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宏观经济展望

2006/01/11 00:00 来源:

......

    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总体向好。国内环境将继续改善,煤电油运的供求矛盾将逐步缓 解;从基本面来看,目前宏观经济前期投资的产能逐步形成实际生产能力,供给层面的瓶颈约束在减弱,整个经济的内在推动力量比较强劲;从国际环境看,虽然高油价会带来不利影响,但这轮油价上涨并没有导致世界经济的萧条,美、日、欧经济增长稳健,为我国经济发展也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前几年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陆续投产,国内支持经济增长的供给能力更加宽松,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但是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最近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特别是在许多工业品市场上)有加大的趋势。2005年中期以后,钢材、水泥、电解铝等价格开始走低,钢材价格最大跌幅达每吨1000元左右,主要是因为产能集中释放、供过于求的矛盾显现,导致行业库存增加、价格大幅回落、利润下降。下面将从一些代表性的行业来展望2006年的经济。

煤炭行业:价格将彻底市场化 供求基本平衡

    煤炭行业的高速发展势头在2005年下半年回落,长期发展趋势仍然值得看好。预计2006年煤炭行业呈现供需总体平衡的良性发展态势,结构性矛盾难以根本解决。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大涨大跌的可能性较小。煤炭行业有望继续产销两旺,景气度增长趋缓,总体上升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2006年我国电力需求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中火力发电量增长率分别为13.26%、12.93%,对电煤总的需求为10.8亿吨、12.1亿吨,同比上年分别增加1.2亿吨、1.3亿吨,增长幅度为12.22%、11.98%。

    随着国家对钢铁、水泥等高耗煤行业投资热的宏观调控,这些行业的煤炭需求高速增长、供给紧张的局面相比前两年紧张程度大为减弱,不排除甚至某个短期内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钢铁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增长率有望从2004年的20%,下降到2005年的12%、2006年的9%,建材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增长率有望从2004年的15%,下降到2005年的8%、2006年的7%,2005年钢铁行业新增煤炭消费需求增加2560万吨,建材行业新增煤炭消费需求增加2670万吨。化工及其他国内行业消费煤炭的比重较小,需求较为稳定。2006年煤炭消费将进一步集中,电力、钢铁、石油加工、水泥、化学原料五大行业用煤比重将达到79.8%,其中电力(火电)用煤比重继续稳步增加,将达到50.5%,增长贡献高达57.5%,电力用煤依然是煤炭需求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由于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国家对煤炭的出口实行严格的配额制,预计2006中国煤炭出口8000万吨,与2004、2005年持平。预计2005年中国煤炭总需求为21.4亿吨,同比增长9.9%;2006年煤炭总需求23.4亿吨,同比增长9.6%。

    2006年有望实现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我国的煤炭价格自1992年放开以来一直实行双轨制,电煤市场一直处于“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双重价格体系之下。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计划煤,占煤炭总产量的60%;其余40%的煤炭价格则趋于市场化。而我国的电力价格却一直按照政府指导价执行,被称作“计划电”。为此,政府一直在谋求对现行煤炭交易方式进行改革。据悉,在12月12日召开的“2006年全国煤炭订货会领导小组征求意见会”上,有关官员表示,煤炭价格将在本次煤炭订货会上彻底实现市场化,政府将不再干预。这将意味着,目前中国惟一保留下来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订货模式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由此带来的铁路运输和电力价格的变革也更加引人瞩目。

    据媒体报道,发改委价格司一位官员制订了一份关于召开2006年煤炭订货会初步的意见,向与会人士口头通报后征求意见。发改委的核心意见如下:一、坚持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方向,真正落实企业协商定价自主权,总的原则是在保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交易价格,国家不再干预。二、煤炭、电力企业应顾全大局,理性对待价格分歧,合理确定价格目标。三、建立煤炭价格应急机制,如果出现市场电煤价格剧烈波动,政府可依据《价格法》采取临时干预措施。会议结束时,经过征求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的意见后整合成一个初步方案,目前正在等待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的审批,并最后报送国务院批准。

