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徐工联姻“月朦胧,鸟朦胧”
徐工与凯雷的并购重组,像一部肥皂剧:双方去年10月份签订的“婚约”,迟至今日,由于拿不到商务部的批文而无法终局。
凯雷并购徐工的故事一波三折。6月,工程机械行业另一龙头企业———三一重工(600031.SH)———执行总裁向文波通过其博客发炮,力阻并购,引发了一场大争论。7月,商务部牵头举行听证会。当下,外界看法已趋一致:凯雷与徐工渐行渐远。
记者获悉,徐工与凯雷柔性分手之后,双方早已交恶的三一重工几无可能“插足”,另一家被业界认为是“最佳并购人选”的中联重科(000157.SZ),正与徐工谈笑甚欢。
中联、徐工的光阴故事
“中联刚刚公布的2006年半年报业绩为每股0.5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3%,是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分析认为,你们是并购徐工的最佳人选。中联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一位长江证券研究员向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发难”。
这是发生在8月2日中联重科应各大机构要求召开的首次投资者见面会上的戏剧性一幕。此时,平素温雅内敛的詹纯新意外地直抒胸臆:“我承认中联是徐工很好的合作伙伴,而且我们也有很深的渊源。”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中联重科母体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对工程机械行业所有企业,包括行业老大徐工,有着技术输出的功能。“徐工第一台压路机、起重机的技术是我院提供的。即使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上世纪80年代,双方还合作开发了两个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160吨全路面起重机和稀浆封层摊铺机,我们合作一直很好。”詹纯新告诉记者。
1982年,詹纯新———这位科研出身的企业掌门人———曾在徐工技术服务过半年。
今年3月,徐工集团核心企业徐工重型机械公司总经理张玉纯带队参观中联重科,邀请时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詹纯新从北京直接飞赴徐州访问徐工,詹纯新承诺忙完公司改制后去徐工故地重游。
7月23日-24日,詹纯新率领公司精英造访徐工,徐工董事长王民带队殷情款待。
正是此次双方高层的对接,给了外界对于处在风口浪尖的徐工并购案更多的猜测:中联、徐工这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国企双子星座正在酝酿并购?
徐工的事自己解决
7月17日-19日,商务部召集所有与徐工并购案相关的单位(不含外资),分批征询了对并购案的意见。
记者了解到,中联方面发表了三点意见:首先,国资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是由政府提出来的,而且政府还出台了鼓励企业引进外资,并要求国企加快改革,如今在时隔三年之后再来讨论是非,脱离当时的背景,不合时宜;其次,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到相当水平,国家应该支持包括徐工在内的民族品牌;最后,国企领导人应该是最维护企业、维护国家利益的人,因为其国有产权代表的“帽子”是国家给的。
“中联和我都参加了商务部的听证会,但中联的态度似乎是支持徐工被卖掉。”8月2日,向文波———听证会上为数不多的反方代表———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直言。
对此,詹纯新发表三点看法:“第一,凯雷能否收购徐工绝对是政府说了算,项目一定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第二,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前提下,徐工的事情由徐工自己的人说了算;第三,中联和徐工两家企业有很深的渊源。”
詹纯新认为,徐工两万名员工和不同的企业文化将是并购方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中联并购同样是国企的浦沅机械、湖南机床厂时做到了平稳,从目前的效果来看也相当不错,明年中联完成技改后,将形成相当大的规模。
徐工网站称,徐工和中联都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企业,双方在企业改革、产品发展、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协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此前,双方在起重机和泵车等产品上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双方共同进步,实现了合作共赢,也促进了行业的进步。
“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们两家还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这是徐工集团在中联高层拜访交流后的官方结论。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