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06年展望
2005年,我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进一步抑制,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加强,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进入了较高经济增长、较低价格上涨的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理想的发展阶段之一。
当前,在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的时候,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某些部门出现了生产能力的过剩现象。数据显示,钢铁、水泥、电解铝、纺织等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价格下降的现象。二是对外贸易不平衡状况加剧,负面影响值得注意。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上升,预计2005年顺差金额将接近1000亿美元。外贸活跃对于促进国内经济活跃会起到积极作用,问题是在外贸活跃的同时,要做好外贸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才能真正发挥外贸的积极作用,把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下去。三是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困难加大。近两年在中央各项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的作用下,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加快。但是2005年以来,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一方面以粮食为龙头的农产品价格持续小幅下降,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下降;而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却明显上涨。
总的来看,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基本稳定,国民经济在2006年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GDP增长率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上。2006年的关键在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为此,应采取如下对策。
第一,既要防止反弹,又要防止出现过度回落,重点是防止投资反弹
目前值得注意的可能形成反弹的因素主要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持续明显高于下游产品,对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地方投资上项目的积极性依然很高,地方项目投资在增长幅度和数量占比方面都大大超过了中央项目投资,而且还存在着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新开工项目数量和数额的增长都在明显加快,而且呈继续加速之势。
目前值得注意的可能造成增长过度回落的因素主要是某些部门的产品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特别是某些上游产业部门虽然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信号,但仍有大量项目在建,会在今后几年形成进一步的产能过剩。10月底行业统计数据显示,电解铝行业125家生产企业中已有39家停产,55家净亏损;1900多个水泥企业处于亏损和微利局面,上半年行业利润下降77%;今年钢产量将达3.32亿吨,产大于需;汽车、平板玻璃、化纤甚至包括电力等行业也隐含着此类风险。此外,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增长过多依赖出口增长等,也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始执行的第一年,特别是在目前新开工项目已明显增加的情况下,要重点防止各地盲目上项目,防止出现反弹。
第二,正确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重点是大力促进消费需求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为了进一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推进城市化进程,我国经济增长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投资主导型增长模式。但是另一方面,不断攀升的投资率使投资与消费这一基本经济结构关系的矛盾日益凸显。
解决投资与消费的矛盾,不是简单地压缩投资数量,而是应该在宏观经济的增量上做文章。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明年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明年国家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控制新开工项目的同时,仍将在优化投资结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同时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一些扩大消费的措施,诸如减轻普通居民住房及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停止对小排量汽车使用限制等等有望出台。这些举措将会进一步“烧旺”消费市场,增强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
具体而言,一要不断提高各阶层居民的收入水平,扭转多年来居民收入增长低于总体经济增长水平的状况,同时要注意扭转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二要将改革初期为了尽快促进经济增长而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指导原则逐步过渡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来,在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和谐,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三要深化改革,特别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等。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切实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从制度上、政策上保障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四要积极有效地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在当前总体消费受居民收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的情况下,要发挥税收政策促进总体消费的作用。在财政支出,特别是国债资金的使用上要更多地投向农村,更多地投向社会保障,更多地投向社会公益事业,更多地投向转移支付。
第三,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重点是适时适度进行政策调整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平稳增长时期,在2006年的宏观调控工作中应该注意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根据形势变化逐步进行政策调整和深化的过程。一方面,目前经济的平稳增长说明前一阶段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合理的、有成效的,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继续发扬成绩,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宏观经济运行不断出现需要及时解决的新的矛盾和问题,也需要适时适度进行政策调整,以增强各项调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2006年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明年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迈出有力的一步。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