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白沙洲大桥为何会成为搓板桥
网上热帖《谁该对武汉长江上的“伤心桥”负责》指武汉白沙洲大桥自2000年建成通车以来,路面不断出现问题,大修两次,小修更是不计其数。今年夏天,桥面又破烂到了影响行车安全的地步。
在武汉读书的网友“没毒的小蝎子”昨日上午跟记者抱怨道,武汉长江一桥近日的早晚高峰拥堵比上个星期严重了许多,平日只需数分钟即可飞越的“天堑”现在却需要花上一个小时才能缓慢通过,这种情况使生活在武昌、工作在汉口的她苦不堪言。据她介绍,大桥拥堵的起因是位于长江上游的白沙洲大桥(市民俗称武汉长江三桥)进入封闭整修。
无独有偶,昨天上午记者在网易论坛上看到《谁该对武汉长江上的“伤心桥”负责》一帖,关注的即是白沙洲大桥。文中指,该大桥自2000年建成通车以来,路面不断出现问题,大修两次,小修更是不计其数。今年夏天,桥面又破烂到了影响行车安全的地步。相比下游不远的长江一桥,白沙洲大桥只能说是“中看不中用”,气派有余却经不起风吹雨打。
网友戏称:
“搓板桥”钢板清晰可见
一位名叫“东方亚飞”的新浪博友戏称白沙洲大桥为“搓板桥”。他专门做了一次实地考察,发现桥面的钢板被车轮磨出来了,可以清晰地看到钢板上的钉子,而钢板上的混凝土则被挤到了旁边。有的地方混凝土挤起了土堆,足有30CM高。
大桥的管理方承认,只要看到天气预报会下雨,他们马上就会向上级打报告,要准备修理路面的材料。
白沙洲大桥建成仅9年就已有两次大修,小修无数。自今年7月6日起至9月30日,白沙洲大桥进入为期三个月的封闭整修期。这一次整修将把现有的沥青路面更换成环氧沥青路面,将“有助于延长桥面使用寿命”。
一座大桥,为何建成仅9年桥面却破成这样,导致需“修补个不停”?据记者了解,目前官方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技术性问题,造成桥面质量不佳的主因有二:一是桥面钢箱梁与沥青的黏合度不好,后者从前者身上脱落,形成现有的路面开裂、钢板露出等状况。与其相比,长江一桥、二桥都是混凝土桥面,而混凝土与沥青的黏合度要优于钢桥面与沥青的黏合度;二是通行货车中有不少超载货车,加速了路面破损。
为保证桥面的使用寿命,正在封闭大修的白沙洲大桥将率先安置过桥电子称重系统,货车须先过磅再过桥。7月12日下午,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在白沙洲大桥维修工地现场给大桥管理单位武汉城投公司提出要求,“一定要保证桥面管6年,不然要追究责任”。阮成发说,这次桥面大修要花1亿元,这是纳税人的血汗钱,“过两年要是又坏了,我们怎么向老百姓交代?”
桥梁专家:
钢板沥青黏合确有难度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桥梁专家张俊平教授告诉记者,与传统的混凝土桥面相比,钢箱梁桥面的重量轻,施工难度较小,周期也较短,因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桥梁建设中。然而,钢箱梁结合沥青混凝土铺设桥面也有自己的弊端,由于钢板表面十分光滑,难以附着,沥青铺在上面,时间久了容易自然脱落。钢板沥青黏合可以说是世界级难题,许多应用此种技术建造的桥梁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原因何在:
建设方管理方打“太极”
混凝土路面的长江一桥屹立了半个世纪,而环氧沥青铺装的南京长江大桥钢桥面也已正常通车六年,为什么白沙洲大桥不采用混凝土路面?或是采用环氧沥青铺装的钢桥面,而要采用改性沥青铺装的钢桥面?记者联系了目前白沙洲大桥整修的施工方武汉城投公司。该公司的一位常姓经理对记者说,“未有上级批准,不能随意接受采访”。而武汉市建委称,该问题应该咨询武汉市委新闻处。当记者打电话至武汉市委新闻处时,接线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这些问题应当向施工方和建委咨询”。
一座“崭新的破桥”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于1997年5月开工,2000年9月9日正式通车,工程总投资11亿元。
2003年,该桥路面首次出现滑移,10月进行维修;
2004年,该桥桥面及北线道路维修改造;
2007年6月,维修了1个月,总投资5000万元;
2008年9月,满目疮痍的该桥被迫“体检”……
这座大桥建成9年来,几乎每年都要进行多次大小“手术”。
早在2003年9月29日,武汉市就有领导称白沙洲大桥是一座“崭新的破桥”。武汉市领导李宪生对此桥有过评价:“现在还不敢说这个工程是豆腐渣工程,但可以肯定的是问题非常严重”。六年过去了,白沙洲大桥早已不再崭新,但依旧是“破桥”——尽管与已经年过半百的长江一桥相比,它还是个孩子。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