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再谈公平分配:初次分配是基础 须打破垄断

2010-10-12 00:00

  在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一般是再分配环节的任务,政府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等手段对初次分配形成的过大差距进行矫正,以维护社会公平。初次分配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各自的报酬,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以免扭曲市场竞争关系。但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相当一部分初次分配差距并不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除了要加强和改善再分配,还须从初次分配入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影响初次分配公平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不健全。很多资源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损害成本,这就导致极少数人不当得利,而大多数人利益受损,从而形成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并损害资源配置效率。再拿资金使用价格——利率来说,如果利率长期偏低,甚至出现负利率——储蓄存款利率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就不仅不利于节约资金、集约发展,而且会对收入分配造成不良影响。因为能够贷款的大多是企业和比较富有的人,而中低收入者一般只是存款以备不时之需,所以低利率是有利于富人、不利于中低收入者的。长期低利率还会使资金流向股市、房地产等领域,助长资产价格不正常上涨,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可见,完善资源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改变不合理的价格关系,不仅对于改善收入分配,而且对于提高经济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基础性意义。

  初次分配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和垄断行业过度倾斜。一段时间以来,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企业利润特别是大型垄断企业的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由于我国劳动力供给充足,劳动者相对于资本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各地为了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对资本投资给予各种优惠,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的局面。 垄断不仅妨碍公平竞争、降低社会经济效率,而且成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重要根源。由强势资本和行业垄断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仅靠收入再分配来调节显然难以治本,也难以奏效。这就需要通过改革财税体制和政绩考核机制,通过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在初次分配环节就形成较为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

  改善收入分配的一个重点是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这就需要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以保证职工工资适时适度增长。但是,对于很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加工制造企业来讲,由于利润已经相当微薄,给职工涨工资的空间实际上非常有限。解决这种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引导企业改进技术、工艺、产品,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移动。产业结构变化会带动就业结构变化,使高素质、高技能劳动的报酬大幅提高,这又会促使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获取更高收益。在这个“产业结构升级—就业结构变化—人力资本结构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无疑是市场竞争机制,但也离不开产业发展规划、财政税收政策等的激励和引导。其中,对高技术人才予以个税减免、对企业技术创新给予税收优惠等手段,虽属于收入再分配范畴,但其作用的结果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初次分配的改善。

  收入分配问题是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内外需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重大经济问题的根源,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和环节综合着力。其中,初次分配公平是收入分配公平的基础。如果初次分配关系理顺了,各种生产要素都能依据自己的贡献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那么,不仅总体分配公平程度而且社会经济效率都会极大提高。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