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行为完善管理

杨茜侦 · 2008-02-21 00:00

序  言

  本文以通俗,非专业性的语言(是因为真正企业决策者或投资人对专业知识、技术术语等了解有限,在不可避免时才运用专业术语)。介绍了商品混凝质量控制体系行为急需完善的质量控制薄弱环节,这些环节是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关键。本文作重强调管理控制的具体行为 、质量特殊性、部门功能、涉及部分管理弊端,提出管理建议。建议质量关联因素部门必须履行质量控制行为,建议明确提出,各部门必须以企业生产服务为主,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建议投资者从基础管理开始,从头至尾,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行为贯穿各关联部门,各环节具体质量控制责任人。强调企业制度管理部门功能独立性,与质量质量管理控制统一垂直贯穿的结合。

  并首次明确提出质量部门权威性,质量人员实施产品质量验证关联部门多方参与监督验证的行为制度。这不仅是管理的创新,确实能起到互相监督效果。提出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完全可以尝试。可以看成是新投资者及当前质量控制管理存在薄弱的宝贵意见。

民月华

第一节 基础管理

总  论

  商品混凝土一直被绝大多数人认为非常简单,这也不得无道理。正是由于简单才吸引非专业的投资者,我们必须注意到,任何简单的管理都有必须重视的因素,对于专业化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行为的管理,必须了解并重视关联环节控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以及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不能因为简单而忽略这些控制行为的管理,忽略关键因素的控制。说简单也许是因为缺乏对某些质量管理特殊性的了解。

  现将整个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行为,结合商品混凝土整个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谈谈个人经历的观点。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要增加预期成本,相反,本人的观点正是基于帮助投资者减少缺乏管理先决条件的降低生产成本。这里的先决条件不仅仅指的是资金问题,投资管理的先决条件可以先从两个方面作手。一是规划建设要合理,也是硬件资源的利用策划。具体是指,规划布局是否符合,利于企业即将从事的产品生产,由于许多投资者在规划布局时,对商品混凝土整个流程管理,质量控制重点不了解,到生产时给整个管理带来极大的麻烦。投资者应该对整个可以利用场地,首先满足生产需求。建设动工前应该反复斟酌,最好是绘制一份专业图纸,根据设备生产能力,推敲每一个位置功能是否能够满足生产管理的需要。应该注意三点:确定位置一定要合理,与对应前后关系功能位置的距离要合理(过于拥挤周转不开,距离太远增加运输及搬运成本),单元面积是否能够满足设计功能以及生产管理的需求。二是系统资源运用,这里同样涉及硬件资源同时也涉及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泛指生产设备,管理所需的工具以及管理人员。软件资源涉及企业管理制度以及控制体系(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关系到企业和所有员工的直接利益,既要约束所有员工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同时又要具备激发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并且能够凝聚所有员工力量。控制体系应该具备指导所有员工怎样把握自己的权限,前后关系之间怎么交接),另外还有信息技术,产品技术,企业文化等等。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本文重点阐述质量体系的行为控制管理,有关资源具体合理利用将在另外的综合管理里面讲述。

  质量控制管理是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回避,或者基于形式上的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首选之道,是企业发展的信誉之本。是企业所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意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策者的主观意识当然也不排除,下决心搞好质量管理工作,说实话没有人不知道质量的重要性,但在混凝土行业里面往往缺乏质量管理主体的实际功能。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国盛行已久,实际上也只是通过人证而已。我们的决策者可能本身就认为质量管理体系对我们企业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企业要的是效益,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投入更多的管理成本,再说,我们的企业也没有这样的人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前后加起来一共30—60天时间,在企业内部进行中层以上挑选培训,文件复制,更新记录,内审外审就算通过了。认证后的企业员工还搞不明白质量体系对企业,对自己有什么关系。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失效的主要原因正是管理者只是基于认证,并没有把质量管理体系看成科学的管理模式运用于企业管理,我们的企业有着太多的个性方法,我们的员工有着太多的,自私的自我中心行为。当然,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非就是万能,特别需要最高决策者运用体系标准,对该企业,产品特点,员工素质等等,进行适当定位。我们不鼓励企业的认证看成是荣誉或成就,我们不建议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可以看成是在客户交往中的国际品牌服装。我们需要了解企业的产品质量,我们更需要了解企业员工在做些什么,他们想做什么,该做什么。包括管理者,所有员工的行为是否符合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

  建立符合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尽管同类企业控制的规律基本相同,因为各个企业的资源及环境有所差异。质量管理体系要针对这些资源、环境的具体情况加以管理,任何管理体系均可以参考,但不能取代具体资源的适应性,如果仅此运用于环境有所差异的成熟体系,我们就是走了复制管理体系捷径,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很可能就达不到企业预期的管理效果。

  企业前景

  商品混凝土发展至今,伴随我国建筑结构工程可以说是一个辉煌的时期。商品混凝土的诞生改变了过去人工拌制及现场非专业化搅拌浇注方式,提高工程质量,带动产业发展,均有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商品住宅非常紧缺,市政设施、水利建设急需完善,水电能源迫不容缓的情形下,商品混凝土的运用大大缩短了单位工程的周期。如果说时间就是金钱,商品混凝土由于专业化的优势创造的黄金价值可以说是无以估计的。建筑结构工程中,混凝土是用量是最多的材料之一,就目前包括国际最先进技术也是不可替代的。另一方面商品混凝土专业化生产有着传统拌制方式和现场搅拌方式更多的优势,从技术方面利用原材料优势可以大大降低产品成本,专业化供应不仅从费旧原材料利用方面做到成本与环保双赢,同时大大降低施工现场粉尘污染,对整个城市的环保贡献有着非常的积极意义。关注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国家相关政策,从行业管理,透视建筑工程质量是也是不可忽视的。

