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邵俊:在数字经济的道路上,和时间做朋友
如果说十年前还需要解释数字经济是什么,那么如今大多数人都能对这个话题说上几句,尤其是在杭州。
在这里,5G、AI、云计算、区块链,一个个高频词汇传递着“数字”热度;在这里,刷脸支付、在线会议、无人驾驶,一个个生活场景演绎着“数字”故事;在这里,未来工厂、产业大脑、智慧城市,一个个创新应用跃动着“数字”力量。
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与应用,数字经济从抽象变得具体。这四个字,早已从技术、产业渗透到城市、生活,成为杭州的一部分。
自然,这也是一个绕不开的年度词语。回望2021年,杭州数字经济可圈可点。
2月,杭州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4月,浙江首套基于硬切片的地市级5G电力虚拟专网落地杭州;6月,阿里巴巴云计算数据中心经开园区举行开服仪式;9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院”正式揭牌,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院入驻临平区;11月,杭州市发布2021年第一批智能网联车辆开发测试道路……这些,都构筑起一座城市的数字竞争力。
根据赛迪顾问9月发布的“2021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杭州位列第五,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稳居数字经济一线。
榜单背后,更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市经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市数字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4457.07亿元,幅度达22.1%。
钱塘江畔,数字澎湃。作为全国数字经济“领跑者”,杭州在厚植数字优势、做强数字产业的同时,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制造,激活发展动能。
今年,杭州持续做强信息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万亿级产业集群。
持之以恒的耕耘,锻造了杭州数字经济“硬实力”。今年1-11月,数字经济相关产业中,信息软件、数字内容、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分别达10865.37亿元、9199.92亿元、4805.95亿元,增幅分别为17.8%、21.3%、23.3%。
数字产业能级持续提升的同时,杭州工业互联网、5G等“新基建”加速建设,无人驾驶等数字应用持续涌现,“未来工厂”建设有序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掀起新的高潮。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数字时代翻涌而来,杭州数字经济阔步向前。
01:讲述人:邵俊
在数字经济的道路上,和时间做朋友
杭州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水泥网创始人邵俊
位于杭州滨江区的杭州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建材产业互联网运营商,不仅承担着国家工信部“水泥指数CEMPI”的发布,而且是国家发改委全国建材价格监测中心。
在提供基础建材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信息服务、软件开发等服务的同时,该企业利用大数据、5G等数字技术,为水泥等建材行业提供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数字经济领域代表企业,中建科技深耕其中二十多年。数字化改革浪潮之下,中建科技又承担起建设建材产业大脑的任务,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赋能产业转型。
2021年,对中建科技来说是怎样的一年?作为探索者、实践者,如何看待数字经济的发展?以下,是邵俊的自述:
今年,我们经历了几件大事,包括今年3月与港交所QME(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共同推进水泥现货品种正式上线交易、为郑州商品交易所提供水泥期货整体调研运营方案以及接收工信部下发的数字化新课题等。另外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建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
所以,相比于以往,今年我更忙了。全国各地跑,大概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都在路上。
“忙”的一个内在原因,我觉得是大家对数字经济的认识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以前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概念,似乎跟日常生活生产距离很远,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数字化改革是必然的趋势。省里把建设建材产业大脑的课题交给我们,是因为我们在水泥建材行业数字化道路上奔跑了二十多年,有很深的沉淀积累。
我们是做软件起家的,当时是为了解决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后来发现行业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于是做了产业大数据;现在着手做建材产业大脑,是为了解决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问题。
如今,我们两个主要板块是以“行业指数”为核心的产业大数据平台和数字工厂服务。可以说,我们的发展路径与浙江省部署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不谋而合了——用大数据赋能产业,用数字技术赋能工厂。
在公司展厅的数据大屏里,可以看到各类产业数据,包括动态的“水泥指数”以及全国各地的水泥实时交易价格、生产量、库位情况等,这些数据都是我们公司最核心的资产。
像“水泥指数”,是我们受国家工信部委托而研发、运营,它综合了全国1500多家水泥生产企业的动态数据,也是水泥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指数。
