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散装水泥“十一五”发展规划
发展散装水泥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水泥工业、建筑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要求,根据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相关政策,制定《常州市散装水泥“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时期发展散装水泥基本情况
“十五”以来,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常州市散装水泥得到迅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为节约资源、减轻环境负荷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散装水泥实现了超常规发展,综合配套能力大幅提高。“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发散量1972.63万吨,比“九五”增长5.63倍,平均增长率达到l26.9%;2005年全市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838.5万吨,比“十五”规划高出738.5万吨,占当年全省发散量的15%;全市平均散装率50.75%,比2000年高出37.74个百分点,比“十五确定的目标高出20个百分点。其中:市区和武进区的散装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上运行,金坛市散装率达到70.84%,溧阳市散装率达到35.67%,一举扭转了多年处在5%左右的落后水平。2005年全市发散量排列全省第2位,全国地市级城市的第4位,全国城市第7位(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溧阳市排列全国县级市发散量第1位。“十五”期间,散装水泥运输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民间集资近3亿多元,使散装水泥运输船从不足10艘发展到200多艘,运输车从几十辆到345辆之多,形成了从业达2000人左右的运输队伍。到“十五”末,全市综合发散能力已经超过一千万吨大关,比“九五”末新增900多万吨,是“九五”末的10倍之多。
(二)节能降耗成果显著,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散装水泥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五”期间,节约包装纸11.84万吨,折合优质木材65.1万立方米(若以使用塑编袋测算,可节约石油8.88万吨);节约煤炭、电力、烧碱和水资源分别为15.4万吨、1.42亿度、4.34万吨、2367万吨;减少水泥损失88.77万吨,减少粉尘排放8285吨,创综合经济效益8.87亿元。全市水泥企业综合利用煤干石646万吨,粉煤灰501万吨,废渣297万吨。与此同时,促进了施工管理现代化和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劳动条件,保护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为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三)运用政策调控、市场执法、舆论引导,全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得到迅速壮大。“十五”期间,我们采取政策调控、市场执法、舆论引导的做法,从而结束了徘徊长达22年之久的“三足鼎立”局面,使全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在没有政府投入的情况下,迅速壮大发展起来。到“十五”末,全市预拌混凝土行业新增投入近5亿元,形成年生产能力1000万立方米,当年完成混凝土供应量520万立方,是“九五”末的12倍之多,累计完成混凝土供应量为1261万立方,平均年增加214万立方,超过了“九·五”的总量。目前,全市有预拌混凝土企业22家,年产值达到25亿元,利税近1亿元,从业人员2200人左右;全市拥有搅拌站57座,搅拌车495辆,车泵55辆,拖泵37台。实现了供应量占设计产能的64.21%,单机年最高搅拌量、单车平均营运量三项全省第一,全市辖市、区城区已基本实现了城市“禁现搅拌”的目标。
(四)找准定位,力促调整,带来发展。“十五”期间,针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作用的日渐显现,坚持水泥工业“调整结构,上大汰小”基本方针,以努力打造长三角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为目标,在市场的导向作用下,积极进行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十五”期间共新增新型干法旋窑年生产能力达l250万吨,其中日产5000吨熟料4条,日产2500吨熟料3条,日产2000吨熟料以下6条,彻底改变了“十五”期初旋窑生产能力不足30%的落后局面,使新型干法旋窑的产能迅速上升到75%水平,给散装水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一轮结构调整的成果已在“十五”的后两年中初步显现,并且还将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释放。
(五)广泛宣传,扩大散装水泥的社会影响力。各级散办认真做好宣传工作,专人负责,制定年度计划。结合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采取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做好重点宣传,确保“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上有文、墙上有字”。“十五”期间,.创办了《散装水泥简报》,利用自己的宣传平台,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散装水泥简报》已经成为“一报一刊”、CBC网站的重要的信息源。开办以来共出刊20期,向社会各界提供了3000多份简报,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认可。
二、存在问题
(一)全市散装率仍然偏低。“十五”期间全市散装量有了极大地增长,散装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我市所处的经济地位的客观要求差距较大。
(二)专项资金征管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地区在专项资金的征收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没有做到应收尽收。随意减免专项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与国家政策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十一五”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有利于水泥散装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1号)指出:“落实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措施,从使用环节入手,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在大中城市全面禁止、在县(市)城区逐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在农村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散装水泥作为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有效载体,必须得到快速发展。
