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十大事件

中国水泥网 · 2006-01-09 00:00

    产能潜在过剩

    2005年里,这个词提到的频率相当高。前两年,水泥行业进入投资建设高峰期,新型干法产能不断增长,甚至带动立窑产能也再度增长,并在这两年里陆续释放,但市场需求增长速度明显跟不上,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竞相压价,再加上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引发企业效益滑坡。目前,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把水泥行业列入潜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之一,2006年宏观调控重点就在于抑制产能过剩。但并不是一刀切,而是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曹玉书表示,对于新工艺新技术的产业,特别是一些先进制造业有保护;而“压”也将主要通过市场手段,淘汰过剩的产能。但对于有些因为行政干预造成的产能过剩,也不排除以行政办法予以解决。

   成本居高不下
   

   在度过高产量带来高收益的幸福时光后,随着市场的走低,水泥企业越来越感受到成本带来的高压。煤电油运价格在2005年里依然居高不下。此外,环境、资金、土地、人力成本也越来越凸现出提高的趋势。《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意味着社会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水泥企业在环保上的投入也会随之增大。人民币在7月中升值,资金成本上升已是必然,对出口也是不利因素。随着我国城镇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迅速增加,土地资源交易价格也不断上涨。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另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要求也在提高。观察国际性的大企业,无一不强调与当地社区的和谐共处。从大环境来看,国家也号召创建和谐社会。因此,企业在发展中,学会与所在地区的和谐相处也将是不可少的课程。


    国企重组 -- 历源事件

    后WTO时代,国民待遇,同一起跑线。因此,建材国企要做大做强,必须进行重组兼并, 2005年的水泥行业中央级国企也有大手笔;中国建材集团兼并了中国建材科学院;中国材料集团兼并天津水泥设计院。然而,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今年“920天津历源事件”,天津院副院长宋寿顺带领一批职工出走,成立天津历源公司,但因涉嫌知识产权和国有资产流失,宋寿顺被公安拘留,历源公司被查封。国企重组并购是大势所趋。但如何使其顺利进行,政府和企业都在经受考验。如果不是以市场价值为核心,单纯将企业资产进行划拨调整,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在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关爱企业家---苗建中事件

    市场经济大潮,企业发展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种无形力量总在推动企业和企业家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有人说,企业不扩张是等死,企业扩张就可能是找死。而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和管理者,把握着企业的运行发展方向,在水泥行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今天,社会对企业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2月初,德州晶华集团董事长苗建中又因患抑郁症在家中自缢身亡。晶华集团为其董事长苗建中所作的悼词上如此写道:“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苗董事长承担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心理产生障碍,从而产生抑郁倾向……”
    2005年5月5日,贵州水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重新在海南三亚游泳不幸遇难。
  江西万年青董事杨石根在内的数位高管“集体失踪”。
  在这些现实背后,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企业家的健康与企业健康间的内在关系。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如果企业家和企业被种种市场的和非市场的因素逼迫着“不可收拾地扩张”,企业健康必然会遇到问题,企业健康出问题,企业家的压力陡增,企业家的健康甚至生命就可能由此断送。
  请关爱我们水泥行业的企业家!

    国际水泥巨头角逐中国

    在近两年水泥行业非理性火爆的诱惑下,中国水泥业再次偏离了行业结构调整的正常轨道,并重现总量供过于求和价格急速下滑的恶性循环。在经历了短暂的景气后,水泥行业随即陷入了又一个亏损的泥潭。在忧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发现外资水泥在经历多年本土化运营的实践后,已逐步显露出其欲整合境内各区域性市场的信号,境外水泥巨头全面进军国内市场的大幕已渐次拉开。
拉法基作为国际水泥行业的老大,进入中国市场已经多年了,然而,一直在行业内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波澜不惊。可是在2005年,拉法基仿佛一下子惊醒过来,屡屡使出大手笔。先是和瑞安建业有限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合并双方在中国的水泥业务,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后又收购四川双马,其对西南地区的野心一览无余。
    同样是国际水泥行业巨头的海德堡2005年也有大动作,全面进入中国,特别是与冀东的联手更为引人注目。4月2日,海德堡投资的新广州水泥厂日产6000吨熟料生产线点火投产。9月16日,冀东水泥及冀东水泥集团公司工会与海德堡水泥及其全资子公司海德堡水泥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在河北省唐山市签订了股份购买协议。股份购买完成后,冀东水泥与海德堡水泥将共同控制扶风公司与泾阳公司,其中,冀东水泥仍持有扶风公司45.77%的股权,海德堡水泥持有扶风公司45.77%的股权,扶风法门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持有扶风公司8.46%的股权;在泾阳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冀东水泥与海德堡水泥将各自分享50%的股权。12月2日,冀东海德堡(泾阳•扶风)水泥公司揭牌成立 。

