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处置长三角地区废弃物
加强区域协作,推动长三角地区废弃物区域协同处置,为人民群众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推进长三角地区废弃物区域协同处置,需要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
行政与地域的关系。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长三角地区,行政管理上有地域之分,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则无行政之别。由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要素组成的生态环境在地域空间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基于此,环境污染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地污染,影响周边”。因此,在废弃物处置这一问题上,各省市、城市间应树立“污染共治”的理念,共商、共议、共谋区域废弃物协同处置办法。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区域废弃物处置涉及政府、企业、公众等多个方面,单靠政府或仅靠市场一方力量难以真正推动,必须依靠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一方面,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监督管理等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坚持市场主体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各省市在资源、技术、人才、土地、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优势,解决废弃物处理主体如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间的决策协同、行动协同、利益协同、责任协同等问题。
共治与共享的关系。从共治的角度,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可以与周边地区通过协商核算处置成本,进行成本分摊,共同投资建设废弃物处置设施,切实解决上海等大城市废弃物处理“无地可用”且周边地区对废弃物“敬而远之”这一最大“痛点”。从共享的角度,一方面,长三角城市群可结合各自产业特点和废弃物特征,通过区域联动,如通过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等,强化资源循环产业间横向耦合、生态链接、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实现废弃物由“单一治理”迈向“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可借鉴跨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经验,建立废弃物跨省市生态补偿机制,废弃物输出地给予输入地适当的经济补偿。
“邻避”与“邻利”的关系。长期以来,部分城市固废处理厂由于选址和运营过程中污染防治措施不当,导致居民对此类项目抵触心理严重,产生“邻避效应”。应通过宣传,让公众充分了解规范化环保设施可以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从而消除企业与公众间的信任危机,增进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激发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引导形成“邻利效应”。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废弃物区域协同治理,确保当地民众受益,可以成为破解垃圾处理厂“邻避效应”选址难的一剂良方。如通过垃圾焚烧发电,让周边群众享受电价优惠,在垃圾焚烧厂附近建设主题公园,为群众提供健身及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让利于民。
编辑:王琲建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