  我国政府出于环保、质量、资源利用等方面,大力推广利用商品混凝土,逐年取消现场搅拌的建筑工程制度,禁止各建筑企业现场搅拌混凝土。近来又有禁止现场搅拌水泥砂浆的规定,可以这样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科学技术发展及信息高速发达的背景下,我国商品混凝土迎来了最佳发展机会。但由于投资者管理水平,经营理念,不少企业缺乏行业特殊性的科学管理,企业难以持续发展。

  商品混凝土在我国未来的时代里,随着发达城市商品房建筑,市政设施工程日趋完善,必然导致商品混凝土行业竞争更激烈。行业内几乎一致认为到2008年后中国建筑行业的业绩将步入下行阶段,但不同的是行业实力者早已将目标转移至其他发达市县城市。十七大会议坚持新农村建设,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城市廉租房,低收入廉价房仍不能满足。个人认为,商品混凝土在我国未来时代里,重要的是改变了市场分布策略,向发展中城市转移。2008年后建筑材料市场的发展势头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优胜劣淘的竞争格局。改变家庭似的管理方式,以及习惯性的管理方式。要求管理者必须按照企业的管理的需求科学制定管理制度,按照企业的管理需求配置管理资源。改变过去跑订单,订合同改变为推广技术,推广质量,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商品混凝土质量特殊性与时效定义

  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形成需要分步骤,时间段,受环境因素影响,有着其他产品更特殊的不确定性因素,时间持续性与环境持续变化的影响限制制。商品混凝土质量有着比其他产品更多的特殊性,如果说任何产品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殊性,那么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特殊性就为复杂。该行业许多个人投机决策者往往认为,只是改变了人工和现场拌制与专业化搅拌的方式,改变了材料供应与半成品供应罢了,曾经一位乡镇企业商品混凝土的管理决策者在员工大会上公开讲话:混凝土不就是砂子、石子、水泥、水混合搅拌吗,有什么难所言?只要企业决策者对产品抱有简单化看法,就不排除对技术,质量控制环节加以忽略,资源配置更加简单化。为什么历来商品混凝土企业技术管理不稳定,质量监督检查非常薄弱,不能说与决策者只关心生产效率,不按企业管理需求配置资源没有关系。而且是管理不善的直接关系。

  表面看起来商品混凝土生产确实没有什么复杂可言,那也只是生产过程比较简单。基于简单化的认识,商品混凝土只有生产,没有生产流程中的质量控制概念。俗话说内行听门道,外行看热闹。商品混凝土这一半成品,本人说它有诸多特殊性,有可能夸大之嫌,但我始终认为特殊和复杂并不为过。因为这一半成品从材料进购、材料试验,产品技术试验、生产控制、运输管理、交付环节、浇注工艺要求、成型养护。八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中都有必须控制质量因素,而事实上现在许多企业由于材料紧张,从材料这一重要环节开始,老板就明示:我们的材料都是老关系,现在的材料非常紧张,不好进货,质量方面都差不多,尽量在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情况下能用就用。如果有过打工经历的可以试想一下,经理也好,工程师也罢,谁敢不听老板的话,要么老板辞你,要么你辞老板。事实就这样,八个环境不只是八个问题,而是诸多隐患。其实我也承认它的简单,是的,前提是每一个环节都彻底控制起来,每一个环节都理顺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一切隐患也在萌发中预防杜绝了,就是这样简单。遗憾的是老板天天罚款,强调质量,无非就是要用一条烂死鱼做一大锅鲜鱼汤。结果是厨师开走不少,鱼汤也喝不上。

  混凝土质量有着必要的时效性,一是混凝土拌合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保持标准规定的参数值,且满足浇注工艺。二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标准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达到一定的胶凝强度质量,这一特性是其它材料,成品少有的。就材料和成品的质量界限看,其它诸多材料和成品到达出厂工序时,其固有性能质量已固定不变了。混凝土拌合物由于专业化供应必须经过延时,少至几分钟,多侧数小时。技术方面在延时期间保持标准规定的恒定质量,既要在标准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拌合物满足延时后,既而实现拌合物自然变化必须满足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

  拌合物性能的时效,具体体现在:主要的胶凝材料水泥与拌合用水接触开始计算,至结构成型,这期间的坍落度值必须满足施工工艺要求和标准规定的质量值。经过延时后能顺利浇注,且满足标准规定的坍落度值同时也满足浇注工艺,称为拌合物性能合格。影响拌合物坍落度恒定值的因素主要有三,技术、材料、环境温度。技术上是对延时特殊材料的用量,材料是指品质性能的稳定性,环境温度大气温度变化、雨雪天气对延时材料性能的影响。专项材料试验标准规定缓凝外加剂、泵送剂、早强剂。由于各自性能不同,各有不同的详细规定。实际应用是要按各自企业的客户要求,运输距离,通过试验使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恒定值满足各项要求。

  以普通混凝土用缓凝外加剂为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第3.1.15条规定: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该条款确定了试验目标,适应环境,材料本身性能及适应性。通过试验设计保持要求和规定时间内的恒定值,根据水化热反应保证预期的材料胶凝效果。影响时效的主要因素除混凝土性能和材料适应性外,关键是气候环境,实际控制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技术方案适应不同环境,最终满足质量控制要求。

  而控制混凝土时效的技术手段就是采用外加剂来实现。混凝土实际供应中通常遇到诸多情况:现场监理要求混凝土浇注时从出厂时计不超过120分钟,实际客观因素有可能导致无效执行。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两个小时后肯定会有什么质量问题,由于运用外加剂从技术方面完全可以做到8—10多个小时的拌合物恒定质量而不影响混凝土后期胶凝硬化质量。现场监理能否发挥真正质量控制,个人建议标准工作必须适应不同结构,浇注难度重新确定混凝土坍落度值和恒定值,恒定时间。对材料质量的有必要重新标准概定,从技术方面改变混凝土设计方案,确保浇注结构质量。

