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项目标准”走向世界势在必行
作为国务院最早批准成立从事国际承包工程业务的外经公司之一,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简称中水电)目前已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各类工程项目600余个,累计签约近40亿美元。从事海外水利电力工程建设50年来,中水电公司的海外市场从经援项目到工程承包项目,到EPC总承包项目,到BOT项目,经营方式在不断变化,公司使用的工程技术规范也在不断变化。在不断地摸索中,公司采取立足中国规范,普及欧美规范的方针,逐步适应了海外市场的需要,很好地进行了中国规范和欧美规范的相互衔接。
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邢斌,请他谈谈公司在海外工程中对于工程技术规范标准的一些观点和经验。
记者:在中水电承揽的海外项目中,要求使用欧美规范的主要是哪些项目?
邢斌:由于语言的通用性,欧美规范已经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国际通用规范。我公司涉及的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的建设资金一般来自于世行、亚行、非行、阿拉伯基金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很少一部分项目是利用项目所在国的自有资金,再加上工程招标文件基本上是由国际咨询机构进行编制。因此,这些项目所使用的标准均为欧美规范和国际规范。在我们通过国际招标承建的海外工程上,几乎所有的业主都要求工程采用欧美规范,没有任何一个工程允许采用中国工程技术规范的先例。为了能够中标并顺利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我们必须使用欧美规范。
记者:在您看来,欧美规范是否对中国承包商“走出去”有所制约?制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邢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工民建、道路交通、港口航运、水利电力等各个领域,已经形成了从勘测、设计、施工到试验等一整套完整的工程技术规范,这些规范已将我们的工程设计者、管理者和实施者,训练成规范的忠实执行者。他们带着这些已经深入到他们工作每一环节的思想方法去按照欧美规范工作,势必造成不适应和理解的偏颇。再加上目前中国没有统一编制的、已经翻译成中文的完整的欧美规范,学习欧美规范时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也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这些不适应以及理解上的偏差,都会影响欧美规范在海外工程中的正确使用和执行,也或多或少地制约了工程的进度和工程质量,最终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声誉,制约了中国企业在世界建筑领域的市场份额。
记者:多年来,中水电在实施海外工程项目中,业主方或业主代表对于项目标准一般有怎样的要求?中水电在使用中国规范标准和欧美规范标准的过程中,经过了怎样的历程?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应对?
邢斌:在我们最初的经济援助项目中,被援助的对象均为贫穷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他们本国没有工程技术规范,所以完全信任中国的标准。这些项目我们采用的都是中国的工程技术规范,取得了良好的工程质量。
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逐步开展海外工程承包项目,此时我们只能按照工程招标文件的要求,采用欧美规范。尽管我们公司的商务人员可以阅读、理解和使用欧美规范,但由于语言障碍,具体施工的人员无法完全理解欧美规范,所以在工程初期,施工进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对此,我们组织专业人员找出欧美规范和中国规范的不同和偏差,指导施工人员操作。通过一定时日的熟悉和理解,才使工程到达正常的施工进度。在各方努力下,项目均取得了很好的工程质量,并赢得业主和咨询方的认可。
在EPC项目或由中国出资的信贷项目中,我们采取尽可能说服业主使用中国规范的策略,通过谈判,或将中国相关规范翻译成英文,或请业主参观使用中国规范的国内、国际工程,以使业主最终同意在工程中使用中国规范。
近年公司在海外以BOT方式投资开发的项目中,全面使用中国规范。由于中国规范是中国管理者和实施者多年熟知的规范,工程内部的管理和实施都十分顺畅,只需要克服同外部联系的一些障碍,工程建设就会顺利进行。
记者:一方面是中国规范标准在国内工程建筑市场中广泛而系统地运用,一方面是国际市场对中国规范标准的不接受,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中国规范在未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的地位将有怎样的变化?
邢斌:今天,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居世界前列,全世界50%的水泥、70%的塔吊都在中国使用。正是这种建设速度,使得中国的工程技术规范迅速地完善起来,自成体系,涵盖所有工程领域,其水平不低于、甚至有些超过了欧美规范水平。但是,由于我们国家没有将中国的工程设计规范翻译成世界通用语言,中国规范缺少走向世界的基础,无法让世界了解和认同中国的规范,如此也就完全限制了在海外工程市场上使用中国规范的可能性。
今天的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了世界经济的支柱,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也使我们有责任将中国的文化推向世界、让中国的规范被国际工程界认可。因此,将中国工程技术规范翻译成世界通用语言,逐步被世界认可,最终成为国际工程执行的规范标准,已经是势在必行。
记者:您认为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今后,仍然需要从政府、行业、企业等各个层面做哪些努力?
