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十四五”时期要提升四种能力保障国家水安全

和讯网 · 2021-09-09 17:09

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水利事业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情况。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对水利发展擘画了新蓝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赋予了水利发展的新期待。保障国家水安全,“十四五”时期要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提升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的四种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水利系统,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围绕保障防洪安全,守护江河安澜的发展环境。水利部门坚决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大江大河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总库容8983亿立方米,修建了各类河流堤防43万公里,开辟了98处国家蓄滞洪区,占容积达到1067亿立方米。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成为暴雨洪水来临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张“王牌”。

围绕保障饮水安全,解决农村吃水的历史难题。“十三五”期间,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提升,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1095万人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十三五”期间,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从82%和76%提高到88%和83%。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农田灌溉的坚实基础。经过大规模水利建设,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4亿亩发展到2020年的10.37亿亩。“十三五”期间,节水灌溉面积从4.7亿亩增长到5.7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6提高到0.565。在占全国耕地面积54%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水利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完善集约优化的配置体系。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一方面,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规划建设南水北调等一批大型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初步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另一方面,坚持节水优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2020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57.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2.9立方米,分别比2015年下降28.0%和39.6%。我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全球20%的人口用水,创造了世界17%的经济总量。

围绕保障生态安全,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生命。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推动人水和谐共生。全国31个省份全部建立了河长湖长制,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湖长达到120余万名,河湖面貌明显改善。实施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永定河、大清河、滹沱河、子牙河等多年断流河道实现全线贯通。实施水量统一管理与调度,黄河连续22年不断流,黑河下游东居延海连续17年不干涸,塔里木河重现生机。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2年的63.5%提高到2020年的88.9%。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十三五”期间,水土流失面积从282.8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69.3万平方公里。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当前正处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起点上。“十四五”时期水利保障国家水安全要提升四种能力,重点有四项重大举措:立足于水资源空间均衡,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构建完善“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多元保障”的国家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遵循洪水发生的规律、演进的规律,以流域为单元,构建完善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以河流湖泊生态系统质量的提升、稳定性的提升为核心,加强水源涵养,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施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系统,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实施路径,全面加强算据、算法、算力建设,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


编辑:梁爱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