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模振动工艺十三年回顾

杭州市政管业有限公司 金小萍 沈雅国 王国跃 何文 · 2008-09-30 00:00
  我公司自国外引进芯模振动制管设备,屈指13年了。当年盛况犹历历在目:铮亮的主机,巍峨的辅机,高矗的钢模,宽大的厂房;中外人员合作努力;及至试产之日,芯模一声吼,业内震动,一种前所未闻的排水管制造新工艺在杭州出现了。十多年来,此生产线共生产了直径1350~2400mm排水管10余万根,总长290余公里。为杭州(2006年搬至长沙)及周边地区、邻近省、市的大、中型排水治污工程作出了贡献。
 
  新工艺新在哪里?新就新在湿法脱模上。
 
  由于湿法脱模,才得以在同一个机坑里,用同一个芯模,一根接一根地浇入和脱出湿润的制品,像面点师印制糕团一样迅捷。以一个机坑和岿然不动的芯模为中心,实现定位的机械喂料,从而完成整个生产线的高度集约化,这就是高度机械化、高效率、高产量的奥秘所在。它一改水泥制品车间劳动力密集,环境脏乱的旧貌,令人耳目一新!
 
  由于湿法脱模,必须防止半成品坍塌变形,由此限定管子的细长比要大,口径要大,管身要短,此外,壁厚要厚,钢筋骨架要加强(无筋管固然不行,Ⅰ级管的配筋也嫌单薄)。因此,湿法脱模注定只与此类特征的排水管结缘。
 
  由于湿法脱模,无法使用塑性砼,只能采用干硬性砼。干硬性砼内摩擦力大,工作性差,又不允许掺入塑化剂。如何振捣才能密实呢?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振动方法,它能够沿着制品全长,强力而周到,它要以制品的内壁振动为主(因为水管的工作面是内壁),又要兼顾外壁和全壁厚的振动。回头看来,芯模振动方式是最为可供选择的。如果说芯模振动对塑性砼和干硬性砼都可用的话,那么,对干硬性砼湿法脱模(立式)来说,那就是非寄望于芯模振动不可了。可见,芯模振动工艺是服务于湿法脱模工艺的。本芯模振动工艺的实质是湿法脱模工艺。
 
  但是,麻烦的是,湿法脱模触犯了水泥制品一大忌。预应力(含自应力)制品固不待言,即使是非预应力制品,也仅仅对于建筑砌块,送电线路三盘之类的形状简单、外形扁平、尺度甚小的水泥制品,以及其它可用挤压成型获得较高的初始结构强度的某些水泥制品,湿法脱模才是允许的,而对于有承插配合要求和一系形状要求的各类排水管,它们的形位误差和尺寸误差都有严格的限制,它们的拆模强度都有严格的要求,是万万不允许湿法脱模的。然而,多亏我们国外的同行们,偏偏要在不可能的事情上找出可能来,终于有一条路走通了,这就是上文所说的某些种类排水管。
 
  虽然可以用湿法脱模工艺制作某些种类的排水管,但湿法脱模的与生俱来的负面作用却始终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容忽视。十多年来,我们想方设法克服湿法脱模的隐患,发挥芯模振动工艺的优势,制作出大量的合格的丹麦管和F型顶管。兹分述如下:
[Page]
  一、气孔麻面和管身密实度问题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就是管身密实度差。湿法脱模所需的干硬性砼,坍落度为零,工作度为维勃稠度20~30S左右,这种砼拌和物内摩擦力很大,一般须用挤压加振动、辊压加振动、插入式振动等等方式进行浇捣,如带着内外钢模整体振动,像振动台、附着式振动器,则效果甚差。湿脱模用芯模振动,就保证能行吗?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不一定!理论上说,芯模振动可以设计得尽善尽美,采用变频装置,按集料颗粒对振动的响应度(共振)来选择和变动频率,同时按管径大小料层厚度和高度的递增,实时改变振幅和其他振动参数,还要保证让芯部振动较好地传递到外模。芯模振动制管设备发展到今天,振动系统有很大完善,从这个角度来说,理论上既无悬念,实用上谅必也毫无问题。但我们早期引进的设备,调节频率要换皮带轮,不是无级调节;调节激振力(借以调节振幅)也很不理想。激振力一大,管身砼是密实起来,气孔麻面既少又小,但噪音受不了,超出100dB(A),耳朵发胀,心脏发慌,脚底都发麻,甚至振动芯棒振断,轴承振碎,底盘振裂;激振力一减小,噪音减小了,但砼密实度减得更快,气孔多且大,成品的砼容重会降到2200kg/m3以下(离心管的砼容重2550 kg/m3以上)。
 