  除技术上改变商品混凝土拌合物的持续时间恒定值外,环境条件,大气温度的变化也是持续恒定值必须控制的关键,从经验总结看,夏季气温高且早晚温差大,《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界定了常温与冬季。从技术措施方面基本都能按标准控制执行,但由于控制细节有人为和经验因素,温差技术控制、材料加温控制,标准性试验与非标准性环境呈现出的非对应关系。

  混凝土温度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入模温度不低于5℃,而现场监理及施工认为温度越高越有保证,要求供应方入模温度控制在16℃以上。其实不然,如模温度越高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反而不利,会增加混凝土体积内部的水化高温,导致混凝土裂缝。对于小体积结构高于16℃,在我国华北地区如果不采取保温措施,并不能保证冻害问题。夏季的恒时质量通常是采用高效减水、泵送、缓凝复合外加剂,达到控制效果。

  另外,由于许多结构钢筋混凝土,布筋相当严密,粗集料超过20㎜,坍落度低于220㎜,浇注非常困难。而图纸设计要求通常是140——160㎜。通过本人与现场监理交流得知,监理关心的焦点是现场坍落度越小,理论上水灰比越小。譬如结构设计坍落度140——160㎜,从技术上完全可以不改变水灰比的原则下,提高外加剂掺量使拌合物坍落度达到200——220㎜,完全不影响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浇注成型后,需要时间、温度、水份、矿物反应共同形成强度质量,四者缺一不可。国家标准规定:7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28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15%。技术知深人士提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最终强度评定应该延长至90天。混凝土强度质量是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决定这一基本性能的基础在于技术设计,材料品质的稳定性,另外在拌合物整个形成过程中的控制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浇注工艺与成型后的养护措施,持续时间是决定混凝土强度质量的关键,浇注操作工艺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完美形成的关键。

  混凝土与其他产品一样本身有着损坏质量耐久性的因素。目前发现加以控制的有绿离子含量、碱含量,混凝土裂缝等。

[Page]

  质量基础控制

  质量基础控制是每一个投资者必须重视的首要工作,如果这步工作没有做好,哪怕你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用最大的标幅挂满所有厂区、办公室、所有工作服、甚至员工的餐桌碗筷上也无济于事。充其量就是亡羊补牢,增加成本。所谓质量基础控制就是:投资者建厂的每一个步骤,均需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作为控制的重要因素,在设计时加以控制。譬如原材料仓库,材料搬运,投料。产品形成过程的质量因素控制,出厂质量检验控制,运输质量因素控制,产品交付施工工艺,质量技术跟踪监督支持控制等。

  原材料仓库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遗憾的是许多投资者包括总工程师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简单的忽略给企业质量带来诸多的质量隐患,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多年来的质量工作经验总结,投资者在预留砂石存储空间时,不仅要考虑能够存储多少,必须满足原材料先进先出的质量管理控制制度。先进先出管理制度是所有商品生产企业都采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库存管理制度,不同的是商品混凝土先进先出的原材料管理制度是控制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环节。因为其他产品材料先进先出是为了控制库存倾于合理,材料在品质有效期内使用。混凝土砂石恰恰相反,在不受露天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时间越长其含水率越稳定,但不适于无限期。所有经历过商混质量工作的人应该知道,商品混凝土系属半成品物,主要的质量性能体现在拌合物流动性和拈聚能力。经过数十年观察总结,真正由于技术和其他材料影响这一性能的基率并不大,90%以上的时候是由于砂石含水率不稳定直接引起的。非常简单的讲,控制了砂石的含水率,除设备计量误差,技术修整外,商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质量已经得到完全控制。控制砂石喊水率是不可替代控制措施,这一基础环节控制不当,一旦留入生产环节,即使有足够的技术,质量精英,其结果都是产品质量不合格或不稳定,生产控制成本隐形增加。要有效的控制砂石含水率就必须利用先进先出原材料管理制度,实现这一措施的资源条件就是在于投资者对材料储存规划。当前许多个人企业确实不具备这一条件,投资者必须投入原规划储存量两倍的库存用地,作为轮换存储的空间,这是质量有效控制管理必须的。非常简单地讲,所有分类库存空间不能一次全都用完,并留出进出通道,同类材料分区域存储,建立材料领取制度。严格禁止砂石料随到随用,确保商品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稳定。

  在场地建设方面应该注意,库存地面要有良好排水条件,库存下面预留引水通道,库存外围排水畅通。既要保证砂石能够集中清理干净,又要保证砂石泌水均匀。

  生产设备安装方面不仅要考虑设备方便操作,应该把有利与产品质量控制设施同步进行。如果设备安装不利于产品质量的行为控制,严格说该设备就不合格。设备供应商应该帮助投资者有利于质量检测控制硬件环境。现在所有设备上基本都配备了有线监视系统,但受到光线强弱等环境限制,效果很不理想。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优秀设备供应商有义务引导投资者,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弥补该设备缺乏智能控制的因素,确保该设备生产产品的质量。

  提高设备的智能控制可以避免因原材料仓库紧张带来的管理困扰,并且可以在当前的材料储存方式下满足产品质量。属于一次性质量控制投入,一次性投入少侧几十万,多侧上百万元,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资金方面增加相当大的压力。智能化控制虽然可以删减许多控制程序、仓库用地、人力资源,但存在着设备性能非稳定因素的质量风险。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

