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还有10年巅峰平台期?
豪瑞中国区总裁Ian Riley(资料图片)
出于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中国政府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回升,水泥行业下半年有望需求回暖。
可是,即便景气周期再次到来,行业高增长的时代或许已经逝去。“中国水泥消费量将不会再有显著的提升。目前为止,部分企业仍然看好中国水泥消费量的成长,预期会持续10%-15%的年增幅,这种高增长我们认为不大可能会发生。”世界第一大水泥生产商瑞士豪瑞集团(Holcim)中国区总裁Ian Riley表示。2011年,豪瑞水泥产能为2.16亿吨,全球销售额207.4亿瑞郎(约合1380亿人民币)。
Ian Riley预测,中国水泥行业已经处于巅峰的“高平台”,“目前的水泥产量和消费量,在未来10年会处于一个平台期,基本不增不减,此后进入下行通道”。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都经历了相似的路径,中国大陆将不会例外,中长线来看,行业将从稳定期进入下降期。自1985年开始,中国就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消费国,2011年,中国水泥产量20.9亿吨,同比增长11%,水泥消费量20.7亿吨,增长11.2%,均创历史新高,约占全球总量的60%,预期2012年将继续增长6-8%。
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了行业的过剩投资,据统计,2011年,中国水泥总产能达到27亿吨,过剩约24%。尽管政府一直在警告企业切莫盲目扩张产能,并推行“落后产能”的淘汰计划,仍然无力遏制水泥产能的狂飙突进。自2009年9月政府发布有关抑制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国发[2009]38号文”,至2011年末的两年间,中国共新建了463条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5.47亿吨。2012年,中国仍有216条在建的水泥生产线。
过剩产能将刺激行业产生并购、重组,洗牌过程将率先在中国发达地区出现,豪瑞亚太区总裁Ian Thackwray预言,竞争的核心将由规模转向能耗、环保等绩效指标,“未来5-10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肯定会有大范围的行业重组和市场整合”。支撑其判断的依据在于,中国建材的需求正在经历明显的“区域性转移”——基础设施在沿海东部地区的完善程度远高于中部和西部,水泥需求的量减即将在东部地区出现。
通过与注册地位于湖北黄石的华新水泥构建战略伙伴关系,豪瑞以此进入中国市场。截至2011年末,华新的水泥产能达到6115万吨,总资产约22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6.38亿元。豪瑞持有华新水泥接近42%股权,为后者第一大股东,其最大规模的两笔购股交易分别发生在1999年和2008年,即亚洲金融风暴和全球金融危机前后。Ian Thackwray表示,“在合适时机不排除追求控股权的地位”,过去5年,豪瑞推动华新水泥实现了30%的复合增长率,今后的成长将“更多来自并购重组”。
不过,就中国水泥生产商而言,有个好消息是中国建筑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在全球成熟市场,所有建筑在达到一定的服务年限以后通常是要被拆除的,在瑞士,水泥消费到废弃物回收大概是60到65年的时间差,在中国,该时间差我们设想会短很多,通常可能是20年。”遗憾的是,就此具体原因,Ian Riley并未给出更多解释。
中国水泥网小调查
编辑:liubing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