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建设的探讨

2005-04-29 00:00
    摘  要: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的建设是城市市政道路养护维修中的重要一环,文章以在建的新港基地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为例,详细论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建设中选址、设备选型、设备配套、安全生产及环保等环节的注意事项以及统筹规划。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搅拌站;设备选型;配套设备;经济安全运行;环保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的建设是城市市政道路养护维修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的规划、选址、加热方式的选择,拌和设备的选型、配套设备、安全生产和环保等。如何建设合理高效的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提高拌和质量、减少消耗及降低成本,达到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场地选址及建设
    沥青拌和设备因其自身特点,对场地的要求应从经济、便利、安全生产及环保等方面统筹考虑。

    (1) 场地应选择地势稍高,周围环境干爽的地点。因为原材料的含水量对沥青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拌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含水量高,烘干时间长,燃油消耗大,生产能力下降,生产成本增加。以西安筑路LB1000 型沥青混凝土搅拌楼为例,沙石料含水率降低3% ,每生产1 t 成品料可减少燃油3L。新港基地地势低洼,易积水,故在场地建设时,应重视排水管线的建设和干料棚的建设,对排水能力和干料棚的容量应有充分的估算,避免因持续特大降雨,使设备遭遇灭顶之灾。

    (2) 地质状况。拌和站为大型机械设备,自重和材料的质量非常大,设备各机构如给料机、干燥筒、拌合楼工作中都处在振动状态,故地质要求坚硬,能有效防止地面沉降。而新港回填土方量较大,地面基础松软,在拌和站建设中其地基及周边基础应特别处理。另外拌和站为振动体,应有防共振方面措施,避免波及危害周边建筑物。

    (3) 场地应选择交通便捷的地点。拌和站需要运输大量的原材料和成品拌和料,要从降低成本和利于施工进行考虑。新港基地毗邻新港沙石料码头,原材料供应充分,运输便捷;基地紧邻二环线,交通运输畅通。

    (4) 施工中应考虑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温度。沥青混凝土由拌和站运至施工现场,随着运距的增加,其温度会逐渐降低,影响路面施工质量。市政拌和站是服务市政处所辖道路的养护维修的。新港拌和站沥青混凝土运至各工地的时间应不会超过45min,应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在低温天气应做好混凝土的遮盖保温) 。

    (5) 环保因素。沥青拌和站要远离住宅和人口稠密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沥青拌和站距离居住区越来越近。无论从近期还是远景,拌和站的环保要求都应尤为严格,降低粉尘、噪音和有害气体排放,加大环保投入,如建设封闭干料棚,干料棚内采取喷雾降尘;围墙周围栽植树木,这是沥青拌和站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6) 依地势确定建站方案。地势包括等高平面和不等高平面。对于新港基地不等高平面,可分为3层:上层和两侧为运输专用道路,中层为料场、油灌区,上层的原材料和沥青可利用自重方便卸到中层;下层放置拌和机,中层料、油经输送带、铲车和管道方便地转送到拌合机中。通过利用地势合理布局,可为顺利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2、拌和设备的选择
    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的选择是综合对比诸多因素的过程:生产能力、能耗、燃油种类、电控化程度,设备的技术参数、环保措施、维修、售后服务、技术培训、生产工艺、国产化水平及系统间的协动工艺等诸多方面,应多角度分析、比较,主要考虑生产厂家、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的先进性、经济性及环保等因素。

    (1) 生产厂家。国外产品的技术性能较为先进,在生产能力、质量、节能、环保及自动化控制等方面有优势,但价格较高且维修件和售后服务不及时。如安曼、意大利玛连尼及德国边宁霍夫的产品。
    全国生产设备也部分引进国外产品的技术和标准,由于关键部件和关键系统的技术性能不够成熟,易出故障,设备的稳定性欠佳,但价格较低。

    国外品牌的国内合资产品,其关键系统和部件采用国外总成,整套系统引进,一些结构件在国内生产,技术标准同国外产品同步,技术稳定性有保证;在国内有生产基地,也相应有了配件、维修件的储备,在售后维修方面应及时一些,因此应首选此类设备。如,百莱玛公司的德基产品,西安筑路与边宁霍夫合作生产的H 型产品。

    (2) 型号与生产能力的选择。应根据施工规模及技术要求来选型。在低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工作中或小工程量路面修补工作中,多选用移动式小吨位沥青混凝土拌和机,一般技术标准低、工艺落后、生产品种单一以及先进技术应用少,多为100t/h以下产品;城市道路的建设维修多使用综合作业的固定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高等级公路多使用综合作业的半固定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后两类产品多为100t/h以上产品[1]