[Page]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散装水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根据“以规划为龙头、加快镇村合理布局与建设;以改善发展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未来五年,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一次建设高峰,这为散装水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三)根据全市到2010年节能建筑必须达到50%,争取60%的目标。这将为全市混凝土行业和干粉砂浆的发展提供一次良好的机遇,促进混凝土行业提高技术含量实现多元化发展,必然带动散装水泥的发展。
(四)资源与环境的现状要求加大推广散装水泥力度。目前,我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加速期和经济国际化提升期,资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呈高峰状态、资源和环境压力明显加大。水泥散装率是衡量一个国家资源利用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和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散装水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保护环境和劳动者身心健康,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散装水泥,有助于缓解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压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五)散装水泥发展工作依然艰巨,实现水泥散装化任重道远。政策相对滞后和缺乏刚性,将直接影响队伍的稳定;全市散装率低于省平均水平,离实现水泥散装化的要求还有差距;落后的高能耗水泥生产线的存在,严重地制约着散装率的提高;专项资金征收要实现90%的目标,阻力不小;全市对散装水泥发展领域的投入不足,导致散装水泥产、运、存过程中科技含量低,设施设备滞后,妨碍了散装水泥的迅速发展;农村农民建房、水利设施建设使用散装水泥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市散装水泥发展工作依然艰巨,任重而道远。
四、“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社会,努力实现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努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大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坚决淘汰落后的、能耗高的水泥生产设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从市场入手,巩固和发展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局面,大力推进预拌砂浆工作,进一步提高散装水泥使用率,努力实现“包装水泥不进城,散装水泥不进工地的新局面。
(二)工作重点和总体要求
1.突出一个中心。紧紧围绕提高散装量、率这一中心,以稳定和完善政策为基础,促进散装水泥量、率稳步增长,加速全市水泥散装化进程。
2.抓好两个重点。重点抓国家、省政策规章的落实和实施,逐步实现依法兴散;重点强化专项资金征管,提高资金征收率和使用效率。
3.注重三个加强。加强投入力度,通过市场导向,引导社会资金向散装水泥领域投入,确保散装水泥综合能力稳步提高;加强科技兴散引导,着力开发符合散装水泥发展的实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强预拌砂浆推广力度,在做好生产和使用的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使用范围。
4.做好四个继续。继续做好“禁现搅拌”工作,扩大“禁现搅拌”范围,把“禁现搅拌”向城市边缘地区和农村城镇推进;继续做好达标县创建工作,争取在2008年金坛、溧阳市全部通过达标县验收,以推进散装水泥达标县创建为抓手,加速农村散装水泥的发展步伐;继续做好宣传工作,完善宣传机制,提升宣传档次;继续做好职工的政治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三)主要目标
1、散装量。到2010年,全市散装量达到1400万吨。
2、散装率。到2010年,全市平均散装率达到70%。大部分地区达到80%,基本实现水泥散装化。
3、综合配套能力。到2010年,确保发散综合配套能力达到1500万吨,争取1600万吨。
4、水泥生产总量。到2010年,全市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2000万吨左右,提高水泥行业的集中度。
5、预拌混凝土。到2010年,全市混凝土产能稳定在1200~1500万方,实际混凝土供应量达到1000万方。通过竞争机制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Page]
6、预拌砂浆。到2010年,完成试点工作,逐步在一定范围内实施,争取在城区内大面积推广。
7、专项资金征收率。到2010年,全市平均专项资金征收率达到90%。
五、对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散装水泥领导小组作用,将发散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强化奖惩机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和协调发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强化执法监督力度,认真做好发散工作;各级散装水泥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主动协调相关方面工作,指导和推进当地散装水泥发展。
(二)加大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力度,重新构筑全市水泥行业新格局。
“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型干法水泥快速发展,水泥总生产能力已超过3000万吨。因此“十一五”期间,要按照有关产业政策,进一步大力推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促使机立窑水泥退出市场,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确立长三角水泥制造基地之一的思路,形成全市水泥行业的新格局。金坛、溧阳以新型干法旋窑企业为主要骨干,形成全市的水泥和熟料生产基地,常武地区及金溧城镇地区围绕城市建设需求,合理布局粉磨站,并适度控制总量。