   台湾水泥企业联手布局大陆

    2005年,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台湾水泥企业。虽然台泥、亚泥、嘉泥、环球等都早已经进入大陆市场,但是在2005年里动作不断,加速布点,扩大产能,并计划联手合作。例如,嘉泥在华东,亚泥瞄准华中,台泥相中华南,三家企业在地域上互补,从水泥的生产,到中下游的运输物流、行销、通路、仓储与销售上进行合作,抢占大陆水泥市场。这项合作已经谈了很久,直到今年,由于宏观调控的实施,市场竞争的激烈,促使合作计划加速启动。而且,原本这几家水泥企业之间,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据了解,台泥董事长辜成允与张永平互相出任对方公司董事,两家公司的副董事长均由张永平胞弟张安平担任。


   水泥工程业进军海外

    在众多外国水泥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具有建材建设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中国水泥设计及施工企业也走了出去,并且在国际上获得良好的声誉。越南福山水泥公司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就是优秀的范例,它的成功彻底改变越南对中国水泥技术的偏见,是第一条主要采用中国装备,由中国人设计并担任总承包商的水泥工程项目,是2005年度中国在越南竣工的最大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天津院设计,苏州中材总承包。
    2005年,中材国际在国际水泥承包市场屡屡签订工程大单,成为国际水泥承包市场新贵。例如,下半年以来新签订的重大境外工程项目就有: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材建设有限公司与Holcim摩洛哥Settat水泥厂签署的4000t/d环保型水泥熟料生产线A、B标段总承包合同;中材国际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城市水泥公司(CCC)签署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工程总承包合同,合同金额为1.675亿美元;与越南HOANG PHAT CO.,LTD签署的VINA-KANSAL CEMENT PLANT PROJECT(2500t/d)供货、建设和安装合同。
    12月14日,中材国际和沙特水泥公司签下合约,由中材国际总承包建设2条万吨水泥生产线,合同金额为5.8亿美元。这是世界水泥工业装备制造与供货以及工程建设行业史上单笔金额最大的项目之一,也是中国工程业在海外取得的最大的工程总承包项目之一。

    纯低温余热发电

    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可以说是最典型的循环经济案例。随着能源供应的矛盾日趋明显,节能降耗成为社会性的问题。水泥行业里,如何降低煤耗、电耗,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也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关键。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充分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未被完全利用的废气,相比带补燃的余热发电来,不增加粉尘、废渣、烟气及二氧化硫的排放,更具有节能和环保的效果。因此,中国水泥网在2005年举办纯低温余热发电(杭州)峰会才引起这么强烈的关注,对技术的探讨非常激烈。同样是在2005年,作为行业老大的海螺将采用川崎重工的技术,在下属的八个工厂十一条水泥生产线应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又一次在行业内引起轰动。中国水泥网将于2006年3月再次举办纯低温余热发电第二届峰会,废气减排额国际交易将会是新的亮点。

   凝石

    如果要评选2005年度最有争议的事,“凝石”是当之无愧的。褒奖者称之为“比水泥更为先进的新型建筑材料”,“作为一项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863重点项目,经过三年的实验和应用,已经证明可以广泛用于生产和建设领域。”而批评者认为凝石“实际上是用碱激发剂或硫酸盐激发剂与矿渣等工业废渣磨制而成的无熟料水泥或少熟料水泥。是上世纪60-80年代国内外早已有的科研成果和有一定生产使用经验的产品。”“至少在现阶段还不可能替代水泥。”双方都有深厚的科研实力,还牵涉到863项目、973项目和院士,中间的是是非非一时间还难以说清楚。特别是在8月20日举行的凝石高峰论坛,引发了企业的极大兴趣。 但不管怎样说,建筑材料是关系到国民安危的材料,只有通过时间的考验,才能对它有个客观的结论。

   散装水泥专项基金

    发展散装水泥, 发展散装水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对散装水泥专项基金的看法就大相径庭了。散装水泥专项基金的征收将在今年到期,是否还有必要收下去呢?或者说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来发展散装水泥呢?

    行业内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要继续征收专项资金并加强管理,这样才能使散装水泥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种是结束计划经济时期的作法,依靠政府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应政策,淘汰落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引导市场投资主体发展散装水泥的积极性。

    这样的争论到目前还没有结果出来。 不管最后会怎么样, 这都是计划时代向市场时代转型的一个缩影。 中间会有许多摸索的过程,我们期待的是,让散装水泥发展的更好!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hangm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