  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管理根据设备智能化程度,决定操作监控人员数量、技能要求。在该环节我们过去存在致命性的错误认识,尽管国际质量体系对这些环节已经做出比较详细程序控制,实际实施时仍就是习惯性的工作方法。主要是制度普遍笼统并且相当独立,缺乏前后程序之间整体的连续性。具体体现在缺乏基础规划建设管理,伤失质量管理基础。岗位职责笼统独立,过于强调岗位之内的责任,缺乏岗位作业指导。整个流程中各个部门岗位职责仅限于该部门之内的形象责任,普遍存在该部门的质量管理空白。质量部门超权限,低能用,伤失质量监督检查功能。生产过程将质量技术合二为一,明显不利于质量控制,本来应该在前面多个流程中加以控制的质量因素没有加以控制,已经造成了质量隐患却将整个责任专嫁于质量部门承担责任,质量人员被动的无条件地对不合格品进行修复工作。过去有人开玩笑说,商品混凝土公司的质检部门就好象大街上的警察,在你负责的区域内一旦发生命案,警察没有预先看住歹徒,不论是警察发现还是其他拔打110而至,首先不是追捕罪犯,第一时间将犯罪行为归咎于当班警察。商混质量部门为什么会较为普遍的伤失监督检查的功能?又是谁篡夺质检部门的权利又将质量部门贬之为质量替罪的奴隶?问题出之于三:一是技术与质量的岗位职责混淆不清,要求质量人员全能化。二是对质量部门的管理功能认识不足,我们过去要求质量人员承担各个环节的具体控制责任而没有赋予监督检查的权利。三是对人员资源的配置不合理。质量部门本属于企业内部的执法管理部门,直属总经理或主管经理领导。决策者配置该部门人员时一定要谨慎考虑,赋予绝对权利,人员素质必须了解本企业产品的质量特性。我们一直建议质量人员并不适合具体的技术、质量控制工作,他们的岗位职责就是对原才料、产品的进行质量检验放行。具体的控制行为应该由关联环节的操作人员负责监控其产品质量的波动实施操作控制行为,技术部门负责必要时的技术控制行为。

  为了方便理解,从企业部门管理划分:原材料部门、技术实验部门、生产控制部门、质量部门、运输部门。从生产控制流程划分:业务,将客户对产品的技术,质量相关要求反馈给本企业技术质量部门和主管经理。1.业务,2.技术,3材料,4.试验,5.设备,6.操作,7.技术控制,8.质量检验,9.产品出厂。各个部门在对应流程环节,都有相应质量控制因素,在各个控制流程中,各个部门均有各自的质量控制因素,及不同的质量含义。在企业岗位职责里面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控制行为,最终由质量部门检验其控制的合格性。

  我们通过原材料储存质量控制优化管理,设备安装质量监控检测优化管理,企业基本形成了设备理论生产能力,决策者即将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是区别于设备运行而同时存在软件运行系统,投资者必须注意到:‘设备随着开始使用折旧趋于缩值,而有效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随着运行不断升值’。可以认为,企业场地,原材料储存,设备是企业的有价资产,而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侧是企业的无价之宝。但在另一个企业不一定就是,也并非不能。不论任何环境,我们特别建议投资者建立企业质量全员责任制的管理运行体系。这样可以避免事不关己,高高在上的态度,不仅是直接因素的关联责任,还必须考虑到间接因素的关联责任。另一方面既要避免国际质量体系过于强调责任界定及程序文件控制,而缺乏不同行业影响质量因素的关联行为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应该细化到涉及质量因素的具体岗位,具体控制行为人的指导内容,将质量关联岗位的工作行为细化并规范管理。建议避免过于部门功能化责任制,缺乏整体质量关联管理意识。

  体系建设管理。各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必须根据该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制定什么样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一旦形成,企业决策者必须根据制度要求配置各个部门的人力资源以及办公设施。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必须避免形式化以及门面效应。

  体系建设要求确保满足‘基础管理’的前提下,按部门,按流程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是遵循有章管理的法则,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包括奖惩制度,所有管理人员、员工违反了管理规定就按对应的条款处罚,符合奖励行为的就按奖惩制度对应的条款进行奖励。只有这样企业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员工心目中树立较好的信誉,哪怕是有人领到了大小罚单,也要尽量要做到当事人口服心服,我们有的管理者习惯于紧急会议,紧急告示,将当事人公之于众,目的是要做到杀一儆百,结果是搞得人心惶惶,不到数月,人员来来去去循环不断,企业的管理水平却没有提高。包括管理人员有一定的流动性虽说正常,如果过于频繁流动就证明我们的管理决策确实有问题。优秀的决策者应该有一只稳定的管理队伍,员工有稳定的心态。企业管理不能总以紧急会议采取亡羊补牢的办法,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们的管理体系建设的到位,管理制度不透明,随意性迹象非常突出。

  管理体系的建设应该突出两个方面:“所有部门,人员服务于生产;所有与质量控制行为关联的部门,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质量控制管理”。企业在生产正式运行前,应该完成比较成熟的管理运行体系,包括管理领导班子的建设。重要岗位人员需求必须得到满足并具备相应的岗位能力。

  此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是不可忽略的管理工具,投资者千万不要认为此举是没有利益的投入。我们将管理体系、制度、岗位职责看作是对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硬性规定,那么企业的个性品牌文化就是向员工有意无意地灌输企业的管理思想,引导每一个员工从心灵上成为企业的一分子。企业文化与管理体系一样,同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有的决策者认为员工素质低,只有重罚才有记性。事实上不否认素质低的现象,正因为这样才需要去完善管理,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灌输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的价值观以及自身的岗位价值。绝不亚于重奖制度,有人说,重奖之下出勇夫。对于企业员工来说,重奖可能过多的是利益动机为目的,并不能激发控制管理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激发员工的岗位创造力为目的,并不是需要那些按规定自动完成任务的机器,优秀的企业家一定会以企业文化让员工感到决策者的亲和力,更加凝聚员工精神力量。

  业务环节与质量关联的控制行为。

  在充分满足基础管理条件的业务部门,在制度建立时应该包含该部门关联的质量控制因素。主要涉及客户对产品的技术工艺质量要求。与客户签订合同内容的副本与合同内容有关联的部门要求至少一份合同副本:主管经理,用于合同管理评审。合同评审是针对客户要求与企业情况进行能力评估,包括材料、设备、操作控制、技术能力、产品质量、运输、等等,评估本企业完成该合同的综合能力,对力量比较薄弱或容易出现意外的环节是否采取预备措施,最终评价完成该合同对企业的盈利影响。

