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燕评点凝石:创新不是“换包装”

2005-09-09 00:00

    又近中秋。据报载,国家有关部门最近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月饼价格、质量、包装以及搭售等行为的公告,月饼包装的国家标准也即将出台。这对于规范月饼市场行为,制止天价月饼等不良现象,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啻是一个福音。

    月饼本是一种传统的时令商品,但近几年,有人借亲情和团圆为幌子,对月饼不仅在包装上大作“创新”文章,对“馅”的内容更是“大手笔炒作”,简直到了登峰造极、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创新不是“换包装”,创新也不是“炒概念”。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德[1]当初提出创新的原意,是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他认为创新就是“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可见,创新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同时又是一种商业过程,具有技术和商业的双重属性。随着创新理论的不断完善,英国学者戴维·萨沃斯[2]将技术创新定义为“将新技术应用于某一实际目的,或现有技术为某一实际目的的新应用”。根据这一定义,技术创新就不仅包括了产业革命中的重大技术突破,如飞机、汽车的应用及电脑的普及,也包括了其他小的技术革新,像拉链的发明、圆珠笔的面世等。所以,创新是以其多样性为特征的。

    近来,有些媒体宣传报道了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凝石”,称其为一种能够取代水泥并有望终结混凝土时代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是一项开辟了仿地成岩制备胶凝材料的国际首创性的前沿新领域,整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恕笔者才疏学浅,既不懂水泥和混凝土,更不懂“仿地成岩”理论和“凝石”技术,因此,自然无法直接从学术和技术的角度,对上述重大发明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做出准确的评判。

    不过从《技术史》中,我了解到:“不确定性是一切形式创新的共同特征。创新中的新颖性程度越高,其结果的不确定性程度也越高”,而且“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比达到技术目标的不确定性更大。”事实上,每一项工业发明或创新从起步到成熟之间的时间间隔都不会太短,如:荧光灯为79年,摘棉机为53年,拉链为27年,电视为22年,喷气式发动机为14年,雷达为13年,小小的圆珠笔也历时6年之久。的确,进入信息时代后,创新过程中也出现了像比尔·盖茨这样的电脑奇才和他领军的微软公司这样快速成长的公司,还有适用于高科技产品的摩尔定律。但无论创新的成果是大还是小、花费的时间是长还是短,它们都遵循一条规律,即任何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发明或技术创新成果,最后检验其是否成功的标准,惟有通过工程实践,由市场和顾客(用户)说了算,并要在其寿命周期内,经受住相关考验。这与古人“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道理是相通的。

    有感于此和国家制止天价月饼的举措,笔者建议:对有关“凝石”能够“取代水泥并有望终结混凝土时代”的结论,不宜下得太早和追风爆炒。

    参考文献:
    [1]梁小民著《寓言中的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2]特雷弗·I·威廉斯主编《技术史》第6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沙燕(2005年8月26~27日草于苦笋斋)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13: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