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制造到“智”造!安徽芜湖海螺水泥打造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

新华财经 · 2021-09-03 10:49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制造业革命性变革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风口,如何抢抓机遇,以制造业需求为驱动,由“制造”到“智造”,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重塑城市“硬”实力?地方的探索路径又给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新华财经记者走访了龙头企业、地方政府、业内人士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此进行深度调查。  

转型抢占工业互联网发展先机  

作为合芜蚌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地处长江之滨的芜湖市是合肥都市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成员,经济总量位居安徽省第二。在安徽省“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芜湖被定位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新的区域发展格局加速重构,对于身处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之中的芜湖来说,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重塑城市发展硬核实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成为一道“必答题”。  

“多年来,芜湖市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制造业体系,工业门类多,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基础。”芜湖市副市长贺东说,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工作主线,“工赋芜湖”成为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必须立足工业基础和企业需求。  

“我们聘请第三方服务商,对全市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发展需求进行‘把脉问诊’。”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瞿辉说,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企一策”,引导企业实施以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设备更新等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工艺装备升级,提升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芜湖市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将100家企业作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示范企业进行培育,同时,吸引海尔卡奥斯、华为、阿里等优质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入驻,打造芜湖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为信息化基础较弱的小微企业服务。  

1996家企业上云、新建8000个5G基站、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产业生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芜湖市将发展工业互联网与新一轮企业高水平技术改造和服务企业“百分之一工作法”相结合,助力企业平均利润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推进工业互联网落地生根,催化工业“智造”之变。  

无人驾驶矿车“听令而行”、智能“专家”24小时在线“紧盯”设备运行状况、机器人质检员严格检测产品质量,在安徽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正在被网络协同、智能生产所替代和颠覆。  

“来自不同设备、部门的数据正在被加速贯通、整合,构成‘工业大脑’的脑细胞。借助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海量数据被挖掘利用,‘工业大脑’的感知、记忆、认知、决策能力随之不断提高,变得越来越聪明。”海螺信息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波说,传统水泥行业的智慧转型势在必行。他们正在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打造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扩大平台生态圈。  

“智”造重塑城市“硬核”实力  

“我们利用工业互联网,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进行紧密融合,实现跨设备、厂区、地区的互联互通,让每一粒消费者手中的坚果,从其枝头生长开始,到采摘、加工、运输、门店消费的全过程变得透明、可视、可溯源。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15%-20%。”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云造技术中心总经理秦冲说。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傻子瓜子,到今天的海螺集团、奇瑞汽车、埃夫特机器人、三只松鼠……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芜湖在创新发展上向来不甘以“平庸”示人。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爱瑞特新能源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跻身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率先拥抱工业互联网浪潮,围绕车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工业互联网,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的应用模式创新,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数字转型。  

围绕网络、平台、创新、生态、示范、安全六个维度,芜湖市明确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施工路线图”,出台《芜湖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大政策供给,优化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破解企业“不会用”“不敢用”的痛点。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1个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10个左右特色鲜明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向外,芜湖市通过“双招双引”,汇聚政、校、企资源,与海尔卡奥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机构加强合作,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发展;对内,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材料、高端装备等行业的集聚效应,打造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平台。在政府引导下,实现科技、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资源集聚和共享,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生态。  

智能生产、网络协同、个性定制,数字化的“智造”世界,正在重塑柔性化、个性化的制造和服务体系,带来生产加工和经营管理模式的深度变革。  

“我们在南京、上海、美国硅谷等地成立智能网联研发中心,依托工业互联网,打造‘人、车、生活’互联互通的汽车产业新生态。”在奇瑞信息化公司总经理陶传羽看来,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目标不仅在于智能升级,未来要以场景化服务为基础,实现从汽车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的“转身”。  

经验和启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说,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导和基础,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革命性变革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认为,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整体水平还不高,产业整合度不够,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融合还不够深入,为支撑我国工业体系新旧动能转换,还需要集中力量对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进行体系化培育。  

杨善林建议,面向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不仅需要单项技术或装备的突破与应用,更需要建立、完善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的标准体系。建议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解决智能制造的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等基础瓶颈问题,掌握智能制造的技术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我国目前仍缺乏类似GE、西门子的这样能够引领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企业在技术、产品、标准方面协同合作,避免标准和市场的碎片化。”徐晓兰说。  

紧抓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突破发展瓶颈,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谋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工赋”芜湖带来以下经验和启示:  

——梯次推进,培育新型产业生态。工业互联网环境下,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主体,不仅包括制造商和供应商,还包括平台提供商、软件提供商等,通过复杂交互形成产业生态体系。围绕网络、平台、创新、生态、示范、安全六个维度,探索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路径和目标,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各类企业梯次推进,稳步培育良性的新型产业生态。  

——立足工业本质,聚焦企业需求。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来说,其信息化发展程度和具体需求千差万别。应立足工业本质和企业发展实际,聚焦企业、区域、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围绕车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工业互联网,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的应用模式探索,培育工业互联网新型应用模式。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在推动引导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优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集成、精准、务实的工作举措,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实在在帮助企业最大程度降本增效,实现政府服务成效、企业发展获得感,以及营商环境优化的“可量化”。  

现阶段,数字化、智能化俨然已成为水泥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答题”。为此,2021年10月26-27日,中国水泥网将在杭州举办以“赋能新发展 智构新格局”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水泥智能化高峰论坛”,诚邀行业专家和相关企业,聚焦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深入探讨水泥生产智能化未来。


编辑:李佳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