[Page]

二、原材料管理环节与质量控制的关联行为。

  具备基础管理条件的前提下,客户合同通过评审后,首先是原材料部门进入材料准备储存阶段。主要是材料厂家选择,材料品质,运输距离是否影响企业的合同供应。

  商品混凝土材料除砂、石主要骨料外,其品质一般均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因为砂石骨料国家标准对级配、含泥量、绿离子含量,碱含量等作了明确规定。对于重要材料仓储环境条件也有规范要求,主要是基于混凝土强度质量管理,对于直接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导致质量非稳定的关键因素—含水率,缺乏基础管理规范,都是根据实际材料当时含水率计算。连续生产时可以通过技术措施调整非均匀含水误差,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但在雨雪天、夏季多雨复杂气候时尽量避免频繁的调整带来的劳命伤财。由于实际生产时就平常储存材料含水情况,远超于允许范围,实际调整时远远大于预期值,另外由于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因素,此方案的控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我们建议露天库存有必要对材料加以覆盖,避免原材料因雨雪和多雨季节导致含水不稳定,给技术质量控制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对于已加盖顶蓬的储存场地,我们也建议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库存管理制度,建立库存领料制度是控制商品混凝拌合物土出厂质量稳定的核心关键管理。

  材料部门的岗位职责应根据仓储条件、设备的智能控制能力、等确定其承担的质量控制行为。不仅要承担材料进厂的验收工作,重点是对材料储存的管理工作。来料存放在什么位置,生产时根据任务,技术要求领取什么位置的材料,作为重点工作落实到人。

三、投料环节与质量控制的关联行为。

  商品混凝土的投料管理涉及人员并不多,控制程序并不复杂,但属于质量有效控制的关键环节。正是因为涉及人员少,控制简单,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即使有人提出了该环节随意性行为对商品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影响的关键性,也只是零时口头告知应该控制的行为,既没有纳入程序控制,岗位职责对质量控制更是空白。不同的企业对投料环节的人员所属部门管理也不同,不论属于哪一个部门,该部门在该环节必须承担质量控制行为。在岗位职责里面质量控制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关键性控制。即使在材料储存环节出了问题,也是完全可以实施选择性质量控制行为,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在设备缺乏自动检测功能的企业,投资者必须高度重视该环节对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性。过去我们习惯性的将投料环节的重大责任转嫁给质量部门,完全是经理人犯的错误,质量部门成为替罪羊,质检人员负责产品修复,产品没有唯一检验合格性。

  该环节的岗位责任,不能仅限于完成生产任务为目的,任何环节的生产行为控制产品质量均属最终目的。如果仅仅是保证完成生产任务,应该控制的质量因素没有加以控制或者是留到最后环节来集中处理,很可能就谈不上什么管理。该环节的工作行为除保证完成生产下达的数量指标外,保证质量是最基本、重中之重本能职责。岗位职责必须包括影响产品质量形成的关联因素的责任,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建议将该环节的质量控制行为的有效性,作为岗位人员加薪和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有效性就是指每次投料的级配是否均匀,含水是否基本稳定。正常情况下,出机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波动幅度、拌合物的和易性就能充分证明该环节控制行为的工作质量。我们特别建议投资者,在环节不论有多大的困难,都必须克服,采取措施控制该环节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控制不严或不能长期坚持,设备智能控制又有限的情况下,在下一个流程环节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均属得不偿失。

四、操作控制环节与质量控制的关联行为。

  在车间操作控制流程环节,车间操作控制是产品形成过程中质量控制关键之一,设备方面必须满足产品的工艺要求之外,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技巧。必须了解企业产品在生产环节必须得到控制的含义,保证质量因素在生产环节中得到有效控制,是该环节岗位职责最基本的实际控制行为。我们过去普遍只存在操作设备安全责任制,国际质量体系中,程序控制规定产品配方录入时由技术核对,质量审核责任制形成,实际上就是总工程师负责制。另一方面,企业人员配置又是技术、质量二合一,加上材料库存管理质量控制环节,投料质量控制环节的松散管理,而操作无责任现象,给企业造成产品成本隐形增加,质量控制滞后无力。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不仅是负责监视设备安全的责任,必须监视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产品设备正常运行,操作产品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主要判断运行中的产品质量状态,并主动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产品质量控制行为。只要我们在前面两个环节按质量要求采取了控制,具备操作技能的操作人员完全可以监视控制产品质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技术调整。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全有义务使其该岗位责任人,不仅要具备设备操作技能,必须对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含义有所了解,让责任人掌握如何控制产品质量的技能,只有具备设备操作能力和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才能承担设备操作岗位的职责。

  该环节的岗位责任制,应该明确负责设备运行监视责任,安全责任,主要的目的监视产品质量波动状态,控制设备运行的产品质量为目的。岗位职责除具备设备操作行为的指导内容外,必须包含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指导内容,对设备运行生产的产品质量承担责任,并建议将设备故障率与产品质量控制的综合效果作为岗位责任人加薪和评价的主要依据。

