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及分类
依据国家标准GB8075-87,外加剂的定义为:混凝土外加剂是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放,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为四类:
①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②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③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④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粘结剂和碱-骨粉反应抑制剂等。
混凝土外加剂也称为外掺剂或附加剂。它是指除组成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或混合材料之外,另行加入的材料,即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的用以改善混凝土各种性能的化学物质。混凝土外加剂原料构成以化工原料为主,属于化工产品,技术含量高,可谓混凝土组成中的“味粉”。如以普通混凝土为例,除在拌制混凝土是使用的胶结料水泥、粗骨料石子、砂子和水或混合材料(粉煤灰、硅粉等)之外,另行加入其他化学物质,称为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在拌制混凝土时,随同其他材料同时加入,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略长一些。
混凝土掺加外加剂,是与建筑工业的飞速发展和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分不开的。如近十年来,在建筑工业中相继出现了滑模、大模板、压入成型、泵送混凝土、喷混凝土、真空吸水混凝土等新工艺;在混凝土的供应上出现了商品混凝土、集中搅拌等方法;在结构类型上出现了高层、超高层、大跨度、薄壳、折板、剪力墙体系、框架轻板体系、盒子结构、装配结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框筒体系等等。这些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诸如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可塑性、密实性、抗渗性、抗冻性、快硬、缓凝、高强、早强、超早强、耐酸、耐碱、耐热、隔音、保温、轻质、防水、防辐射、水下浇筑水离析和无振捣浇筑及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抗侵蚀等方面性能。过去使用的一般混凝土已不能满足要求,现在只要增加适当的外加剂,不;仅能改善混凝土的拌合物及其硬化过程中或硬化以后的性能,还能改善混凝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同时还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掺入适当的外加剂后,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变的发问下,可节约10%~20%的水泥;在配制高强或超高强的混凝土是,1d龄期的混凝土强度可提高100%~200%;对要求蒸汽养护的混凝土,可减免蒸汽养护;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等。
采用外国剂是混凝土生产工艺的一大发展,目前国外对外加剂使用已占非常可观的比重,有些国家已将外国剂看成是混凝土中除水泥、砂、石和水之外的第五种材料,如日本及北欧各国已在全部混凝土中掺加外剂,前苏联、美国及澳大利亚的外加剂混凝土占全部混凝土总量的60%。我国研究和使用外加剂已有50年的历史,外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目前年生产能力约150万吨左右,外加剂混凝土占混凝土总量为30%左右,尤其在铁道、港口、水工、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正广泛推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如下:
按化学成分分类:
(1)减水剂:它具有增大混凝土流动性,改善和易性等特点。如木质素磺酸钙、糖蜜等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型减水剂、引气型减水剂等。
(2)早强剂: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缩短养护时间。如氯化钙、氯化钠等普通早强剂。
(3)抗冻剂:可降低混凝土的冻结温度,促进混凝土在零度以下强度的增长。如氯化钠、尿素、碳酸钾、氨水等。
(4)速凝剂:加速水泥的水化反应,促使混凝土迅速凝结和硬化。如:铝氧熟料、水玻璃溶液及铝酸钠等。
(5)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降低水化热。如酒石酸,石膏、酒石钾钠等。
(6)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引入大量均匀封闭的微小气泡,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及耐久性。如松香酸钠、烷基磺酸钠、脂肪醇等。
(7)消泡剂(又称去泡剂):它可抑制或消除混凝土过多的有害气泡,如有机硅、磷酸脂、聚氧乙烯等。
(8)膨胀剂: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通过体积膨胀补偿混凝土收缩,并限制条件下出现适宜的自应力。如:明矾石、石膏、氧化钙、氧化镁等。
(9)防水剂:可增加混凝土密实性,提高抗渗性,对水泥有一定的促凝作用且提高强度。如氟硅酸盐、粉煤灰、硅藻土、沥青乳液、松香。
(10)密实剂:可在混凝土形成胶状的悬浮颗粒,堵塞混凝土内毛细通道,提高密实性。如:三乙醇胺等。
此外,还有耐蚀剂、钢筋阻锈剂、防辐射剂、泵送剂、碱骨料反应抑制剂等外加剂。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