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夕混凝士路面冻害成因与防治
一、混凝土冻害原因分析:
1.1混凝土路面拌和和施工成型期:混凝土路面其强度增长主要靠水化作用,而在路面的新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强度低、空隙率高、含水多,极易发生冻胀破坏。冻胀破坏的外观特征是材料体内出现若干的冰夹层,彼此平行而垂直于热流方向。其过程为:结构物表面降温冷却时,冷流向材料体内延伸,在深处某水平位置开始冻结,一般从较粗大孔穴中水分开始,冰晶形成后从间隙吸水,发育增长,且是不可逆转的过程,水分从材料未冻水或从外部水源补给,并进行宏观规模的移动。第一层孔穴中冰冻后,在冰晶生长的过程中,材料质体受到拉应力,如果超过抗拉强度即破坏。
1.2混凝土路面养护期满后:混凝土路面中存在的空隙的有三种,即凝胶孔、毛细孔及气泡,在某一固定负温下混凝土中水分只有一部分是可以凝结成冰(以下简称可冻水)的,凝结水产生多余体积与冰冻破坏力成正比。而三种孔径的空隙中,凝胶水由于表面的强大作用不大可能就地冻结,气泡水和毛细水易冻结因而可冻水主要集中在水泥石及骨料颗粒的毛细孔中。混凝土中各种孔径的空隙可认为连续分布,分布在这些空隙中的水在降温过程中将按顺序逐步冻结。冻水一般是温度的逆函数,温度愈低,可冻水愈多。
连续的毛细管沟网络体系破坏过程;随着水化进展凝胶体生成,网络的联系被破坏、分成个别孤立的毛细孔(水在其中冻结的容器),而凝胶连同其特征性凝胶孔和少数细小毛孔就构成透水器壁。随着水化深入,材料质地致密及温度的下降,将有更多细小空间的水参与冰冻,作为器壁的凝胶的渗水性也不断减小。
当冰冻多余水受水压力推动向附近气泡(逃逸边界)排除时,材料本身将受到推移水分前进的后应反作用力导致受拉破坏。材料组织愈致密水流宣泄不及,疏导不畅引起的动水压力增大。
水泥浆中包含的一般是盐类稀溶液,一旦冰冻后变为纯冰和浓度更高的溶液;随着温度下降,浓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邻近凝胶中水分始终保持不冻,其溶液浓度保持原有的水平,于是在毛细孔溶液和凝胶水之间出现浓度差。浓度差使得溶剂向溶液中自发扩散渗透,即溶质向凝胶水中扩散,而凝胶水向毛细孔中浓溶液转移。其结果毛细孔中水分增加,和冰接触的溶液稀释,冰晶逐渐生长,长大。当毛细孔穴充满冰和溶液时,冰晶进一步生长必将产生膨胀压力,导致破坏。
另一方面在水压的情况下,水分冻结膨胀,多余水在压力推动下外流,流向可能消纳水分的未冻地点;作为水流的结果压力消失,析冰情况正好相反:水分不是从冰冻地点外流,而是从未冻地点(凝胶)流向已冻冰地点(毛细孔),方向恰好相反。未冻地点的水移动一定距离后,最后以冰冻结束,作为水流运动的结果产生压力。
以上两点可以综合为:第一阶段毛细孔中始发的冰冻,向所有方向产生的水压力,引起内应力;第二阶段较大毛细孔中水分首先生成冰晶,可从小孔中吸引未冻结水使自身增长,产生静应力。
骨料作为一个组分,如果冰冻膨胀同样会成为导致混凝土破裂的应力来源;为了保证混凝土完好,必须要求骨料和水泥净浆两者都不破坏。如颗粒大到一定限度以上,核心存在的距离任何逃逸边界均在临界尺寸以上的保水区域,此时将因超过骨料破裂强度的内部水压力而破裂,这就是临界储存效应。凡属中等吸水、细孔结构、渗透较低的岩石,这种危险较突出;空隙多、渗透性强的骨料临界尺寸也很大。在特殊情况岩石吸水率极低(如石英岩),可冻水极少,冰水是无渗应力出现;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路面的抗冻性的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
(1)材料的性质(强度、变形、空隙情况);
(2)气候条件(冻融循环次数、最低温度、降温速度、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等);
(3)材料使用方式(降水量、自由水及温度梯度)。
(4)构造因素:如有筋无筋、体积大小、厚薄、排水措施等。
(5)施工因素:如配合比、拌合、浇捣、养护条件等
二、混凝土路面冻害防治措施:
要提高混凝土路面的抗冻能力,针对以上论述和分析,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浇筑和养生四个环节着重考虑:
(一) 从原材料性质来考虑:
1、用抗冻性高的水泥:我国各种水泥抗冻性高低次序如下:硅酸盐水泥>普遍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应首选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选用抗冻性好的骨料:根据施工经验应使用低吸水率小粒径骨料。
3、入提高抗冻性效果显著的外加剂:
3.1采取掺用防冻剂以降低新拌水泥混凝土的内部水溶液冰点以及干扰冰晶生长,有效保护未成熟混凝土不受冻胀破坏,在负温条件下能够继续水化。
3.2采取掺用引气剂,引气不仅在表面无冰时减轻大体积冰诱导冰冻的出现,并且在过程中也减轻了冰挤出的损害,消纳更多的毛细孔中冰冻所产生的多余体积,有助于保护成熟混凝土免于伤害。