    2006年预计铁路、水路运煤能力增速均高出煤炭运输需求增速。但季节性、地域性供需压力仍存。一季度电煤需求大,铁路运煤受到春运的影响,水路运力又不足,形势最为严峻;二季度铁路水路运力都大幅提高,供需最为舒缓;三、四季度,煤炭产量充足,铁路、水路整体运输能力较低仍是煤炭供需环节的瓶颈。分区域看,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供需状况较好;华东、华南地区输运压力较大,要保证供需平衡仍需抢运;华中地区对火电依赖程度较小,但产煤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两地,地形复杂运输不便。

 

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状况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时间 GDP年均增长率 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六五期间 10.07 4.9 0.46
七五期间 7.9 5.2 0.66
八五期间 12.0 5.9 0.49
九五期间 8.3 0.6 0.07
十五期间前四年 8.8 9.6 1.09
其中2001 7.5 4.3 0.57
其中2002 8.3 7.4 0.89
其中2003 9.3 13.0 1.39
其中2004 9.5 15.2 1.60

 


电力行业

    2005年电力行业生产能力继续高速增长,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4.8亿千瓦。2005年我国电力需求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电力需求缺口虽有所缓和,但仍不乐观。例如2005年1-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8238.79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3.9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563.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9%;第二产业用电量1364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9%;第三产业用电量1912.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117.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4%。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电力行业在可以预见的几十年内仍有较大发展水平,但电源建设及电网改造工程仍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目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厂网分离和竞价上网,这将对我国的电力投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大的发电集团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发电企业盈利水平会出现较大分化;地方发电企业重组;水电的优势越发明显;发电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加大。
受近年来全国普遍出现电力供应不足的紧张局面影响,电源建设热情空前高涨。但投资过程中违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无序开工导致市场竞争混乱、电网建设缓慢、火电投资增长速度过高、建设资金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且以无担保贷款为主等方面。此外,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目前已投产装机容量980万千瓦,相当于目前全国1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的十分之一。2003年三峡开始投产发电,目前,除了其左岸电站机组已全部投产发电,右岸电站机组预计2007年也将并网发电,同时三峡地下电站建设也在进行中。

    2006年至2010年期间,三峡电站预计累计发电量将超过3600亿度,比原计划多出458亿度。“十一五”期间电力市场供求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今年统计投产预计超过7000万千瓦,明后年投产规模均可能达到8000万千瓦。

铁路运输行业


    本世纪头20年铁路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在我国交通运输中起骨干作用的大能力铁路通道,形成快速客运网、重载货运网、快速集装箱运输网,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运输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的需要。
    2000年至2004年期间,铁路投资不足已经导致货运请车率下降到30%,铁路投资已经欠下四年的旧账。同时,2006年至2010年,我国的重工业化步伐可能会减慢,但是这一过程还将会继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15%左右的增速将是常态。因此,我们认为,“十一五”期间,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增长,铁路投资必须保持30%至40%左右的增速,才能较快地缓解铁路运输的紧张状态。
    按照铁道部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从2005年到2020年,铁道部将投入两万亿元资金进行铁路建设,平均每年投资在1000亿元以上。从2004年起,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增加,由2003年的707亿元跃升到2004年的822亿元,而2005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到1000亿元,增速达39%左右。按照中长期规划,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估计每年都有1600亿左右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

    总之,经济增长既面临继续调整的压力,也面临产能释放过快所导致的供给过剩压力。从历史经验判断,明年经济很可能再次面临调整。如果宏观经济政策把握不当或外部环境恶化,调整幅度可能会比较大。因此,宏观经济政策要在坚持“双稳健”的前提下,采取“一稳一扩”的需求管理政策,既继续控制投资增长,又努力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为经济实现长期快速增长创造新的条件。宏观经济政策一方面要适度控制投资增长,另一方面要努力挖掘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使内需增长后劲充足。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guest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09-29 03: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