,明确了发展目标。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机制下,工作效率高、资金投入得当、成效明显,农业生产方式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同时,建立创新机制的过程,也是村民民主商议共同抉择的过程。在建立经济联合社的同时,正确处理了农民个人利益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考虑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对土地流转以后的农民合理安排,可以在经济联合社或村办企业就业,并有医疗、养老的社会保障。
二是,整合土地资源。首先,整合农业经济发展用地。桃北新村是山区,靠人均耕地几分田是难以富足的。在新的发展规划中,该村将山区劣势变优势,扬长避短,将耕地、山川、河流湖泊等土地和自然资源,按农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整合,发展生态农业,让现有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整合农民住房建设用地。结合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对现有的1000多亩农民住房宅基地进行整合,按照村民住房建设规划,只需要用一半的土地面积用于集中新建农民住房,从而节约出约500亩的土地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
利用产业化技术建设新农村的“世外桃源”
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经济正逐渐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格局转变,农村住房建设,也应适应城乡发展的需要。运用产业化的成套技术,可以将农民的住房建设成为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符合文明乡风、民俗、民意,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区,使农村住宅品质、人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升。桃北新村的村民住宅区建设正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实例。
第一,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民住房建设规划、定点、布局极其重要。曾有新闻反映,建好的农民住宅新村,由于规划布局不符合实际要求,既不方便农民生产,又不方便生活和居住需要,设施不配套,成本价格又高,农民不去住。
桃北新村农民的住房建设,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需要的实际出发,在整个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划下,统筹布局,用地经济,区位合理,既便于村民出工劳作,又便于村民居住修养生息。同时,以经济发展为基础,集中建设,分步实施。该项目规划建设1200多户,分4期建设,从2003年开始实施,现已完成一、二期工程,600多户农民家庭将搬迁至此。
第二,住宅区风格体现地方乡土文化特色。桃北新村新建住宅区在绿化、景观环境、建筑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地方水乡的建筑特色。利用现有的水系,设计了优美的水景绿化景观,以白墙黛瓦的建筑风格衬托,保留并体现了朴实、简约的江南水乡民居风貌,与整个生态农业浑然一体,呈现自然协调的美丽景观。在住宅区的组团分区设计上,尊重民风、民俗、民意,尽量考虑满足原有村落地缘、血缘关系的保留,便于住宅区建设分村、分期、分步实施。还相应设计了公共祠堂和村委会,方便原自然村村民的活动。在建筑类型上,有联体套型住宅,也有多层套型住宅,可以供不同人员结构的村民家庭选择。
第三,完善配套设施,应用产业化成套技术,改善居住环境。小区建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燃气管线、太阳能、智能化网络系统等预埋进户,并建有商业、幼儿园、村民文体活动、物业服务等设施。按照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要求,还采用了污水处理、水景生态净化、垃圾生化处理、太阳能应用等先进的、经济适用的产业化成套技术,真正创建了一个省地节能环保的新型农民住宅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充分发挥镇、村党委组织作用
桃北新村的实例表明,镇、村两级党委组织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住房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正是在浦阳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桃北新村党委与村民敢于打破原有禁锢,共同制订了符合桃北新村实际的农业经济和农房建设发展规划。桃北新村整体发展规划从2003年实施至今,已取得可喜的成果:
生产得到发展。到2008年,全村工业生产总值达到3.69万元,村集体资产1672万元,村级可分配收入119.2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3万元。村容整洁。小区建设采用了城市建筑规范标准设计,农民新村绿化率达到40%%,人均住房面积达到80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善,新村内实现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的现代化新农村农民住宅示范村。生活宽裕。农业发展现代化,山地生态农业、三产旅游得到发展,全村村民有“四金”(村企工作的薪金、土地流转金、集体资产入股分红股金、医疗养老社会保障金)。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村党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建成了一支想干事、会干事、群众信得过的村干部队伍,带领村民向崇尚科学、文明、民主、勤劳、诚信的新型农民转变。
2003年以前,桃北新村还是山区贫困村,而经过5年的努力,村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桃北新村的事例表明:农民住房建设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会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将会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