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粉煤灰英雄有用武之地
长的传输带发出隆隆的滚动声,一袋袋封存好的水泥被均匀地运到远处的站台,工人们正在那里忙着码堆搭垛。这是11月初记者在阜矿集团建材总厂天厦水泥厂采访时看到的场面。工人老王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这些水泥中有1/3原料来自热电厂的炉渣和煤矸石发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废料在这里变成了原料。”
在阜新市,如今众多水泥、制砖等建材企业都像“天厦”一样纷纷擎起循环经济大旗,迈出了向高效益、低消耗、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步伐。据介绍,建材行业是阜新市的一大支柱产业,每年实现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而其中建材企业综合利用废弃资源所产生的效益接近建材行业年产值的1/3。
龙头企业的“循环经”
鹰山水泥和第一煤矸石砖厂是阜新建材行业中两家龙头企业。阜新第一煤矸石砖厂年产标准砖6000万块,完全以煤矸石为原料制砖。该厂负责人介绍,砖厂自1993年正式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标准砖4亿多块,节约土地近千亩。目前,该厂正积极利用现有新设备,扩建厂房,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空心砖,在建筑节能和保温方面做文章。
阜新市鹰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原是一家国有企业,自去年改制后越发显露生机,逐渐走上了循环、节约发展之路。经过对原有水泥生产线实施在线技术改造,水泥年产量达50万吨,其中利用炉渣和粉煤灰等废弃资源做原料近20万吨。现在,公司已注入巨资建设年产1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目前水泥粉磨系统和包装系统已投入试生产,整个工程将于明年年末竣工。
据统计,阜新市130多家水泥、制砖企业每年生产水泥100万吨,标准砖11亿块。当地相关部门测算,这些企业用煤矸石、炉渣和粉煤灰等废弃资源做原料进行生产,减轻了环境污染,节约大量土地,一年少“吃掉”土地1500多亩。
完善链条在“补链”
阜新市建材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经验,就是大力推行“补链”战略,通过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不断实现从煤电产业向建材业的“链式跃升”。
阜新煤矸石热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煤灰。为“吃干榨尽”这些粉煤灰废料,电厂进行“补链”,积极延伸下游产业,专门建起了自己的下游企业———合力粉煤灰砖厂,利用废弃产品粉煤灰和矿区低热值煤矸石烧结制砖。如今在该厂内一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业已形成:煤矸石通过燃烧产生粉煤灰,粉煤灰再用于生产标准砖,实现了互为市场、综合利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多赢”。现在,合力砖厂每年吃掉粉煤灰和煤矸石共计6万多吨,生产标准砖1500多万块。该厂明年将通过扩建、并购的方式扩大粉煤灰和煤矸石的利用规模,使标准砖生产量达到5000万块。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广厦建材厂是一家以空集料空心砌块为主产品的中韩合资企业,原料主要为自燃煤矸石、粉煤灰和炉渣,年生产能力10万立方米。这是该县通过“补链招商”引进的一大项目成果。阜新市近年来招商引资过程中,有意识地完善区域内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关注产业间发展的“链接性”,通过“绿色招商”、“生态招商”、“补链招商”,努力引进具有“补链”作用的项目,拉长产业链和物质循环链,实现“工业链”向“生态链”的转变。目前,该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条从煤、电、化工产业到建材业的上下游产品关联的生态工业链,进一步推动当地建材行业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静脉企业”也风光
废旧资源再利用企业一向被人们称为“静脉企业”,是实现循环经济整体联动的重要一环。阜新市的“双利”和“振鑫”是专门将废旧塑料和粉煤灰转化为建筑材料,生产上下水井盖、井框和井篦产品的“静脉企业”。两家企业的产品不仅环保,美化城市环境,帮助减少“白色污染”,而且前景广阔,市场供不应求。
走进阜新市振鑫聚塑复合材料厂的生产车间,灼人的热浪迎面扑来,工人们忙着粉碎废旧塑料,混合原料,打压定型。从塑料粉碎到一套井盖产品成型,整个流程仅需40分钟。目前该企业年生产能力为1万套井盖产品,总重量为1000多吨,其中需要废旧塑料和粉煤灰各500吨。由于属于环保产品,而且性能优于铁和水泥制品,备受客户青睐,订单不断,目前产品已销往大连、营口等地市场。
同样,位于细河区的阜新市双利聚化复合材料厂,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年产井盖、井框、井箅和树箅能力达到7000多套,每年“吃掉”废旧塑料和粉煤灰近万吨。目前产品已实现零库存。
经过几年的努力,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已植根于阜新建材行业的众多企业之中,不少企业已出现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能耗、物耗不断降低的可喜现象。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