这个数据有什么用?它能准确、直观反映中国水泥行业的价格走势和行业景气变化。这对水泥及上下游企业采购招标、结算、定价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参考。
试想,对年水泥用量上亿吨的轨道交通建设来说,价格小波动带来的预决算变化是百亿元级的。它们需要一个更公允、更符合市场实际行情的第三方数据作参考。而“水泥指数”,就担当着这个角色。
因此,我们虽小,但立足杭州,干着全中国、全世界的数字水泥事业。
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推动水泥企业的数字化提升。我去全国各地的水泥厂交流沟通、当专家顾问。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我们就得主动去推广,很多数字化问题都要依靠强沟通,不然没办法推进。
就拿中国建材集团西南水泥来说,在我们的数字化赋能下,企业整个生产运行效率提高了很多,还实现了出入厂物流环节的无人化智能化。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其实,水泥行业的数字化改造会遇到很多挑战,这个行业偏传统,企业内部存在较大认识分歧,很难找到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融合的切入点。
有挑战的地方就有机遇,我们相信未来水泥工业领域也可以出现“黑灯工厂”。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我们只要去拥抱变革、拥抱创新、拥抱新机会,抓住数字化的黄金增长点。
所以,我们肯定会坚守赛道,在数字化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之前我们在这里守了二十多年,有情怀、有能力、有责任去做得更好。当然,我们也不会局限于基础建材,未来还会渗透到以基础工业为主的大宗材料等领域。
我们看到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无限可期,因为享受过数字赋能带来的红利,就再也退不回去了。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会继续和时间做朋友。
02:记者讲
坚守与创新,构筑更高的数字“护城河”
对浙江中建网络董事长邵俊来说,今年似乎有点“走红”的意味——来企业参观学习的来访者多了,而且,很多是非水泥建材行业的。
为此,企业专门装修了展厅,安装了高清屏幕,试图用跳动的数据和图标为来访者解释:我们是谁,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建网络在水泥建材行业早已是响当当的名字,尤其是旗下的中国水泥网,在业内举足轻重。
邵俊说,前面20多年走来很“寂寞”,总被嘲笑“水泥有什么好玩的”,但现在回过头去看,正是这么多年持之以恒的耕耘,才有今天别人眼里的望尘莫及。尤其是一家TO B的企业,只有真正给行业以及企业创造价值,才能活下来。
中建网络的故事,是杭州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种映射。城市金名片的光环之下,更多的是相信与坚持,在数字经济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下构筑更高的“护城河”。
近日,杭州发布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为这座城市构架出一个更壮阔的未来。相信,沿着这个方向一路前行,时间自然会给杭州一个答案。
03:专家讲
杭州数字经济迎来了二次攀登新挑战
杭州市经信局数字经济处处长 黄左彦:
杭州作为中国软件名城,在许多细分领域都涌现出优秀的企业和品牌。虽然浙江不是水泥大省,但并不妨碍这里诞生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平台。从侧面来看,这也说明了杭州数字经济发展拥有创新活力和良好生态。
近年的杭州实践,已经证明了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我们通过理念、技术的创新以及核心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优势。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杭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力、创新创业的主阵地,以及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
当前,全国城市数字经济竞争日渐激烈,杭州数字经济迎来了二次攀登的新挑战。杭州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数字经济,继续擦亮这张城市金名片。
最新发布的杭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一城五地七新”做了全面部署。最核心,就是继续打造数字核心产业、赋能传统产业,为不断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贡献杭州力量。
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 吴勇:
之于杭州,数字经济的核心就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杭州数字产业化优势明显,这里聚集了海康威视、大华、新华三等一批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有突出影响力的数字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数字人才在杭落户,带来了前沿技术的应用。更值得一提的是,杭州是一座非常开放的城市,政府在扶持产业发展的同时,把城市治理作为一个应用场景开放给企业,大大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 今年是数字化改革元年,浙江正在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产业大脑就是通过产业数据的汇聚,赋能产业发展。未来工厂建设,就是进一步推动产业数字化。近年,杭州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力度很大,这些,都是杭州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编辑:梁爱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