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标准修订对确保工程质量、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桎
一、 混凝土工程技术,对土木工程技术进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乃至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
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材料。在我国混凝土作为一门独立的行业,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今的20年是我国混凝土行业发展最为迅速,技术水平提高最快,在国际同行中地位上升最快的二十年。
我国目前的水泥消耗量已超过全世界总消耗量的一半以上。混凝土工程的三大主要分支,预拌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制品和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无论其工程总量,技术水平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预拌混凝土年产量已达6亿m3(不完全统计)位居世界第一;大型桥梁构件、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管、混凝土管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等预制混凝土构件年产值已超过800亿元[1],同样占世界之首;最先进的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技术,也已经在我国的工程实践中予以实施。长江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东海大桥……等举世瞩目的工程的建成,显示了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的水平。高泵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从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混凝土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材料,又是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十分大、环境污染严重、修复重建财政支出巨大,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影响很大的基础材料。因此,其生产企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建设速度和国民经济,必须认真严肃的对待。
二、 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需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预制混凝土构件发展很快,特别是部分农村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生产预应力空心楼板对当时的房屋建筑质量也带来了隐患。在1986年百家建筑构件厂圆孔板质量检查的基础上87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发了“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和大型屋面板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这是混凝土行业执行生产许可和企业资质管理的第一阶段。1993年建设部以建施(1993)770号文颁发了“混凝土预制构件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试行),这个文件中规定构件生产企业资质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资质等级分为一、二、三级,并规定了营业范围。这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4月18日建设部87号令“建筑业资质管理规定”中,将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预制混凝土构件企业和预应力工程专业承包企业的资质均划分为二级和三级资质。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上海、江苏省、广州市等城市随着基本建设速度的快速提高,混凝土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混凝土行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等级标准明显地不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当一个行业从初始创立阶段进入到发展成熟期,必定会逐步地由分散、初级的小型企业向大型集中的龙头企业发展,才能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促使行业加强社会责任心。何况像混凝土这样一个和国家建设、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行业更应从政策上予以引导,宏观上加以合理的调控。当前我国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前面已简单地谈到了这一行业生产规模已达到世界之首,部分技术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如江苏省近两年预拌混凝土的年产量均已突破1亿m3。然而行业的企业资质标准却取消了一级资质,实际上是对行业资质标准的要求下降了,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日渐显现了出来。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入行门槛太低,行业集中度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市场供需关系失衡,无序的低价位恶性竞争加剧,生产能力放空,设备空置率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适时地修订企业资质标准已成为放在全行业所有企业面前的现实需要。
三、 这次资质标准修订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前面已提及行业集中度低、入行门槛也太低,资质水平起步不高且等级水平差距太小,对行业的总体发展极为不利,也给我国土木建筑工程质量带来隐患。从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中也可吸取教训。这些国家上世纪20~40年代建造的部分桥梁、道路由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够带来的后续维修费用庞大,服役期限大大缩短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和经济损失都成为了国民经济一个重大负担。我国也已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东北某地的高速公路由于除冰盐引起钢筋锈蚀,一个冬天就出现大面积严重剥蚀破坏[2]。
这次资质标准修订应该把它看作对全行业梳理整合的一次绝好机遇。因此,笔者认为资质标准修订的核心应该是提高入行门槛,鼓励行业内的大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引导行业科技进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1.设置一级企业,引导一级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全行业科技进步,承担复杂重要工程的混凝土生产;2.拉开一、二、三级企业的等级差距,对不同等级企业的承包工程范围,要划分清晰,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保证重大工程的质量;3.企业资质等级划分应从企业规模、科技进步、人员要求几个方面全面予以考虑。
[Page]
四、 能否具体地谈一下这次资质等级标准修订的情况
2008年11月下旬,上海市建委召开本市部分建筑行业的协会和部分集团有关人员会议,布置建设部下达对23个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进行修改的任务。上海市混凝土行业协会接受了其中“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混凝土预制构件专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预应力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标准”三个企业资质标准进行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协会于12月8日召开了上海市部分骨干企业、大集团公司有关人员座谈会,讨论修改方案的意见。与此同时向天津、江苏、浙江、重庆、陕西、山东、武汉、广州等八个省、市的混凝土协会发出了征求意见的信息。
