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雾霾下水泥大面积停产 一“认”二减排

中国水泥网评论员 西山 · 2013-10-28 13:50

  “十一”长假期间,在交通尚不拥堵的情况下,雾霾再度强势回归京津冀等地,PM2.5指数持续爆表。近日,京津冀地区为治理大气污染,对水泥企业实施大面积停产。因政府治理大气污染需要,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地区水泥企业被要求从2013年10月15日停产到2014年3月15日(共停产5个月)。此外保定地区下发治理停产通知,30%产能将停产与石家庄同步进行。据悉,如果政府治理大气污染决心很大,水泥停产区域可能扩大。

  治理雾霾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众多的雾霾成因中,工业排放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在众多的工业污染中,人们总是习惯性想起水泥行业。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构成雾霾的三大成分,而水泥则是前两种污染物的排放大户。

  水泥行业实际贡献PM2.5并没有想象的高 但也不能置之度外

  环保部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水泥工业的粉尘排放占到工业排放总量的30%,水泥工业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0%~12%,是继火电厂、机动车之后的第三大排放源。尽管统计数据显示水泥行业每年相关污染要素排放相当大,然而实际上在对与PM2.5的贡献到底有多少?

  据北京金隅集团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组成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对金隅在京水泥企业的整个水泥生产包括熟料运输、配料、窑头、窑尾等环节的PM2.5排放进行监测,取得了PM2.5排放的质量浓度与颗粒浓度。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水泥窑的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是指在正常技术和管理等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产生(或排放)污染物数量的统计平均值,排放因子也称排放系数),北京水泥行业PM2.5排放因子约为民用、电力和锅炉行业PM2.5排放因子的1/150。

  北京水泥行业的PM2.5的排放量约占区域PM2.5总排放量的万分之二点三,远低于机动车、扬尘、餐饮等其他排放源的排放量。而当地水泥企业PM2.5排放量明显低于其他行业,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尾气净化工艺的改进;第二,污染物排放全过程管理措施;第三,毕竟在北京地域内水泥产能并不能算密集。相对来说,在其他地区水泥企业对PM2.5的贡献应该还要大些,且灰霾最严重的区域,城市之间污染会相互影响,致使严重的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重污染天气往往先后出现。

  在各地规定的防治大气污染应急响应措施中包括有,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限行、扬尘管控及可行的气象干预等方面。在企业限产停产应急措施中,“两高”行业的企业肯定首当其冲,水泥企业“逃脱”不了,从顾全防治大气污染大局出发,“认”了。

  水泥行业大气治污加快  标准适时提高

  在国家坚决治理大气污染的大背景下,传统高污染行业环保要求将大幅提高已是大势所趋。国务院于9月12日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9月17日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这两个政府文件均提出:到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25%左右,经过五年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

  事实上,我国水泥行业在粉尘控制、氮氧化物减排方面一直在不断提升。2012年年底《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对水泥工业的颗粒物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都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尽管截至目前,新的水泥工业国家排放标准迟迟不明朗,但是不少地方排放标准早已出台,譬如广东制定的氮氧化物550mg/Nm3标准,浙江制定的氮氧化物320(或350)mg/Nm3标准、重庆公布的氮氧化物250(或350)mg/Nm3标准等,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期限要求。在这些地方标准的要求下,各地水泥企业纷纷上马水泥生产线脱硝项目,上半年行业新闻中不断出现的水泥生产线脱硝工程投运的消息,让我们看到水泥行业在脱硝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在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对水泥行业提出明确要求中就有,强化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能源、资源单耗指标约束,对整改不达标的生产线依法予以淘汰。从政策上促进提高水泥企业努力实施减排的积极性。

  水泥产业绿色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推进,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对城市垃圾普遍采用填埋、堆肥、焚烧等处理方式,浪费资源的同时又破坏环境,如何处理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海量垃圾已成为当前城市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难题。

  由于水泥生产过程中回转窑系统具有高温、燃烧环境稳定、停留时间长、粉尘能够达标排放的特点,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废弃物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已成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普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方式。我国也在积极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有助于化解“垃圾围城”危机。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积极与水泥合作利用水泥回转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努力创建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相处的绿色城市。同时,水泥企业从向全产业链转型的战略角度考虑,也积极参与协同处置废弃物,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固体废弃物等作为生产水泥原燃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水泥窑处置废物优势,同时又可将企业打造成循环经济企业,将水泥企业从高能耗产业向清洁产业转变。

  从北京水泥厂在1995年开始利用1条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窑进行废弃物处置算起,水泥产业绿色转型,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在我国已有18历史。近年来,海螺、金隅、华新、华润、中材、拉法基、亚泰、同力等水泥企业更是谋求绿色转型,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有毒有害废弃物积极实践。据中国水泥协会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项目的调查表示,2011年5月底已投产运行约19个企业20条生产线,而在建、拟建的项目多达约130余项。

  在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要求,支持利用现有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进一步完善费用结算机制,协同处置生产线数量比重不低于10%。这也必将提高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的积极性,加快水泥产业绿色转型。

  近年来,水泥行业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传统形象,在现代化的水泥企业中已经改变。在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状况面前,无论是在节能减排、还是在废弃物利用等方面,水泥企业正在做着积极的努力。

编辑:刘冰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4: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