  另一方面该环节急需解决技术协调与权限的制度问题,技术、质量控制方面。过去企业决策者习惯任命总工程师技术质量全面管,一把抓。一些有关技术质量的基本常识从不主动与关联部面沟通,往往因为人员配置不足,管不过来,抓不彻底。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缺乏库存控制管理和投料控制管理的两个关键环节,操作人员既没有控制权限,带来的技术、质量控制的信息滞后问题以及技术质量二合一缺乏质量唯一验证的问题。缺乏实质性的质量控制行为,过多的质量修复工作造成生产进度缓慢、质量非稳定性、控制管理成本增加等现象,管理者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实质性的控制行为。该环节我们不建议增加过多的技术质量人员,有条件的最好是重点从材料库存管理和投料管理,另一方面增加设备自动检测装置。控制权限应该由操作人员负责监视直接采取控制行为,争取控制的主动性和争取时间,避免错过最佳控制机会。(很多时候实际控制中,因为操作人员没有控制产品质量的权限,发现质量波动后将信息传递给技术质量控制人员,由技术质量控制人员进行分析后再发出操作控制行为的指令。通常情况下譬如夏季商品混凝土生产每盘次搅拌时间是35秒,控制信息经过发现、传递、分析判断、再发出操作控制指令。即使有责任心的操作员及时转换为手动控制,影响生产进度、增加质量控制成本是必然的。事实上即使操作人员发现质量波动情况并将信息传递给技术质量控制人员,操作人员可以任其设备常规运行,不采取特别措施。因为在现行普遍存在的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管理的情况下,只要传递了质量问题信息后,没有其他责任需要承担。)该环节建议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完善监督审核制度,设备操作,技术,质量各负其责,相互监督制约。岗位职责必须包括操作控制行为,技术当事人的审核行为,质量当事人员的监督检查行为。

[Page]

  迄今我们相信有多少人在探索,讨论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管理,许多企业仍然没有可行的管理方案。讨论的焦点仅限于质量部门的本身,无非仍是在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处罚手段方面下工夫。无论怎么讨论始终是把所有质量问题看成是质量部门的全部责任。忽略质量关联部门的重要因素,缺乏对部门功能与质量控制的关系,缺乏基础性管理,缺乏企业实际需要的管理体系,技术、质量力量薄弱也是一个方面。本文的目的就是主张企业重点抓好材料仓库建设、库存质量控制的制度管理,这是非常的关键。以较少的人员实现控制目的,降低生产控制成本,是每一个企业都企望的。只要第一个基础管理到位了,投料环节就可以减少非常大工作量,否则就需要增加成数倍的工作量。只要这两个基础管理到位,在产品生产控制时,严格执行产品技术配方的材料用量,这里我们可以继续坚持操作人员负责将产品配方的数据输入设备控制系统,技术人员负责对输入数据进行核对,现场实际需要的修改,质量人员负责见证审核,对该生产配方实行操作、技术、质量三方签字。严格执行商品混凝土开盘鉴定制度,操作,技术质量三方对该配方搅拌的拌合物进行检测验证,作为操作控制的依据。除设备计量原因和胶凝材料,外加剂材料的品质稳定性外,足以排除了影响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的关键因素。即使没有技术或质量人员一直在生产车间一直坚守,即使只有操作人员单独搅拌的混凝土拌合物,其质量也不会出现多大的变化,最起码的保证产品质量基本稳定,减少控制人员,避免产品成本隐形增加。

五、产品技术与质量控制行为。

  商品混凝土产品的技术不不存在诸如电子产品技术涉及的专利及产权问题,主要质量决定性材料(水泥)均执行国际标准,其他掺合料、外加剂一般执行国家标准,技术部门主要是对该材料在标准中出现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验证。因为技术配方均按照国家试验标准、规范、提供的公式和计算参数,对任何人来说,该材料的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最终的强度质量也是可以预知的。但企业往往面临来至多个厂家材料,不同厂家提供的同类材料超出标准系数不一定相同,包括其他材料的质量状态。因此,技术配方对材料的用量也不一定相同。

  技术工程师就是在满足标准及规范的前提下利用高于标准的富余系数,使技术配方既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及规范的要求既控制合理的成本。通过对非标准性材料按照标准及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搭配,使之与标准基本一致,进行非标准因素控制使其与标准要求一致,确保产品配方充分满足标准的各项性能指标。商品混凝土技术部门由于每一项工作基本上都有标准及规范,操作程序作为指导,关键的是技术人员对标准、规范的理解。对产品技术配方的理论水平和对各种材料经验,因为技术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一,提高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技术试验是在标准化环境下完成的,实际上有许多非标准化的因素在质量形成过程中有作不可忽略管理冲击。这种现象延生到企业之外诸多环境方面,缺乏基础性管理更不能以标准化来解释技术和质量相关的问题。具体的质量现象导致的原因不同,有可能是材料管理因素、也有可能是操作控制因素、也有可能是材料非稳定因素、也有可能是设备故障因素等等。在企业内部技术当事人要求具备善于抓住瞬间即逝的现象的能力,并具备快速分析导致该现象原因的能力,包括涉及企业之外诸多因素导致的质量现象,都需要拿出合理的质量修复方案。企业保证足够的技术人员配置,形成强大的技术力量,确保技术资源的稳定。因为技术水平不仅是满足企业产品需求,周到的技术服务可以赢得客户的信赖。企业获得技术资源并做到技术人员的稳定,不断提高技术力量的水平,是企业的生命基础。

  在制度管理,岗位职责方面,建议正确区别对待技术,质量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同的性质和功能,科学完善岗位职责管理。加强技术信息企业局域网管理,普及局域网络信息的运用,有利于随时的进行生产技术数据制监控,有利于随时发现,及时纠正控制。另一方面避免技术数据录入的错误,提高技术信息数据传送的速度。

六、质量监督检查与控制行为的性质。

  质量管理部门也是问题集中突出,管理薄弱,管理不当等,也有决策领导因素,也有自身的因素。问题大致有三:决策者对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职能及部门功能定位不准确。技术工程师一把抓,全面管。质量人员缺乏真正的领导管理人员,部门人员本身的理论水平与职业经验等等。

