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去产能切莫陷“浮夸风”怪圈
2016,各省曾与国务院纷纷签下煤炭、钢铁去产能目标责任书。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各省去产能目标与中央政府提出未来3年至5年内煤炭、钢铁分别压缩产能5亿吨左右和1亿-1.5亿吨相去甚远,仅河北省压减钢铁产能就达1亿吨,晋陕蒙三大煤炭主产区化解煤炭产能已接近4.8亿吨,如果再算上其他省份,地方压减力度远超国家预期。
令人欣喜的是,各省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意味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步入了快车道,而且此举对推动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产业结构优化、国企改革及淘汰僵尸企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各地去产能目标较高,既显示了地方政府去产能的坚定决心,也表达出了地方政府去产能的迫切心情,这是好事,值得肯定。
然而,无情的现实是,去产能是一场革命,更是一场战争,因为它需要地方政府切实转变产业经济观念,彻底同既有经济模式和经济格局决裂;尤其妥善安置大量分流员工,确保社会稳定,绝非轻而易举之事。由此,它需要地方政府抱定坚定信念,树立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和循序渐进原则,绝不能盲目乐观和急躁冒进,应克服大跃进倾向。唯有如此,去产能才能抓到症结,掌握火喉,做到药到病除。
而且,要看到,地方政府报出的去产能指标与中央政府去产能目标相去甚远,尽管不是所有上报的数据都能纳入去产能计划,中央会有所选择,但也不能不让人产生诸多联想和担忧,而且地方政府这种做法依然潜藏不少隐患:首先,它在很大程度上流露出地方政府去产能的浮躁心态。地方政府去产能指标远超中央政府规划,显然有层层加码和施压之嫌,这种做法不仅与去产能严峻现实相脱节,而且也表现出极不严谨和科学的去产能心态。
因为去产能不是一句空话,最关键是钢铁、煤炭行业上百万下岗职工分流安排和生活出路要解决好,需巨大财力资源支撑,地方政府短期内能拿出这么多财力应付吗?很显然,在当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趋缓甚至下滑形势下,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会造成两种结果:上报中央去产能是一回事,能不能去产能或用不用心去产能又是另一回事,有欺上瞒下之嫌。一句话,是一种不负责情绪的流露,去产能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会对去产能会产生误导作用,与历史上出现的“浮夸风”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它在很大程度上流露出地方政府去产能的弄虚作假心态。造成地方政府去产能数据大于中央政府目标,据一位部委官员透露,可能和争取国家政策补贴有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未来5年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在这种巨额奖补利益面前,地方政府不惜夸大去产能“能力”,目的很明确,都不甘“落后”,都想争取分得最大的“利益蛋糕”,以减轻当地政府安置职工分流的财政压力。同时,也不能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心里打着的另外“小算盘”,先把中央奖补资金弄到手再说,至于奖补资金能不能真正用于分流职工安置及到底能安置多少分流职工,则另当别论。一句话,一旦这种去产能规划成为地方政府习惯性“做假游戏”,则未来去产能必将迎来许多不确定变数,会给中央在去产能问题上的决策带来极大影响,使去产能无法做到科学决策,更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使去产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怪圈。
由此,对地方政府上报的去产能指标规划,中央政府应严格把关,既要防止丧失信心和缺乏斗志的过低指标,又要防止超越现实的过高指标,确保上报中央政府去产能指标的科学性、严谨性和真实性:一是对各省上报的钢铁、煤炭去产能指标进行全面筛选和实地调查,将不切合实际的去产能指标删除,挤出去产能上报数据水份。二是对各省政府上报钢铁、煤炭去产能指标与职工分流安置配套措施进行核查和分析,实行去产能项目与奖补直接挂钩,接受银行及审计部门监督,并建立严厉奖惩机制,警惕弄虚作假行为泛滥;对领取中央政府去产能奖补不用于职工安置分流的地方政府领导给予严厉行政纪律处分,防止奖补资金被挤占挪用而拖延去产能进度。三是对地方政府加强引导,让地方政府认清形势,与中央保持一致,树立大局意识和危险意识,以敬畏之心面对去产能,把去产能放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政治高度,认真抓落实,抓出成效。
编辑:俞垚伊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