通过座谈会和部分省、市返回的信息可以看出业内最关心的问题是提高行业入行门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从业人员专业资格等问题。所有省、市的混凝土协会都一致强烈要求设置一级等级资质。然而在一级资质的年生产能力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100万m3/年,以上(甚至200万m3/年),一种是50万m3/年。这是由于全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上海、江苏、陕西、武汉等省、市都主张100万m3/年,其它省、市则倾向50万m3/年。企业注册资本和装机容量、工程结算款……等也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在指标上稍有高低,然而非常一致的意见是强烈要求设置一级资质。
建设部已在2008年12月22日在北京召开建筑企业资质标准修改的初稿讨论会。会上专业承包资质标准初稿主要从资信能力(包括生产能力、注册资金、混凝土专项实验室……等内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要求、科技进步指标三个方面予以考虑。混凝土行业的三大主要专业企业预拌、预制、预应力都设立一级资质。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只设一级、二级资质,取消三级资质,预拌和预制均设一、二、三级资质。详细的具体内容,建设部还会将初稿向各省、市有关方面征求意见后再定。
五、 抓住机遇,尽可能地解决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这次建筑行业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标准的修订,对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业内人士务必予以充分的关注。
提高一级企业的资信能力,是为了提高行业集中度,鼓励业内部分已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旗舰方阵,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应该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接各类混凝土工程,同时也应负起保证国家大型重点工程质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社会职责。不同资质等级的企业应该承接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工程。因此,提高一级企业的资信能力标准是必须的。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又是技术进步的主力的时代,行业内必须建立起一支在本行业技术领域内带领科技进步的大型核心企业。
关于对专业技术人员要求的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由于混凝土行业在短短二十年内的飞速发展,又由于几十年来混凝土行业的生产技术的复杂性被其表面上看来十分简单的生产过程所掩盖。长久以来不被土木工程领域内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重视,而只是把它看作是一项十分粗放型的施工技术来对待,在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的要求上十分模糊。现在从事混凝土生产企业技术工作的人员都是从材料和工民建两个专业中吸收而来的,如果不加强继续教育不掌握混凝土工程的专门知识,是难以适应这一形势的。
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学到的仅是通用知识,对混凝土这样专业性十分强且近二十年发展又如此迅猛的工程材料性能和工艺要求又如此复杂的生产企业,必须是掌握了一定混凝土材料科学和工程学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这也不仅仅是中国遇到的问题,美国ACI在总结混凝土工业发展100年的经验教训中,也把对混凝土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的忽视引以为重要教训。
在目前混凝土行业还没有国家统一的从业资格标准的情况下,各地混凝土协会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承担起培训和行业内考核评定的责任,为行业从业人员的资质把关。
这次专业资质标准的修订,将是混凝土行业发展的一次极好的机遇,各地混凝土协会应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并积极参与,向有关的政府部门献计献策,借此良机促进全行业发生一次飞跃性的进步。
注:[1] 《后奥运时代我国混凝土行业发展战略》戴显明
[2] 《引气混凝土的特性研究》杨钱荣 黄士元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材料。在我国混凝土作为一门独立的行业,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今的20年是我国混凝土行业发展最为迅速,技术水平提高最快,在国际同行中地位上升最快的二十年。
我国目前的水泥消耗量已超过全世界总消耗量的一半以上。混凝土工程的三大主要分支,预拌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制品和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无论其工程总量,技术水平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预拌混凝土年产量已达6亿m3(不完全统计)位居世界第一;大型桥梁构件、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管、混凝土管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等预制混凝土构件年产值已超过800亿元[1],同样占世界之首;最先进的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技术,也已经在我国的工程实践中予以实施。长江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东海大桥……等举世瞩目的工程的建成,显示了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的水平。高泵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从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混凝土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材料,又是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十分大、环境污染严重、修复重建财政支出巨大,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影响很大的基础材料。因此,其生产企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建设速度和国民经济,必须认真严肃的对待。
二、 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需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预制混凝土构件发展很快,特别是部分农村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生产预应力空心楼板对当时的房屋建筑质量也带来了隐患。在1986年百家建筑构件厂圆孔板质量检查的基础上87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发了“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和大型屋面板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这是混凝土行业执行生产许可和企业资质管理的第一阶段。1993年建设部以建施(1993)770号文颁发了“混凝土预制构件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试行),这个文件中规定构件生产企业资质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资质等级分为一、二、三级,并规定了营业范围。这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4月18日建设部87号令“建筑业资质管理规定”中,将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预制混凝土构件企业和预应力工程专业承包企业的资质均划分为二级和三级资质。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上海、江苏省、广州市等城市随着基本建设速度的快速提高,混凝土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混凝土行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等级标准明显地不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当一个行业从初始创立阶段进入到发展成熟期,必定会逐步地由分散、初级的小型企业向大型集中的龙头企业发展,才能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促使行业加强社会责任心。