  企业决策者对质量部门准确的功能定位相当重要,在一些大型公司质量经理直属于总经理领导,部门人员应该在中层以上。在小型企业里面一般是科室,部门。但不论是质量经理还是质量科长,都应该由总经理领导。职能方面,质量部门就是在企业内部从事质量监督执法部门,并不是参与具体的控制行为。企业方面必须赋予质检部门绝对的权利,尤其是对各个流程、环节控制行为处罚权,对控制责任部门限定整改的权。质量部门是代表整个企业行使质量控制行为监督检查的执法部门,是对企业质量体系控制行为控制有效性的唯一验证。对企业完成整个流程的产品,依据检验标准或检验程序对产品进行唯一合格性验证。如果质量部门需要承担 “控制过程中”的全部行为责任,如果仍然继续坚持这一做法,最好的办法就将材料部门、技术部门、投料人员、生产操作控制、包括运输过程。都归纳质量部门统一管理,要是这样,质量部门的负责人就是生产经理了,只有这样,质量部门才有理由承担整个控制流程的全部控制行为责任。也许有人真会这么做,不管怎么样,只要产品质量在各个流程得到有效的控制为目的。管理也需要创新,符合科学管理的理念,问题是生产全面管理包括技术质量必须精通,这样的人才在我们一直认为简单的行业中真正有多少?因为过去我们不仅是认为这个行业非常简单,还有职业低微的一面。不论行业主观部门、协会怎么看这个行业的发展,当前存在总体管理薄弱,技术能力参差不齐,质量配置空虚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至始至终认为:简单的行为管理广泛关系到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简单也有科学严散之处,简单的过程控制不能忽略和随便。呼吁国家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帮助企业提供管理资源,引导企业管理体系控制的有效性,既满足企业管理部门具备各部门功能,同时做到质量控制因素存在的环节,具体行为相互联系,贯穿统一。必要时,提供行业整体管理规范,帮助这些缺乏经验的投资者,从一开始就走上科学管理的道路。

  质量部门的资源要求。质量岗位领导者要求不亚于技术工程师的水平,不仅是要懂得运用标准,规范。还要求必须熟悉各种材料 品质差异对产品技术的影响关系,具备分析质量现象形成的原因及技术修复后可靠性的能力、质量问题出现的控制环节。质量组成人员同样要求不亚于业务熟练试验员,熟悉各种材料非合格合格状态的差异,不合格材料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具体程度,及时准确判断导致生产过程中不合格产品原因,熟悉质量标准对产品合格检验的含义等。

  任何部门必须要具备相应管理制度,质量部门也不例外。不同的是质量部门的管理制度除必须遵守的制度、应尽职责之外,还包含了质量检查工具与行使权利的双重性条款。在行使质量检查时有可能涉及上层领导的关联行为,对产品不合格原因控制环节责任人及领导人的处罚规定在关联部门制度中必须及其透明。这一点非常重要,确保质量部门的权威性,是坚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基础。

  质量部门是产品合格检验的唯一合法性,企业对外供应产品时,承担唯一合格性检验的完全责任,但不适用于概念的抽象检验以及超过质量规定时效的情形,既不适用于缺乏关联环节行为控制的情形。对于商品混凝土质量检验制度,故不主张概念抽象检验,尽管我们强烈主张搞好前面的基础管理,只是流程控制的基本要素,但没有保证设备运行过程中、其他非可视材料以及非可预知的因素,就一定正常。所以在检验行为以及检验程序制度方面根本不可松懈,建议投资者不要削减质检人员,仍然需要坚持其他企业那样,“出厂检验确保100%”。由于运输装备的特殊性,限制了检验行为的有效性,我们建议管理者继续完善质量部门的检验制度,检验方法,加强关联部门的控制管理。之外,有的企业虽然在基础管理方面同样不到位,但在控制环节中有的行为是可以采纳的。应该从产品出机的可视效果和局域网络信息两方面优化管理,做到时时监控。规定监控过程中,对无效控制行为和影响质量控制的其他行为,给予警告的性质和极限,对监控信息的可信措施,对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关联环节责任人,不同情节的处罚规定都是急需完善的。

[Page]

七、质量验证的行为责任。

  产品出厂检验是商品混凝土出厂时对拌合物综合性能的唯一合格性检验,唯一合格性检验的可信度,一是取决于质量管理制度科学性,二取决于岗位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态度,三是取决于检测配套设施。在该环节就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得不多罗嗦几句,前面主要强调基础管理与体系建设,岗位责任的具体管理,如果这些都具备了,没有相当素质人员运行操作,在好的基础投资管理及制度建设管理,根本不可能自动运行生效。主管领导与具体责任人对该岗位业务素质,实际经验与理论水平等综合素质是保证基础建设得到预期回报、控制体系有效运行关键。质量部门的所有成员均承担着与质量控制有关的监督检查和处罚责任,承担着企业质量生命保护者的责任。据我多年的经历,很多时候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远满足不了部门的职能要求。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真正精通质量业务的管理人员并不多见;人员配备不足;决策者配置人员时忽略了质量部门的管理功能,而认为是质量控制就是负责各个环节中具体操作的行为的责任。普遍存在部门领导人水平低于技术工程师的水平,部门人员结构水平普遍低于技术部门人员的水平。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如果要坚持这样管理,包括材料部门、设备操作控制、技术等统一由质量部门安排,指定具体人员负责具体操作控制行为。很可能没有办法的最好办法要么,将这些部门的人力资源统一纳入质量部门安排,要么大量增加质量部门人员负责过程行为控制,全部削减其他部门所以人员。即使我们在基础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管理都符合企业质量管理要求,这样做的结果即使绝大多数情况下,避免了质量问题的出现,很可能医生会看别人的病却看不了自己身上的病 。本文前面以经讲到了产品合格性缺乏唯一合法性验证,在我们企业内部就是缺乏唯一的质量可信赖验证。应该避免产品控制责任人给自己操作控制的产品进行合格验证放行,导致产品失去合格性验证行为,造成产品质量缺乏合格信赖。必须注意到质量人员有没有正确理解质量标准的能力,有没有区分合格与非合格品的能力,从管理者出发不能因为缺乏专业人员而简便行事。有必要对岗位人员进行上岗考核,加强业务能力培训等。包括任何部门的岗位责任人,如果本身就不具备岗位业务能力,要求承担责任是不实际的。