    从技术要求来说,城市道路对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要求将越来越高,相应选择生产设备的技术要求更高。如,百莱玛公司开发出具有SMA 木质素纤维吹送技术的德基产品,而先进技术在小吨位的设备上应用得较少。设备的生产能力首先应能满足施工需求,同时要有前瞻性。结合我处新港基地建设的实际,这项工程是支撑我处长期发展、长期受益的德政工程,这体现在量的超前发展,更重要体现在质的超前发展;市场在于培育引导,先进施工工艺、先进材料的应用在于倡导。综合以上因素,建议应选择生产能力在100~120 t/ h的1500 型设备。

    (3) 除尘设备。目前,大型沥青拌和站多采用二级除尘:一级旋风除尘,二级布袋除尘,林格曼黑度小于二级,满足国家环保要求;国外设备在引风机和有效过滤面积方面领先,过滤效果好,如玛连尼设备的林格曼黑度达到一级。

    3、经济运行
    燃料的多元化、物流的自动化及控制系统高度集成,这些都是有利降低生产成本,达到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燃料的消耗是沥青混凝土生产成本中的重要构成,节能降耗是达到经济运行的重要途径。

    (1) 以表1 为例,含水率降低4%,生产每吨沥青混凝土可节约3.6L柴油,折合人民币11.6元;另含水率高会直接降低生产能力,含水率从3 %升至7 %,生产能力由100t降至60t。所以,原材料的含水率应尽可能低,原材料采购时应选择干燥天气持续时间长时购进,沙石应存放在大型干料棚中,避免雨淋。
1西安筑路LB1000 型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参数分析
 干燥筒出料温度t/℃  干燥筒生产能力  成品料生产能力  冷沙石料含水量/(%) 燃油消耗量/(L·t-1)
燃油热值e/(kJ·kg-1) 

 

 116

100 

 3

 6.3

 

 160

 84

 80

 5

8.1 

 43250

 

 66

60 

9.9 

 

注:环境温度15 ℃,海拔高度为海平面,混合料残余含水量≤0.5%。

    (2) 燃油的选择,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飞涨,轻质油的价格涨幅更大,故改用重油已成为各燃烧器厂家攻关的重点,在燃油的过滤、加热、高压雾化、助燃及喷咀自洁等方面技术日臻成熟,但设备运行时日常维护要求严格;而燃烧热值轻重油基本相当,重油价格要降低40 % ,所以经济效益明显。

    沥青拌和站主要由冷骨料供给系统、烘干加热系统、热骨料提升机、骨料筛分及储料计量装置、石粉供给及计量装置、沥青供给系统、搅拌器、成品料存储仓、除尘设备以及控制系统等组成,非常庞大,控制系统要求高度集成,才能实现各机构间的高效稳定协同动作,人员才能高效精干,物流才能自动化,保养维护周期才能长,方可经济运行[2]

    4、配套设备
    沥青拌和站的配套设备应根据拌和机的生产能力来配置,具体配套应包括油罐、导热油炉、电子衡、配电房、装载机以及试验、化验仪器等。油罐及导热油炉、地中衡、配套机械等设备的数量和规格,应根据设计生产能力来测算。

    100t/h的拌和机通常配备4个50t油罐,一个30万大卡导热油炉,一台50t地中衡,50型装载机两台,柴油罐两个,设备总装功率多为350kW左右,以设备额定功率及系数核算出功率配电。

    5、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应包括:设备的安全防护和人员的安全防护两个方面。

    (1) 设备的安全防护。大型沥青拌和楼多位于旷野开阔地带,设备相对较高,又为钢结构,易遭雷击,防雷措施应完备可靠。由于拌和楼控制元件多、分布广及形式多样,而地面某些部位集电形成高电位,反馈至某些元器件上,而形成相对其它元器件的电位差,进而击穿这些元器件,应做等电位连接和安全防护。

    (2) 人员安全防护。严格操作规程,标准化作业;多用自动,少用手动;强化设备定期检测、检修;人员交接应技术交底,严格交接规程,并完备应急预案,安全处置意外事故。采取科学手段,严格规章,降低安全成本,实现安全运行。

    6、综合微机化管理
    综合微机化管理不仅包括操作室的全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拌和站全面电脑管理。现代化拌和站应加强标准化建设,应包括材料检验、材料出入库、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质量控制、成品料出厂检验、设备的经济核算及财务管理,建设微机内部网络,实现远程监控,推行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建立高效工作秩序[3]

    总之,沥青拌和站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全面、复杂的工程,需综合各方面因素,结合自身特点,选好设备,建成一个经济、科学及高效的现代化沥青混凝土搅拌站。
 
    〔参考文献〕
    [1]田流。现代高等级路面机械[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冯忠绪。混凝土搅拌理论与设备[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韩才林。 筑养路机械新技术[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