4、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采取高效减水剂尽量降低水灰比并经过充分水化,就有可能生产出实际上不包含可冻水的混凝土路面。不包含毛细水(或数量很少)的混凝土路面,由于凝胶中空间极微细,结晶的始发十分困难,并不发生冻结,故施工中尽量不使用粉煤灰作为外掺料加入混凝土。
5、改善混凝土的气候条件以及使用方式(冬季施工要求):在混凝土路面的冬季施工中,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使新拌混凝土在正温条件下水化,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采取棉毡包裹继续保温,以此延长混凝土养护周期,保证成熟混凝土充分水化,尽量降低路面毛细水含量,防止成熟混凝土的受冻。
5.1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材料储备保温。为避免入冬以后进料困难、砂石料在料场或运输过程中受冻,砂石料应在入冬前组织进场;砂石料应在入冬前进行盖上10cm以上的草袋以及棉毡或采取其它措施,必须保证砂石料不受冻、温度在0℃以上,同时防止出现冰雪、冻块进入搅拌机内,给混凝土温度带来损失;防止部分冻块进入搅拌机内会很难被粉碎、溶化,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水泥、外加剂应在库房或暖棚内进行保温,禁止对其进行直接加温;冬季温度过低,应提前做好水源储备并防止污染。
5.2混凝土拌和料的加温。在对搅拌站进行搭设温棚保温、砂石料保持正温的情况下,通常是仅将水加热,因为加热水设备简单,同时水的热容量比粒料容量大,一般1lkg水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要比1lkg 粒料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多4倍。拌制混凝土时,把水加热65—85℃。或者把水和石砂料一齐加热到60一70℃,要保证混凝士在拌和时的温度不超过4O℃,摊铺后的温度不低于 l0--20℃。因而,混凝土的运输距离不宜太远。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降温过快。应事先将前台各种机具准备好。混凝土入模后抓紧时间振捣、整平、抹面。
5.3混凝土的拌和。混凝土拌和料的投料顺序:1)砂石料进拌和机加90%的水进行搅拌1min;2)水泥、外加剂进拌和机进行搅拌1.5min以上并补充剩余10%的水分;砂石料与水泥、外加剂分开进料斗,必须以此防止水泥、外加剂接触热水发生水泥“假凝”现象;拌和时间适当延长,以防止出现:a)混凝土颜色不均匀、外观质量问题;b)防止材料间热交换时间过短,混凝土和易性和施工性能差。
5.4混凝土的运输。各种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以及管道在使用前必须用热水清洗加温;保证运输过程顺畅、运输速度快速;混凝土泵安装后要加保温采暖棚,管道用棉毡包裹保温;管道在使用前后用热水冲洗干净,防止混凝土残料在管道内冻结、影响畅通。
5.5混凝土的浇筑。旧混凝土要冲洗干净,并进行加温,包括模板、钢筋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暖棚进行加温至10℃以上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尽量减少因施工操作引起的混凝土拌和物温度损失,如减少混凝土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予以保温。
5.6混凝土的温度监控。建立温度检测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完整的检测记录。在老庄和特大桥冬季施工中外加剂的选用具有防冻、引气、减水等功能的复合性外加剂,采用5~25mm连续级配碎石粗集料与水泥配合,施工中防冻效果良好,能够满足现场冬季施工的要求
5.7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铺筑后,采用蓄热法保温养生,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释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集料温度上升,塑料布和草苫子覆盖路面使水化热量蓄保起来(刚浇筑抹面的混凝土塑料布放到底层,可防止草粘到混凝土上妨碍最后一遍抹面压纹),以减少路面热量的失散.同时为防止雨雪天气把草苫子湿透而失去保温作用,宜在上层再盖上一层塑料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因钢摸板散热快、致使混激土两侧结冰.因此。混凝土四边,一定要加厚盖好,减少空气对流。