  幸而,在重力排水管道内水压很低的条件下,一定程度的气孔存在,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例如气孔大小在5mm以下,每100cm2面积上5~6孔的情况下,看起来怪不舒服,但多年的水压试验(0.1 MPa)均未发现管壁渗漏。这可能是由于芯模振动已经能够振坍气孔与气孔之间的通道,也有可能由于管壁厚,气孔之间贯通的概率减小了。国家标准中对管壁气孔亦无规定,麻面的要求也不苛刻,合格是没有问题的。但外观不好看,用户多有微词,有的用户很在意;管内壁的麻面也影响通水的光洁度(后述)和使用寿命;有的工程内水压要求比0.1 MPa高(有压排水),使用上多了一层限制。对于用户的意见,用国标的规定和水压检验结果加以解释,用户是会理解的。上海曾有个用户主动要求厂家不要抹平这种麻面,以免掩盖更大的缺陷,而麻面他要。
 
  但厂家还是必须注意提高密实度和改善气孔麻面,除了从根本上选择好振动参数强化振动效果之外,在砼拌合物本身也有文章可做,例如,拌合物不要太干,卵石比碎石易密实,中细砂比中粗砂易密实(以上提示可减小内摩擦力),搅拌时间适当延长,即拌即用,也较易密实(提示与拌合物触变性有关)。
 
  麻面既出,还得靠手工抹掉,特别是管子内圆面;有的麻孔较大较深,抹不掉,可以用机坑中碾压(旋压)管口时挤出的砂浆来填补,可做到色泽一致、美观。
 
  二、管子内圆面的光洁度问题
  此问题和上述气孔麻面有关系,但性质不相同。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振捣获得理想状态,没有气孔麻面,这时,湿法脱模也不会光洁;不可能达到蒸养后脱模那种光洁度。事实上正是如此。
 
  湿法脱模工艺在本案是拖模,拖过后的湿砼表面,留下钢模断断续续的拖痕,再检视内外模的表面,遍布着星星点点的砼碴,清除这些砼碴很麻烦,似乎也无必要,反正总是需要手工抹面,把拖痕和麻面一起抹掉就行。
 
  手工抹面能否解决表面光洁度的问题呢?也不一定!在湿脱模的表面,抹掉麻面和拖痕,又会产生新的抹刀痕。砼未初凝,无法压光。抹得不细心,还是凹凸不平,留着手工的痕迹。
 
  排水管的内圆面光洁度的好坏,是排水工程运行的重要指标。它关系到沿程水头损失,管线坡度取值,影响到流速、流量,并最终关系到工程造价和运行寿命。砼管(含砼渠道)内壁光洁度的衡量指标是粗糙系数,又称糙率。糙率可以在运行的管线上实地加以测定,选一段直线管段,上、下游各开一个测流孔,用U形压差计测定两孔间的压差,再用毕托管测定水流的平均流速,应用哲才公式和巴甫洛夫斯基公式,即可求得该管道的糙率,命名为n,无量纲(注一)。
 
  较重要的排水工程,对糙率n都有明确的要求,通常写明n≤0.014。面对合同上这个要求,管线尚未铺设,如何测定n值呢?这里我们可以参照水工建筑的经验和有关资料(注二),从砼表面成型方式和糙率的关系入手,作比照确定,兹列表如下:
[Page]
序号
砼表面成型方式
糙率n
1
抹光的水泥表面
0.012
2
未抹光的水泥表面
0.014
3
光滑的砼护面、平整的喷浆护面
0.015
4
粗糙的砼护面
0.017
5
不平整的喷浆护面
0.018
 
  如果用户要求是n≤0.014,比照上表,应是未抹光的水泥表面。这个关于砼表面的成型方式与我们的工艺相符合,因为我们湿法脱模后经手工抹平,尚无法进行手工加压抹光,应归入未抹光一类。但是注意须抹平,就是要把钢模的拖痕和麻面抹掉,还要对新出现的抹刀痕仔细加以修平,这样才算达到n≤0.014。如果要求再提高,就要等到砼稍有凝结,再进行初步的加压抹光。如有争议,只有等待安装之后测试验证。
 
