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工程发力稳投资 铁路环保加码疾行

中证网 · 2014-11-28 10:18

  据悉,在11月26日举行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七个重大工程包已报经国务院批准并下发文件,下一步,发改委将进一步明确落实各方责任,切实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七个重大工程包的推进实施同时伴随着投融资机制改革和市场准入的放宽、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分析人士认为,重大工程的落实预计将有效对冲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保证明年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运行,其中,铁路、环保有望扮演急先锋的角色。

  调结构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稳投资的力度当前明显加大。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说:“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明确落实各方责任,加强工作联动,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保障重大工程建设资金,强化重大工程后续项目储备管理,切实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李朴民所说的国家重大工程是指“七个重大工程包”,涉及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领域。为了加快重大工程建设,发改委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重大工程专题协调会议进行专门部署,建立了重大工程进展情况按月调度的工作机制。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重点围绕粮食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等重大工程包进行了发布和解读。粮食水利重大工程包,一方面包括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工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包括重大水利工程,主要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交通重大工程包,主要是加快公路、机场、长江黄金水道等内河高等级航道、中西部铁路、城际铁路网络建设。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包,主要是加快实施国土生态整治、大气污染防治、清洁水工程,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促进污染物排放量显着减少,有效缓解重点地区大气污染,促进水环境质量有效改善,提升水安全水平。健康养老服务重大工程包,主要包括加快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规模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体育健身建设。

  李朴民说,在选择列入重大工程包的具体工程项目时,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选择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重大工程。二是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工程,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选择符合“十二五”规划和相关规划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工程。四是选择具备一定工作基础,能够尽早推进见效的重大工程。

  李朴民强调,现在加快重大工程建设的出发点是从增量的角度来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这跟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是不矛盾的,特别是投资和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都不矛盾。

 鼓励民资进入完善投融资机制

  如果说七个重大工程包解决的是投什么的问题,那么随之而来的是谁来投的问题。发改委投资司巡视员欧鸿表示,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坚持以社会资本为主和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原则,让社会资本发挥重要作用。

  欧鸿指出,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明确要求完善投融资机制,调动地方积极性,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形成多方合力,为当前和今后几年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实现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是此次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

  实际上,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就提出,要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一是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二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三是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对于PPP模式,欧鸿表示,创新吸引社会资本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有利于将政府的政策意图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有机结合,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指导意见》提出,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投资运营机制,积极扩大社会资本投资途径。目前,发改委正在研究起草推进PPP的指导意见,将于近期印发。

[Page]

  对于创新融资方式,欧鸿表示,《指导意见》在信贷服务、担保、产业投资基金、股权债权融资等方面多措并举,丰富社会资本的融资方式和渠道。比如,创新信贷服务,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质押等担保贷款业务,探索利用工程供热、供水、发电、污水垃圾处理等预期收益质押贷款,发展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民间投资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可以通过认购基金份额等方式给予支持等。

  欧鸿强调,让社会资本在推进重大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深化改革,向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除了创新投资方式,还要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比如,鼓励社会资本加强能源设施投资,支持社会资本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和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参与水电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电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油气管网、储存设施、建设运营等。

  以粮库建设为例,今年6月,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确定今明两年建设粮食仓储设施1000亿斤的仓容,并把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列入了国家重点工程。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耿书海介绍,这一次粮库建设,与1998年那一次全额由国家投资建设的方式不同,主要是通过两大类、四种方式来做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第一类是通过投资补助,支持中央直属企业和地方政府增加储备来建设一部分仓容,这是用投资补助的方式。

  第二类是通过竞争的方式。这里面有三种形式,第一是通过放宽粮食收购政策,给一些大企业政策性粮食收储主体资格来换仓容,由企业来投资建设。第二是通过一些政策性粮食收储主体,比如像中储粮总公司与社会企业签订粮食仓房租赁合同,以合同来换取仓容,就是我给你存粮,你给我建仓,国家可以不花钱。第三是制定严格的准入条件,给一些社会企业政策性粮食的代储资格换取仓容。

 环保铁路投资料加码

  随着各项改革举措加快落实,重大工程建设的推进将得到更好的保障。分析人士认为,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会进一步放缓,以七大工程为代表的“补短板”工程有望有效保证投资增速维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尤其是铁路、环保等方面的投资额度巨大,稳增长作用不可低估。

  发改委基础司司长费志荣称,交通工程包的项目今明两年可以开工建设,包括了中西部铁路项目45个、公路项目71个、内河高等级航道项目43个、机场项目19个、城际铁路项目25个,一共是203个项目。从目前进展来看,工程包里面的重大项目推进非常顺利。截至11月初,今年计划开工的93个项目中,目前38个已经开工,24个正在进行施工的招标,21个正在开展初步设计。这些项目今年内都可以开工,已经开工和即将开工的项目比例达到89%。还有10个项目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具备条件后进行审批核准。

  今年铁路计划新开工项目64个,其中国家干线铁路项目32个。这32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已于去年完成了审批或核准、今年内开工,其他26个项目是在今年进行审批、核准,到今年9月底,26个项目也都基本完成了审批和核准的手续。另外32个项目属于铁路改造等配套项目,由铁路总公司和相关省进行审批。这些项目目前也都完成了前期工作的手续,可以在年内开工建设。除了这64个项目外,发展改革委还在继续推进一批国家干线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

  今年以来,铁路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到10月底,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590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4%,其中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53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6%;今年计划投产新线7000公里,目前已经投产了2226公里,占年度计划的32%。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全年可以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投产新线里程7000公里的目标任务。下一步,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明年计划拟开工的铁路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重大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

  环保方面,数据显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在内的三大行动计划在资金总量上预计达6万亿元。其中,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总投入预计5年内达到1.7万亿元,年均3400亿元,中央财政总投资2700亿元,也就是年均超过500亿元。但实际上,2013年和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投资预计只有150亿元,未来几年投资加码的趋势很明显。

  明年经济能守住底线

  分析人士表示,展望明年,随着七个重大工程实施带来的投资发力,经济有望守住底线。明年经济增速有望高于7%。

  “我们对2015年中国经济并不悲观。”申万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经济增长率会回落到7.2%左右,经济能够经受住房地产调整这一核心压力测试。他指出,2015年地产投资进一步低于今年,基建对冲仍然是一个现实的逻辑。2015年将会有地产投资的下行和触底。调整完成后,地产将步出口后尘,进入低速增长轨道。

  对于出口,李慧勇表示,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今年,出口环境将有所改善。然而出口的黄金期已过,广交会数据依旧低迷,预计2015年仍属低位复苏。

  对于近期获批的大项目能够产生的影响,李慧勇表示,当前已处于年末,大部分基建项目即使当前获得批复,真正开工也会落在2015年,我们判断当前频繁批复新项目的一个目的在于稳定2015年投资。

  “明年经济增长初步预期大约在7.3%左右,略低于今年或者跟今年基本持平。”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出口和消费变化不大,出口略微好一点,由于以国际油价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其实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有利于中国出口的略微改善,三大投资中很难寄希望于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基建领域可能发生新的变化。

  管清友强调,对于今天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家不用太悲观。“7%以上的增长速度相对于2003-2008年水分已经被挤掉很多,从消费来看,大量的集团消费被压缩;从投资来看,大量无效投资被挤出;由于打击虚假贸易十分得力,出口领域的水分也被挤出。”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投资加码意味着宏观调控决策层对于需求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但并不意味着对于供给管理的淡化,要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难题,必须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齐发力,打个比方“中西医结合疗效才好”。

编辑:冯磊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8: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