5.8严密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遇到阴雪天气或冷空气入侵,应暂停混凝土的作业、待气温稍回升后再作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1.1混凝土路面拌和和施工成型期:混凝土路面其强度增长主要靠水化作用,而在路面的新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强度低、空隙率高、含水多,极易发生冻胀破坏。冻胀破坏的外观特征是材料体内出现若干的冰夹层,彼此平行而垂直于热流方向。其过程为:结构物表面降温冷却时,冷流向材料体内延伸,在深处某水平位置开始冻结,一般从较粗大孔穴中水分开始,冰晶形成后从间隙吸水,发育增长,且是不可逆转的过程,水分从材料未冻水或从外部水源补给,并进行宏观规模的移动。第一层孔穴中冰冻后,在冰晶生长的过程中,材料质体受到拉应力,如果超过抗拉强度即破坏。
1.2混凝土路面养护期满后:混凝土路面中存在的空隙的有三种,即凝胶孔、毛细孔及气泡,在某一固定负温下混凝土中水分只有一部分是可以凝结成冰(以下简称可冻水)的,凝结水产生多余体积与冰冻破坏力成正比。而三种孔径的空隙中,凝胶水由于表面的强大作用不大可能就地冻结,气泡水和毛细水易冻结因而可冻水主要集中在水泥石及骨料颗粒的毛细孔中。混凝土中各种孔径的空隙可认为连续分布,分布在这些空隙中的水在降温过程中将按顺序逐步冻结。冻水一般是温度的逆函数,温度愈低,可冻水愈多。
连续的毛细管沟网络体系破坏过程;随着水化进展凝胶体生成,网络的联系被破坏、分成个别孤立的毛细孔(水在其中冻结的容器),而凝胶连同其特征性凝胶孔和少数细小毛孔就构成透水器壁。随着水化深入,材料质地致密及温度的下降,将有更多细小空间的水参与冰冻,作为器壁的凝胶的渗水性也不断减小。
当冰冻多余水受水压力推动向附近气泡(逃逸边界)排除时,材料本身将受到推移水分前进的后应反作用力导致受拉破坏。材料组织愈致密水流宣泄不及,疏导不畅引起的动水压力增大。
水泥浆中包含的一般是盐类稀溶液,一旦冰冻后变为纯冰和浓度更高的溶液;随着温度下降,浓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邻近凝胶中水分始终保持不冻,其溶液浓度保持原有的水平,于是在毛细孔溶液和凝胶水之间出现浓度差。浓度差使得溶剂向溶液中自发扩散渗透,即溶质向凝胶水中扩散,而凝胶水向毛细孔中浓溶液转移。其结果毛细孔中水分增加,和冰接触的溶液稀释,冰晶逐渐生长,长大。当毛细孔穴充满冰和溶液时,冰晶进一步生长必将产生膨胀压力,导致破坏。
另一方面在水压的情况下,水分冻结膨胀,多余水在压力推动下外流,流向可能消纳水分的未冻地点;作为水流的结果压力消失,析冰情况正好相反:水分不是从冰冻地点外流,而是从未冻地点(凝胶)流向已冻冰地点(毛细孔),方向恰好相反。未冻地点的水移动一定距离后,最后以冰冻结束,作为水流运动的结果产生压力。
以上两点可以综合为:第一阶段毛细孔中始发的冰冻,向所有方向产生的水压力,引起内应力;第二阶段较大毛细孔中水分首先生成冰晶,可从小孔中吸引未冻结水使自身增长,产生静应力。
骨料作为一个组分,如果冰冻膨胀同样会成为导致混凝土破裂的应力来源;为了保证混凝土完好,必须要求骨料和水泥净浆两者都不破坏。如颗粒大到一定限度以上,核心存在的距离任何逃逸边界均在临界尺寸以上的保水区域,此时将因超过骨料破裂强度的内部水压力而破裂,这就是临界储存效应。凡属中等吸水、细孔结构、渗透较低的岩石,这种危险较突出;空隙多、渗透性强的骨料临界尺寸也很大。在特殊情况岩石吸水率极低(如石英岩),可冻水极少,冰水是无渗应力出现;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路面的抗冻性的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
(1)材料的性质(强度、变形、空隙情况);
(2)气候条件(冻融循环次数、最低温度、降温速度、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等);
(3)材料使用方式(降水量、自由水及温度梯度)。
(4)构造因素:如有筋无筋、体积大小、厚薄、排水措施等。
(5)施工因素:如配合比、拌合、浇捣、养护条件等
二、混凝土路面冻害防治措施:
要提高混凝土路面的抗冻能力,针对以上论述和分析,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浇筑和养生四个环节着重考虑:
(一) 从原材料性质来考虑:
1、用抗冻性高的水泥:我国各种水泥抗冻性高低次序如下:硅酸盐水泥>普遍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应首选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选用抗冻性好的骨料:根据施工经验应使用低吸水率小粒径骨料。
3、入提高抗冻性效果显著的外加剂:
3.1采取掺用防冻剂以降低新拌水泥混凝土的内部水溶液冰点以及干扰冰晶生长,有效保护未成熟混凝土不受冻胀破坏,在负温条件下能够继续水化。
3.2采取掺用引气剂,引气不仅在表面无冰时减轻大体积冰诱导冰冻的出现,并且在过程中也减轻了冰挤出的损害,消纳更多的毛细孔中冰冻所产生的多余体积,有助于保护成熟混凝土免于伤害。