  产品质量能否合格是质量关联环节控制行为的结果,到产品出厂时质量最终确认的行为,只能验证出既定的质量事实合格与不合格,根本也不可能通过最终质量验证改变已经形成的质量事实。从性质与部门功能方面,对产品质量出厂放行以外,之前的任何质量问题只承担监督检查处罚权力,没有承担质量控制过程的行为责任义务。正确理解质量形成过程的控制行为责任与质量出厂最终验证关系,正确区分他们之间功能与职责,才能有利于过程的行为控制管理,充分发挥质量部门的功能权限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

八、产品质量最终验证与监督验证。

  质量部门虽然是产品质量合格性验证的唯一性行为,即使是可信的,但由于商品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很多时候会因为时间因素,材料品质等影响,即使当时验证确实合乎质量要求,到拌合物浇注时就出现不合格。为了便于企业更好更有效地控制质量,提高技术控制管理,除质量部门主体负责验证行为外,必要得到关联控制行为责任人的共同见证,基于此,我们建议实行多方验证制度,形成质量验证与关联监督验证制度,相互制约,确保质量验证的可靠性。

  质量验证可分两步进行,作为拌合物实物质量控制验证时,由控制环节关联人员共同确认,只有在所有关联人员一致认同以此实物的质量状态作为控制标本,能够满足质量规定要求时才有效。其验证依据可以单独形成专项验证文件记录,所有关联人员签字最终形成。也可以在控制程序规定,出据《开盘鉴定》时,必须所有关联责任人员一致认同以此实物的质量状态作为控制标本,能够满足质量规定要求时,质量人员才可以签定《开盘鉴定》结论,责任关联人员共同确认签字生效。由于《开盘鉴定》是面对客户,过去建设主管部门对《开盘鉴定》文件签字有标准规定及规范要求,但实际起到控制的意义并不大。要向客户阐明《开盘鉴定》是企业质量管理控制行为程序形成,通过关联责任人共同验证并认真确认后的质量结论,是可以信赖的。

  商品混凝土出厂时有必要得到至少第二方认可验证。本文提及商品混凝土质量“复杂的特殊性”逐渐在基础管理,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主体之外环节显现出来。出厂时关联责任人除质量人员主体外,运输司机必须承担有可能造成质量相关因素的责任。因为该环节主要是有可能出现超出供应方案预期的单位时间,导致到达目的地时混凝土超出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范围,使其不合格。不同于其他运输任务只要确保数量而对时间视其运输途中具体情况酌情考虑,商品混凝土的运输责任既要保证出厂数量,运输途中尽量提前到达是很重要的。司机应该知晓企业产品对时间迫切性,对于到达目的地后有可能因为各种延时及途中不可避免的因素致使延时预计超出产品技术,质量控制超出单位时间之外。岗位职责必要明确司机承担与质量有关部门、人员的信息告知义务,做到安全且在预计的时间之前到达目的地。建议参与商品混凝土运输的司机,企业主管部门应该让他们认识到商品混凝土运输工作中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识,有作不同与一般货物运输的特殊性。

  除必须注意的职业安全外,部门领导必须引导他们全力为企业产品服务,同时既是面向客户服务,同时对该环境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加以控制,这是基本的岗位职责。建议我们改变过去只讲任务,不管质量管理态度。建议本车次产品出厂验证时运输司机必须参与验证确认,对本车次质量结论有不同意见时,有权向质量放行人员或相关部门领导提出意见,并要求妥善解决。必须避免过去,除技术,质量部门外,所有其他人员涉及质量控制因素经常以“我不是搞技术的,我不是管质量的,不懂技术,不懂质量”进行推诿。

  这说明两个问题,要么是你根本就不适合这个岗位,要么就是决策管理有问题。

九、客户质量服务。

  本文一再强调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特殊性,就是因为影响质量最终性能的因素,不只是基础管理,提高技术水平,过程控制,加强质量验证监督与质量部门接受关联人员监督的管理控制行为,这只是一部分。此外,产品供应者应该向客户提供书面的产品性能介绍,内容必须包括产品性能、浇注工艺要求中必须注意的事项以及浇注成型后的养护措施、对混凝土最终质量形成的影响。对浇注过程中有可能不适应的环境现象,质量责任的所属性质、相应责任承担所属对象。必要是应该协助客户,提供技术支持。

[Page]

十、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管理方面忽略的积极因素,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比生硬的管理制度更灵活,更能让人接受。运用企业文化的方式,既是对外宣传企业的管理理念的一部分,也是企业各部门交流的园地。

  可以通过企业文化部门举办岗位技术能手比赛,岗位技术论文,有关领导发表管理论坛。有助于企业提高岗位控制水平,培养岗位人才,发现人才的好方法。举办安全知识竞赛,质量知识竞赛,比起我们天天讲质量,日日讲安全更容易接受。

十一、小结。

  本文介绍到这里,从建设初期的硬件基础管理作为基本条件,各个环节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控制责任人所属对象,过去管理中普遍忽略的因素,以点到为止方式(因为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引起相关主管部门和投资者的注意,引导这些企业统一规范管理,而不是要批评某一个对象),但有些问题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了交叉叙述,意思是在交叉之处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间仓促,本文存在诸多非完整性,尽量在在本专栏下以其他专题加以完善。必须强调的是,本文涉及的内容只属于因管理不当被忽略因素以及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并不具备所有管理功能,相关企业阅读本文必须注意实用性,结合具体环境进行 “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完善。本文并没有包含行业质量管理的所有内容,作者尽量争取时间以《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补充》形式进行后补。

申  明

  凡采用本文涉及关键环节控制管理的企业,个人对理解不肯定时,建议咨询本文作者,否则不承担因采用本文关键内容理解不同而进行完善后带来的管理后果。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9: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