  三、管体变形与接口变形问题
  如果把上述(一)(二)问题看作是湿法脱模的“微观”问题的话,那么,管体和接口变形则是湿法脱模引起的“宏观”问题了。湿法脱了模之后,制品沿全长顿时没有了束缚,这个半成品,初始结构强度可能只有若干个KPa,便孤立无援地伫立在地面上。看一看提起外模的操作,酷似一次大型坍落度试验,试验结果将与标准坍落度试验大不相同,坍落度不再是零,而是坍落几十毫米,此数值随配筋量的大小,振动密实度好坏和拌合物干湿而有差异,常超过管长公差的规定。管子在工地安装时,管长的积累误差有时造成与窨井错位,引起纠纷和返工。另外,由于砼的坍落,管长缩短的同时上口变厚,有时也会造成内径超小。对于管长的变短,解决的办法是同规格的管子力求材料和工艺参数一致,使它们的缩短量大致相同,这样,就可以在图纸上减去这种管子的平均缩短量,写出新的管长名义尺寸和公差,举例说,原先图纸上写的管长2500+20;-14mm,经抽样测定后,将图纸修改为管长2478+20;-14mm,将新图纸提交施工单位作为工程放线打桩依据,这样,当铺管和窨井并行施工时就不会错位了。
 
  比管体变形更头疼的是接口的变形,它关系到安装的难度和接口漏水问题。立式制管只有一头朝下,它由底模保证精度,待砼固化后才卸底模;但朝上的一头就难控制了。由于砼的坍落,不但接口变厚,配合尺寸也发生改变。能不能像底模那样,戴一个钢板圈在头顶上呢?绝对是受不了!我们是用定制的较轻便的塑料“定型圈”,分内、外圈各一只。出坑前,将内“定型圈”套在插口内壁,而把外“定型圈”罩住插口外壁。等到砼初凝到某个程度,才小心地摘帽。这样做好像很周到,实际上并非理想。塑料“定型圈”本身就不太精确,使用中又容易老化变形,它对插口变形的限制功能非常有限。除了塑料圈本身要把好质量关,时时检测并及时更换新圈之外,我们也尝试一种“二次蒸养法”:制品脱去外模后,就卸去内“定型圈“,用刷子手工修抹内壁,然后罩上帆布罩,开小汽蒸半小时后,关汽掀布罩,此时插口内壁不大可能再变形了,插口外壁因蒸过一阵子也稍有强度,以上是第一次蒸养;接着就卸去外定型圈,用刷子手工修正插口工作面并修抹管子外壁,再罩上帆布开大汽蒸3h,最后关汽开罩用砂纸打磨插口工作面,(不用磨光机)。这种办法其实是不大相信塑料定型圈,而更多地依靠人工修抹打磨。
 
  如果是做F管,就安排插口朝下,让它由底模保证。朝上的是F圈,经胀圆机胀至屈服强度以上,便获得精确圆度和尺寸,只要在制管过程中维持F圈这个标准形状,防止因刚性不佳发生变形走样,就能得到合格的钢承口了。我们的方法有二:(1)用蜘蛛状的定圆器,撑住F圈内径,使F圈保持正圆无法变形。此“蜘蛛”有六条腿,腿尖有螺丁可调节腿长。使用时,事先将六条腿调节一个正圆,再去撑住F圈,连成牢固的整体,再把F圈焊到骨架上去。一直等到制品初凝之后,才可卸去“蜘蛛”;或者(2),先把F圈单独焊到骨架上去,焊接时,F圈靠住外模,以外模的内壁作基准找圆,焊接完工后,再把“蜘蛛”放入,调节螺丁撑紧F圈,直到制品初凝。
[Page]
  选择合适形状和硬度的胶圈,对补救接口的变形也至关重要。企口管我们选用拉密尔胶圈,因其对承插口间隙不均匀有较强的适应性,曾尝试改用楔形胶圈,没有成功;对于F管,我们用楔形胶圈、试改O型胶圈代替,也没有成功;O型胶圈对不均匀的配合间隙较为敏感。
 
  还有一种变形发生在脱外模时,若吊勾中心与外模重心不重合,会引起外模歪斜,造成管子上口端面倾斜,引起超差。外模歪斜还会造成摩擦力增大,引起制品外表面恶化和诱发裂缝。
 
