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专门研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
位于西丽塘朗山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华威建材公司,昨日正式动工兴建厂房。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邹国营告诉记者,一期两条生产线12月份上马后,一年可“吃”掉80万吨的垃圾,相当于这个垃圾受纳场年接收垃圾量的60%以上。此举谱写了深圳市乃至广东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新篇章。
据了解,深圳市此前建筑垃圾多是简单填埋,现有多个较大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其中塘朗山余泥渣土受纳场原来规划设计可用8年左右,但是随着城中村改造和市政道路建设改造的力度加大,实际用了4年就基本饱和了,去年就开始告急。塘朗山余泥渣土受纳场负责人粗略地算了一下,一天1300车,平均一个月就能垒起10万~13万立方米的小山头。面对受纳场“爆棚”问题,他们很焦急,为保证受纳场的正常运转,不得不申请扩容。
市城管局分析认为,深圳土地有限,建筑垃圾80%以上是废混凝土、废砖、废砂浆等建筑材料,完全可以循环利用。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利用率已达60%~90%,而我市不足5%。建筑垃圾作为我市建筑业的第二资源,大有可为。于是他们多方联系,引进了华威建材有限公司。
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日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塘朗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同意由深圳市华威建材有限公司投资和运营。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在我市其他的建筑垃圾填埋场投资建设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时机要选在塘朗山项目建成并成功运营后,建设标准要高于塘朗山项目。
邹国营告诉记者,该公司一开始就以“全国示范”高标准进行建设,除设备本身低噪音、扬尘少外,厂房建成全封闭式,防止粉尘污染,同时建设除尘系统,不让灰尘飞到空中;外围堆土种植绿化带,防尘吸噪;工厂自建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收利用,实现污水零排放。
他说,工厂主要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筑用砖、工业用砖和水泥制品,实现了建筑垃圾的减量、再生的资源化利用,一期工程计划12月初试产。成功后将再建两条生产线,届时不仅可吃掉当年的建筑垃圾,还可逐步消化原来送来的堆在这里的建筑垃圾,削平垃圾山。
相关链接
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综合利用建筑垃圾
今年3月,时任市政协委员、市建设局局长的李平提交了一份近6000字的提案——《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结合深圳实际,提出了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的十大举措。
据统计,我市2005年建筑垃圾产出总量为410万立方米(600万吨),平均每天1.13万立方米(1.7万吨)。预计“十一五”期间,新建建筑面积每年将以2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每年的旧城改造将达500万平方米,按照垃圾平均产出量折算(每新建1万平方米,就产出建筑垃圾500~600吨;每拆除旧楼1万平方米,就产出建筑垃圾近万吨),我市每年产出建筑垃圾约近千万吨,而且全市20年来的建筑垃圾总存量约有6000万吨。按照国际测算法,每万吨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场土地1亩,我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填埋占地面积就要上千亩,处理20年来的存量建筑垃圾需占用土地6000亩。显然这是我市的土地资源不能承受的。
提案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十项建议措施:一是高度重视,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加大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三是坚持“三级利用”,实行“四化管理”。“三级利用”要以“低级利用”为重点,积极开展“中级利用”,有选择地开展“高级利用”。“四化管理”包括强化建筑垃圾“减量化”管理,加强并推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研究和实践,实行“无害化”处理,推进建筑垃圾利用“产业化”。四是从设计开始控制建筑垃圾。五是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六是加快研究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和利用技术。七是积极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的示范。八是尽快制订相关法规。要尽快制订深圳市促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九是明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归口管理部门。十是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