邢斌:我们公司虽然已经在合理运用欧美规范和中国规范上驾轻就熟,比新近“走出去”的企业有很大优势,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尽快将中国规范推向世界,这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声誉,还为中国企业的前进之路扫清了规范标准使用上的障碍。
多年来,带动中国规范走向世界的推动力来自外经企业,但由于受业务范围的限制,这种推动力和传播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真正能把中国规范推向世界的,应该是制定中国规范的权威结构。作为外经企业,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以及企业共同努力,争取尽快完成中国规范在世界范围内被接收、推广的过程,让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筑市场上成为使用中国规范的受益者,使外经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邢斌,请他谈谈公司在海外工程中对于工程技术规范标准的一些观点和经验。
记者:在中水电承揽的海外项目中,要求使用欧美规范的主要是哪些项目?
邢斌:由于语言的通用性,欧美规范已经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国际通用规范。我公司涉及的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的建设资金一般来自于世行、亚行、非行、阿拉伯基金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很少一部分项目是利用项目所在国的自有资金,再加上工程招标文件基本上是由国际咨询机构进行编制。因此,这些项目所使用的标准均为欧美规范和国际规范。在我们通过国际招标承建的海外工程上,几乎所有的业主都要求工程采用欧美规范,没有任何一个工程允许采用中国工程技术规范的先例。为了能够中标并顺利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我们必须使用欧美规范。
记者:在您看来,欧美规范是否对中国承包商“走出去”有所制约?制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邢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工民建、道路交通、港口航运、水利电力等各个领域,已经形成了从勘测、设计、施工到试验等一整套完整的工程技术规范,这些规范已将我们的工程设计者、管理者和实施者,训练成规范的忠实执行者。他们带着这些已经深入到他们工作每一环节的思想方法去按照欧美规范工作,势必造成不适应和理解的偏颇。再加上目前中国没有统一编制的、已经翻译成中文的完整的欧美规范,学习欧美规范时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也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这些不适应以及理解上的偏差,都会影响欧美规范在海外工程中的正确使用和执行,也或多或少地制约了工程的进度和工程质量,最终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声誉,制约了中国企业在世界建筑领域的市场份额。
记者:多年来,中水电在实施海外工程项目中,业主方或业主代表对于项目标准一般有怎样的要求?中水电在使用中国规范标准和欧美规范标准的过程中,经过了怎样的历程?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应对?
邢斌:在我们最初的经济援助项目中,被援助的对象均为贫穷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他们本国没有工程技术规范,所以完全信任中国的标准。这些项目我们采用的都是中国的工程技术规范,取得了良好的工程质量。
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逐步开展海外工程承包项目,此时我们只能按照工程招标文件的要求,采用欧美规范。尽管我们公司的商务人员可以阅读、理解和使用欧美规范,但由于语言障碍,具体施工的人员无法完全理解欧美规范,所以在工程初期,施工进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对此,我们组织专业人员找出欧美规范和中国规范的不同和偏差,指导施工人员操作。通过一定时日的熟悉和理解,才使工程到达正常的施工进度。在各方努力下,项目均取得了很好的工程质量,并赢得业主和咨询方的认可。
在EPC项目或由中国出资的信贷项目中,我们采取尽可能说服业主使用中国规范的策略,通过谈判,或将中国相关规范翻译成英文,或请业主参观使用中国规范的国内、国际工程,以使业主最终同意在工程中使用中国规范。
近年公司在海外以BOT方式投资开发的项目中,全面使用中国规范。由于中国规范是中国管理者和实施者多年熟知的规范,工程内部的管理和实施都十分顺畅,只需要克服同外部联系的一些障碍,工程建设就会顺利进行。
记者:一方面是中国规范标准在国内工程建筑市场中广泛而系统地运用,一方面是国际市场对中国规范标准的不接受,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中国规范在未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的地位将有怎样的变化?
邢斌:今天,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居世界前列,全世界50%的水泥、70%的塔吊都在中国使用。正是这种建设速度,使得中国的工程技术规范迅速地完善起来,自成体系,涵盖所有工程领域,其水平不低于、甚至有些超过了欧美规范水平。但是,由于我们国家没有将中国的工程设计规范翻译成世界通用语言,中国规范缺少走向世界的基础,无法让世界了解和认同中国的规范,如此也就完全限制了在海外工程市场上使用中国规范的可能性。
今天的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了世界经济的支柱,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也使我们有责任将中国的文化推向世界、让中国的规范被国际工程界认可。因此,将中国工程技术规范翻译成世界通用语言,逐步被世界认可,最终成为国际工程执行的规范标准,已经是势在必行。
记者:您认为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今后,仍然需要从政府、行业、企业等各个层面做哪些努力?
邢斌:我们公司虽然已经在合理运用欧美规范和中国规范上驾轻就熟,比新近“走出去”的企业有很大优势,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尽快将中国规范推向世界,这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声誉,还为中国企业的前进之路扫清了规范标准使用上的障碍。
多年来,带动中国规范走向世界的推动力来自外经企业,但由于受业务范围的限制,这种推动力和传播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真正能把中国规范推向世界的,应该是制定中国规范的权威结构。作为外经企业,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以及企业共同努力,争取尽快完成中国规范在世界范围内被接收、推广的过程,让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筑市场上成为使用中国规范的受益者,使外经企业的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