  四、裂缝问题
 
  裂缝问题是水泥制品的共同课题。有许多共通性。但湿法脱模有它的特殊性。
 
  (1)龟裂:龟裂在水泥制品中人们并不陌生,是制品表面失水干缩引起的裂纹,各向同性,随机分布。若与其它因素叠加作用(骨架限制收缩,自重或堆叠负荷……等),也会显出某些方向性。龟裂轻度时防碍美观,引起用户疑虑;严重时,特别是与其它因素叠加作用时,影响产品质量。标准中容许龟裂应是指轻度龟裂。
 
  湿法脱模后,制品表面完全暴露在空气中,如天气热,气候干燥,则湿表面蒸发很快,这是其它带模养护的制品工艺所没有的。湿脱模后如能立即罩上帆布罩静停或蒸汽低热蒸养,可以减缓表面蒸发;可惜此刻须要人工修抹插口和内外表面,耽误了宝贵的时间。盛夏晴热,只稍半个小时,就开始龟裂。一个小时后就很可观了。先裂外圆面,稍后内圆面也跟上。车间若有穿堂风,关窗都来不及。解决的办法是提前关闭窗户,关掉降温用的轴流通风机,必要时用喷雾器对表面进行喷雾补湿。此外,还可以错开上班时间,避开中午及下午的高温,加速人工抹面(同时抹掉初出现的龟裂),以便尽快罩上帆布罩。
 
  (2)结构性裂缝:
 
  指的是在成品上纵深发展成为贯穿性的裂缝。这是一种危险的裂缝,它导致水泥制品的报废。
 
  芯模振动湿法脱模制管过程中,有一种结构性裂缝颇为特殊。它是在湿脱模过程中,发生在湿润的半成品上的;是本工艺特有的。
 
  试观察脱模过程共分三步脱模:第一步是制品从芯模中抽出;第二步是外模从制品上吊出,以上两步都是湿脱模;第三步是等到制品凝固到有足够强度(蒸养或自养)后,用翻管机将制品吊离底模。第三步属干法脱模。
 
  第一步脱模即当制品从芯模中抽出时,制品受压缩,这个压缩力通过砼自身的粗集料的架构作用,传力于钢筋骨架,使纵向钢筋受压弯曲;接着到了第二步,行车吊提外模时,制品受力方向骤然改变,变成受拉伸,既拉伸制品砼,又连带拉伸钢筋骨架,使先前受压弯曲的钢筋骨架,尽力地舒展伸直,这种顶伸作用,使砼受拉更为严重。随着外模一步步升高,已脱模的下面部分因坍落作用也加剧拉伸,制品砼的累积伸长量步步加大,直到出现环向裂缝(提示环向裂缝多出现在高处),出现环裂后,外模继续上升,拉力就会扩大裂缝。
[Page]
  观察还在继续:当外模升到顶端,脱离制品后,制品就会开始新一轮自重压缩过程和坍落过程,这时,程度较轻的环向裂缝,会因压紧而水化愈合,因为砼尚处于初凝初期,愈合后不会留下什么伤痕。但是有一部分环向裂缝太宽,自重坍落的压紧力不够(特别是高处的环裂),或遇到粗集料阻隔发生错位,或因裂口水分蒸发过快丧失了水化所需的水分,砼中的胶凝物质不能互相贴紧,其分子不能再次产生交联,无法恢复原状,便形成了结构的断裂。
 
  预防方法:管端碾压成型时,用力不要过猛,要轻压慢旋,使压弯的钢筋有释放能量的机会。脱芯模和外模时也要缓慢,脱芯模开始和脱外模终了都是砼和钢筋变形最大的时候,尤其要小心进行,防止震动。还要注意防止失水干缩,避免干缩与环裂的叠加。应当指出,一旦形成结构性环裂,虽然还只是半成品,也绝不允许涂抹掩盖,而必须坚决予以报废。
 
  结语:以湿法脱模为根本特征的芯模振动工艺,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生产率高,产量大。适用于大口径,大壁厚、大配筋、大承载能力排水管的生产,不适于生产中、小口径、小细长比、较轻型、壁厚较薄的,承载力较低的排水管。因此,须注意其局限性,注意用得其所,扬长避短;同时,要努力克服湿法脱模的种种弊端,消除或减轻这些弊端,才能做出合格的产品,避免误入量多质次的境地;最后,也正由于它的某些局限性,生产厂家必须兼备其它工艺的生产线,兼容并蓄,以组织各类排水管的生产,才能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这是我们13年回顾的小结,作为抛砖引玉,就教于业内同仁和专家学者。
 
  注一:浙江省水科院《渡槽与水泥管》P457
  注二:何维华编著:《城市给水管道》,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P663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