何况像混凝土这样一个和国家建设、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行业更应从政策上予以引导,宏观上加以合理的调控。当前我国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前面已简单地谈到了这一行业生产规模已达到世界之首,部分技术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如江苏省近两年预拌混凝土的年产量均已突破1亿m3。然而行业的企业资质标准却取消了一级资质,实际上是对行业资质标准的要求下降了,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日渐显现了出来。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入行门槛太低,行业集中度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市场供需关系失衡,无序的低价位恶性竞争加剧,生产能力放空,设备空置率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适时地修订企业资质标准已成为放在全行业所有企业面前的现实需要。
三、 这次资质标准修订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前面已提及行业集中度低、入行门槛也太低,资质水平起步不高且等级水平差距太小,对行业的总体发展极为不利,也给我国土木建筑工程质量带来隐患。从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中也可吸取教训。这些国家上世纪20~40年代建造的部分桥梁、道路由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够带来的后续维修费用庞大,服役期限大大缩短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和经济损失都成为了国民经济一个重大负担。我国也已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东北某地的高速公路由于除冰盐引起钢筋锈蚀,一个冬天就出现大面积严重剥蚀破坏[2]。
这次资质标准修订应该把它看作对全行业梳理整合的一次绝好机遇。因此,笔者认为资质标准修订的核心应该是提高入行门槛,鼓励行业内的大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引导行业科技进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1.设置一级企业,引导一级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全行业科技进步,承担复杂重要工程的混凝土生产;2.拉开一、二、三级企业的等级差距,对不同等级企业的承包工程范围,要划分清晰,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保证重大工程的质量;3.企业资质等级划分应从企业规模、科技进步、人员要求几个方面全面予以考虑。
[Page]
四、 能否具体地谈一下这次资质等级标准修订的情况
2008年11月下旬,上海市建委召开本市部分建筑行业的协会和部分集团有关人员会议,布置建设部下达对23个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进行修改的任务。上海市混凝土行业协会接受了其中“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混凝土预制构件专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预应力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标准”三个企业资质标准进行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协会于12月8日召开了上海市部分骨干企业、大集团公司有关人员座谈会,讨论修改方案的意见。与此同时向天津、江苏、浙江、重庆、陕西、山东、武汉、广州等八个省、市的混凝土协会发出了征求意见的信息。
通过座谈会和部分省、市返回的信息可以看出业内最关心的问题是提高行业入行门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从业人员专业资格等问题。所有省、市的混凝土协会都一致强烈要求设置一级等级资质。然而在一级资质的年生产能力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100万m3/年,以上(甚至200万m3/年),一种是50万m3/年。这是由于全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上海、江苏、陕西、武汉等省、市都主张100万m3/年,其它省、市则倾向50万m3/年。企业注册资本和装机容量、工程结算款……等也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在指标上稍有高低,然而非常一致的意见是强烈要求设置一级资质。
建设部已在2008年12月22日在北京召开建筑企业资质标准修改的初稿讨论会。会上专业承包资质标准初稿主要从资信能力(包括生产能力、注册资金、混凝土专项实验室……等内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要求、科技进步指标三个方面予以考虑。混凝土行业的三大主要专业企业预拌、预制、预应力都设立一级资质。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只设一级、二级资质,取消三级资质,预拌和预制均设一、二、三级资质。详细的具体内容,建设部还会将初稿向各省、市有关方面征求意见后再定。
五、 抓住机遇,尽可能地解决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这次建筑行业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标准的修订,对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业内人士务必予以充分的关注。
提高一级企业的资信能力,是为了提高行业集中度,鼓励业内部分已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旗舰方阵,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应该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接各类混凝土工程,同时也应负起保证国家大型重点工程质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社会职责。不同资质等级的企业应该承接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工程。因此,提高一级企业的资信能力标准是必须的。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又是技术进步的主力的时代,行业内必须建立起一支在本行业技术领域内带领科技进步的大型核心企业。
关于对专业技术人员要求的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由于混凝土行业在短短二十年内的飞速发展,又由于几十年来混凝土行业的生产技术的复杂性被其表面上看来十分简单的生产过程所掩盖。长久以来不被土木工程领域内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重视,而只是把它看作是一项十分粗放型的施工技术来对待,在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的要求上十分模糊。现在从事混凝土生产企业技术工作的人员都是从材料和工民建两个专业中吸收而来的,如果不加强继续教育不掌握混凝土工程的专门知识,是难以适应这一形势的。
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学到的仅是通用知识,对混凝土这样专业性十分强且近二十年发展又如此迅猛的工程材料性能和工艺要求又如此复杂的生产企业,必须是掌握了一定混凝土材料科学和工程学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这也不仅仅是中国遇到的问题,美国ACI在总结混凝土工业发展100年的经验教训中,也把对混凝土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的忽视引以为重要教训。
在目前混凝土行业还没有国家统一的从业资格标准的情况下,各地混凝土协会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承担起培训和行业内考核评定的责任,为行业从业人员的资质把关。
这次专业资质标准的修订,将是混凝土行业发展的一次极好的机遇,各地混凝土协会应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并积极参与,向有关的政府部门献计献策,借此良机促进全行业发生一次飞跃性的进步。
注:[1] 《后奥运时代我国混凝土行业发展战略》戴显明
[2] 《引气混凝土的特性研究》杨钱荣 黄士元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