4、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采取高效减水剂尽量降低水灰比并经过充分水化,就有可能生产出实际上不包含可冻水的混凝土路面。不包含毛细水(或数量很少)的混凝土路面,由于凝胶中空间极微细,结晶的始发十分困难,并不发生冻结,故施工中尽量不使用粉煤灰作为外掺料加入混凝土。
5、改善混凝土的气候条件以及使用方式(冬季施工要求):在混凝土路面的冬季施工中,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使新拌混凝土在正温条件下水化,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采取棉毡包裹继续保温,以此延长混凝土养护周期,保证成熟混凝土充分水化,尽量降低路面毛细水含量,防止成熟混凝土的受冻。
5.1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材料储备保温。为避免入冬以后进料困难、砂石料在料场或运输过程中受冻,砂石料应在入冬前组织进场;砂石料应在入冬前进行盖上10cm以上的草袋以及棉毡或采取其它措施,必须保证砂石料不受冻、温度在0℃以上,同时防止出现冰雪、冻块进入搅拌机内,给混凝土温度带来损失;防止部分冻块进入搅拌机内会很难被粉碎、溶化,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水泥、外加剂应在库房或暖棚内进行保温,禁止对其进行直接加温;冬季温度过低,应提前做好水源储备并防止污染。
5.2混凝土拌和料的加温。在对搅拌站进行搭设温棚保温、砂石料保持正温的情况下,通常是仅将水加热,因为加热水设备简单,同时水的热容量比粒料容量大,一般1lkg水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要比1lkg 粒料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多4倍。拌制混凝土时,把水加热65—85℃。或者把水和石砂料一齐加热到60一70℃,要保证混凝士在拌和时的温度不超过4O℃,摊铺后的温度不低于 l0--20℃。因而,混凝土的运输距离不宜太远。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降温过快。应事先将前台各种机具准备好。混凝土入模后抓紧时间振捣、整平、抹面。
5.3混凝土的拌和。混凝土拌和料的投料顺序:1)砂石料进拌和机加90%的水进行搅拌1min;2)水泥、外加剂进拌和机进行搅拌1.5min以上并补充剩余10%的水分;砂石料与水泥、外加剂分开进料斗,必须以此防止水泥、外加剂接触热水发生水泥“假凝”现象;拌和时间适当延长,以防止出现:a)混凝土颜色不均匀、外观质量问题;b)防止材料间热交换时间过短,混凝土和易性和施工性能差。
5.4混凝土的运输。各种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以及管道在使用前必须用热水清洗加温;保证运输过程顺畅、运输速度快速;混凝土泵安装后要加保温采暖棚,管道用棉毡包裹保温;管道在使用前后用热水冲洗干净,防止混凝土残料在管道内冻结、影响畅通。
5.5混凝土的浇筑。旧混凝土要冲洗干净,并进行加温,包括模板、钢筋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暖棚进行加温至10℃以上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尽量减少因施工操作引起的混凝土拌和物温度损失,如减少混凝土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予以保温。
5.6混凝土的温度监控。建立温度检测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完整的检测记录。在老庄和特大桥冬季施工中外加剂的选用具有防冻、引气、减水等功能的复合性外加剂,采用5~25mm连续级配碎石粗集料与水泥配合,施工中防冻效果良好,能够满足现场冬季施工的要求
5.7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铺筑后,采用蓄热法保温养生,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释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集料温度上升,塑料布和草苫子覆盖路面使水化热量蓄保起来(刚浇筑抹面的混凝土塑料布放到底层,可防止草粘到混凝土上妨碍最后一遍抹面压纹),以减少路面热量的失散.同时为防止雨雪天气把草苫子湿透而失去保温作用,宜在上层再盖上一层塑料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因钢摸板散热快、致使混激土两侧结冰.因此。混凝土四边,一定要加厚盖好,减少空气对流。
5.8严密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遇到阴雪天气或冷空气入侵,应暂停混凝土的作业、待气温稍回升后再作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