在构筑全市水泥行业新格局的同时,努力培养2—3个水泥知名品牌。重点扶持具有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旋窑企业,做出品牌,做强企业,为长三角经济区域内提供优质品牌水泥,实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两个率”,促进发散事业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紧紧抓住发散率(即散装率)和使用散装率两大指标体系做文章。一方面通过淘汰机立窑的办法来提高水泥行业整体的发散率水平,通过技术改造使水泥生产企业的发散能力提高到90%以上。另一方面就是围绕使用上做好文章。“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化大气力努力培育预拌砂浆的市场,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到这个新兴行业之中,争取到2010年能够使使用预拌砂浆达到中等发展水平。从全市的总体来说,结合“禁现搅拌”和推广预拌砂浆,按照城区——农村城市化建设——乡村建设这样一个梯度,逐步延伸,最终实现“包装水泥不进城,散装水泥不进工地”。
建设行政管理和散装水泥主管部门,要根据城市规划和环保要求,制定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布点规划,从使用环节加强对“禁现搅拌”和预拌砂浆应用工作的指导,把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使用纳入招标范围和工程定额。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章,制定并落实“禁现搅拌”和预拌砂浆发展规划;各级散办要密切配合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推广应用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对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和使用过程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加强对产、运、用过程的服务协调,促进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大专项资金征管力度,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各级散办要继续强化政策观念,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坚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减免专项资金的政策原则,不断提高征收率。在管理方面,要加大审计力度,严肃资金投入使用纪律,坚持按程序办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各级散办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反哺企业,特别是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
(五)以创建农村“示范县”为抓手,大力做好农村发散工作。
“十一五”期间,全省将对农村实施“苏南全部达标”的政策,重点解决“强市弱县的状况,同时,广大农村将迎来一个城镇城市化、乡村规划建设的建设高峰。为此,武进区要以巩固农村“示范县”成果,金坛、溧阳市以创建农村“示范县”为抓手,抓住机遇,利用乡镇城市化和乡村规划建设这个集中建设契机,大力推广商品混凝土和散装水泥的使用,将发散的宣传、服务与企业商品销售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哪里有建设,我们的服务与供应工作就跟随到哪里。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不断创新,形成一套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农村发散做法。金坛、溧阳两市力争用两年时间打好创建农村“达标县”的工作基础,迎接省级的验收,争取在2008年通过“达标县”验收。
(六)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做好废料和再生资源的利用。
“十一五”期间,倡导全社会重视科研开发、科研成果应用的社会风尚。一方面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合理使用粉煤灰、矿粉、余热发电等,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顾全大局,从为人类子孙后代考虑的角度去思考,正确处理本位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加对科研开发的投入,坚持发展与治理并举,开发与保护并举,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努力创建节约型水泥行业。
(七)坚持舆论宣传不松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十一五”期间,紧紧抓住舆论宣传不松懈。继续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兼顾一般意义的宣传和围绕不同阶段重点宣传的关系。注重利用一年一度宣传周活动,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精心组织。紧密联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增加宣传新内容。充分发挥宣传对工作的引领作用。上下齐心努力,共同扶助和爱护我们自己的宣传刊物《散装水泥简报》,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发散营造良好的氛围。
(八)继续加强散办自身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卓有成效地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面临事业单位改革的严峻考验,各级散办要密切注意改革动态发展,及时沟通情况,争取有一个有利于散装事业发展的机构定位。同时,继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责任性强有战斗力的队伍。在平时工作中,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敢于大胆独立工作,围绕不同阶段不同的工作目标、中心,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地为发散事业挖掘新内容,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工作内涵,出色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光荣又艰巨的使命,为全市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多出一份力。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